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龙迹》,不得不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1759|回复: 290
23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232#

JWANG的分析的方法是正确的,如果要分析一个信号是否削峰一定要对信号进行水平放大观察其波形的形状。何谓削峰?一个不失真的正弦波信号,波峰波谷应该是圆的,而削峰我们看出是平顶的(就像JWANG贴出的最后一张图),而声音反映出来的则是我们听到的所谓“拆声”。

而felixcat兄在COOLEDIT没有作水平放大所看到的平顶现象只能够说明在制作过程中作了限幅处理。为什么要做限幅处理?如果大家试过把DVD的音轨抓取转为WAV就一定知道,如果在不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拆声”,由于DVD是2496的音频格式,在动态范围上远远大于WAV的1644,由于超出动态范围所以WAV在这时候削峰了,反过来说用2496格式录音的转为1644的CD格式时候一定要做限幅处理。
最后编辑Willson
TOP
233#

Raxel 在 2005-12-26 10:05:20 发表的内容
其实双方有不同看法,各自举证就可以了.光说对方不对,自己又没有证据,这点就不好了,拿出"专业"头衔"压人更没意思了.事实上大部分专业人士,特别是国内的,并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否则我们也不用讨论专辑的音质好坏了.如果"专业"人士真得都很懂,那么我们接触到的都是hi-fi音质的碟了.felixcat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的,但至少他也言之有物.如果不同意见的一方除了人生攻击,和拿出"专业"头衔压人以外,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资料,证据,这样也给我们旁观的人一个学习的机会.少争吵,多举证.


非常赞同Raxel 兄的观点,我需要的就是给我们旁观的人一个学习的机会。
TOP
234#

Willson 在 2005-12-26 14:11:20 发表的内容
由于DVD是2496的音频格式,在动态范围上远远大于WAV的1644

WAV是16bit,44hz的?笑话。在WAV文件头中用2个字节定义BitsPerSample,4个字节定义SampleRate,2个字节定义Channels个数。也就是说wav文件是有弹性的,并非固定采样精度、频率、声道个数的。即使是记录母带也足足有余了,更何况区区DVD。
TOP
235#

一个客观事实是,这张专辑在制作成CD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动态范围.有了削峰.96/24制作不是一个藉口.因为现在新发行的专辑,有几张不是混音的时候使用96/24格式的?

关键是在削峰(因为动态范围不够),和压缩动态两者选一的话,大多数人还是偏向于后者的.当然实际听感可能不一定可以反应出削峰带来的弊端,因为不同的解码器由此产生的影响大小不同,有些解码器的oversampling滤波器,对达到0db的数码信号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失真,有些没有明显影响.同时具体的音乐内容也是影响听感的原因之一.
TOP
236#

JWang 在 2005-12-27 9:54:54 发表的内容
我又用同样的CD,同样的track。但不同的是,我是用line-in来录这个track。我把Attenuation设定为-12db。我们有下图。

请问你是直接抓轨,还是录制输出的数字或者模拟信号?能否列出使用的设备、软件。
TOP
23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238#

JWang 在 2005-12-27 9:31:45 发表的内容
那么这些peaks给切平的信息还在不在CD中呢?请看下帖。

等待你的答案。
TOP
239#

所有当事人都心里有数了,讨论到这里为止好吗?
TOP
240#

JWang 在 2005-12-26 13:36:39 发表的内容
我也用CoolEdit作了同样的分析,不过我是抓的LP的信号。用的是同一段音乐。
[upload=jpg]Upload/2005122613181475475.jpg[/upload]


很好,既然JWang对LP抓轨了,能否顺便测一测这一轨整轨的动态范围呢?(把要测的一段鼠标左键拉黑,点“Analyze”下之“Statistics”选项)。

还有一点,从这个测试图来看,在此录音转制为LP的时候,情况仍和CD一样,存在“剪刀”现象(注:“剪刀”说法不等价于“削峰”)。此款LP上的音乐总长度大概为67分钟,刻了2LP,所以平均下来LP上每一面的时间大概为17分钟左右。按理说33转LP每面17分钟的话,以最新的刻片技术应该可以容纳比较大的动态,为何还会如此频繁出现“剪刀”呢?

当然,假如制作的工程师硬是说“这样做声音仍然很靓”“根本不会影响音质”,我无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