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龙迹》,不得不说! [复制链接]

查看: 41772|回复: 290
191#

gzhyd 在 2005-12-24 0:46:07 发表的内容
相信felixcat的分析!!!!



关键是听感上也和felixcat的分析相吻合!!!
支持felixcat !!!
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就算抛开义器分析,通过对比也可辨别好坏吧?
TOP
192#

kwind 在 2005-12-24 10:36:00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5-12-19 11:03:15 发表的内容
第三,关于录音方面。这是这张CD最严重的问题!首先从听感上,尽管敲击乐器的音质很不错,但是整体上来听我明显觉得这个录音的声音很硬,音量稍大便有刺耳的感觉。为此我把第一轨抓轨下来分析,真是一看吓一跳!——下图是该CD第一轨记录的左声道的时间-振幅波形图(由于图片大小的原因,这里只贴出乐曲9:00往后的那一部分)

[upload=jpg]Upload/2005121910294314704.jpg[/upload]

大家肉眼可见,音乐信号的最顶端和最低端,被混音工程师用“剪刀”强行咔嚓一下,整整齐齐剪掉了,请看下图红框框住的部分:

[upload=jpg]Upload/200512191036751687.jpg[/upload]

这种方式是极度恶劣的不负责任,没有任何专业精神的!尽管原录音母带的动态范围可能超出了CD格式的96分贝,但是工程师也不能用这种“剪刀”方式,把音乐信号塞进CD里呀!——这样处理,哪能有好的音效?!这就好比,想让高个子坐进小轿车里,我们发现他直着腰坐不进去。正确的方法是请他稍微把要弯一弯;但这张CD的做法是,二话不说拿把刀来,把他的头和脚硬生生地砍掉,然后再把他塞进车里!

(未完待续)


1、时间-振幅波形图(由于图片大小...
纵坐标上并非“振幅波形”,在这样的图上我们是“看”不到音乐信号的振幅的,必须通过计算。
2、smpl是什么?
图中右上角的smpl是采样值(采样点数),在横坐标的某一时间点上用44.1k频率采样有30k个值
这说明“龙迹”的信息量丰富。
3、关于“剪刀”,我认为这个提法是错误的
-----------------------------------
龙迹,我有一张金版,很不错的录音
但我的系统放不好它,大音量时很糟糕,是我系统的问题。
小音量时我喜欢。如果在大音量感觉气势磅礴的话,那恭喜朋友,系统让人羡慕。

这是放大的龙迹第一轨
[upload=jpg]Upload/2005122410152780942.jpg[/upload]


能否解释一下?让大家看懂。
TOP
193#

刚才又听了一遍<龙迹>,还是觉得很好
TOP
194#

系统不好播什么都不行了,不信!去买一张领袖放一下就知.交响乐才是系统真正的杀手.呵呵...................................
TOP
195#

felixcat 在 2005-12-23 22:23:03 发表的内容
menn 在 2005-12-23 21:54:46 发表的内容
......

......


天啊!这帮人到底想干什么呀?这种现象(仅存在于使用CoolEdit或新版本Audition以waveform views的形式展开)是真正96kHz/24bit录音Downmix至44.1kHz/16bit重播格式时的固有图形,也只有这样“对折与下拉”才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动态范围!!!


首先,《龙迹》是DSD录音,它等同于96kHz/24bit?!

再者,就拿96kHz/24bit的信号来讲,Decca的Legends系列都是先取样成24/96的数码格式,再downmix至44.1/16格式,请您自己找几张来抓轨看看,你所谓的“固有图形”是否成立?

最后,不屑再理睬你;你爱发什么感叹,发什么酒疯,请便。



支持楼主的见地!《龙迹》此唱片是有多多少少的问题的!
TOP
196#

kwind 在 2005-12-24 10:36:00 发表的内容


1、时间-振幅波形图(由于图片大小...
纵坐标上并非“振幅波形”,在这样的图上我们是“看”不到音乐信号的振幅的,必须通过计算。
2、smpl是什么?
图中右上角的smpl是采样值(采样点数),在横坐标的某一时间点上用44.1k频率采样有30k个值
这说明“龙迹”的信息量丰富。
3、关于“剪刀”,我认为这个提法是错误的
-----------------------------------
龙迹,我有一张金版,很不错的录音
但我的系统放不好它,大音量时很糟糕,是我系统的问题。
小音量时我喜欢。如果在大音量感觉气势磅礴的话,那恭喜朋友,系统让人羡慕。


1. 振幅当然能够看到,每个取样点二进制数的数值便能够代表振幅大小。

2. 我的图中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当前时间点的信号的振幅(对应硬件层面上便是信号的电压或者电流大小等等),因为CD对于信号振幅的量化是16bit的,2^16 = 65536,所以你看图中振幅的上下限都是30000多一些,加起来便是接近65536(因为《龙迹》的最大电平设定在-0.49分贝,而非0分贝,所以不等于65536)。

3. “剪刀”只是形象的说法,当然是不严谨的;假如您能够想到其他更贴切更准确的简洁的词,欢迎提出建议。

4. 我这里仅仅提供一些信息,至于阁下如何分析、聆听、如何评价则是个人的自由。
TOP
197#

相信felixcat的分析!!!!
TOP
198#

felixcat 在 2005-12-23 22:23:03 发表的内容
    首先,《龙迹》是DSD录音,它等同于96kHz/24bit?!

    再者,就拿96kHz/24bit的信号来讲,Decca的Legends系列都是先取样成24/96的数码格式,再downmix至44.1/16格式,请您自己找几张来抓轨看看,你所谓的“固有图形”是否成立?

    最后,不屑再理睬你;你爱发什么感叹,发什么酒疯,请便。


        首先,我不是针对您个人!仅仅是针对您这样一种以讹传讹的做法;    再者,连数字录音与模拟录音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儿,都没弄清楚就大放厥词,满足于自己的所谓重大、惊人发现?并言之凿凿状推而广之?很难弄清楚您的潜在目的。
    
    最后二,补充地问一句:“您那截图不会真是CoolEdit或Audition的吧?”哎!真希望您能理直气壮地跳将出来反驳我,可惜呀!您又棋差一着了,不是?到底是还是不是嘛,给个准确、直接的答复也就可以了。我只想知道您竭尽全力编造出来的一切仅仅是来源于这样一类的“业余”软件而已,并有义务通知大伙儿一声。
最后编辑eric
TOP
199#

此贴一出,使我最近听得最多的是此碟。我感觉和阿龙一样。很好。
TOP
200#

ctx111 在 2005-12-24 17:41:19 发表的内容
刚听完。不错!


今天下午《新音响》主编赖英智在东莞的发烧欣赏会上也选播了《龙迹》的《阿里山的姑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