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ang 在 2005-12-27 14:23:55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讲不能拿抓轨的信息和analog输出的信息相比。我承认,两者不完全相同。但针对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题目来讲,完全没问题。第一图是直接抓轨的一段古典,第二图是analog的line-in的录音,但给attenuated大致为-12db以上。两者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
对于有削峰情况的CD,你绝对不可以用光盘镜像和模拟输出Line-In来比较,尤其是你把Line-In那里还设置了衰减值。
为何?Line-In实际上是你输给电脑一个模拟信号,然后电脑用自身的声卡或软件对这个模拟信号重新进行取样,生成一个新的波形文件。
当CD本身没有削峰的时候,CD唱机当然会输出一个没有削峰的模拟信号;当你Line-In输入的时候设置了衰减值,那这个模拟信号由于振幅变小,所以电脑重新取样的时候更加不会出现削峰的情况,因此由电脑生成的新的波形文件,和直接由CD镜像拷贝的文件的图像,两者形状有可能是相似的。
但是,假如CD的镜像本身有削峰的时候,情况就复杂了。首先,CD的D/A会不会自动修复削峰(请注意这里的修复,机器只可能“估计”原始波形是什么样子)?其次,CD机的模拟电路有没有可能输出削峰的波形呢?接着,你使用的声卡是如何对模拟信号进行取样编码呢?声卡对声音的处理在算法这个层面上就会对波形带来一些改变,这里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并不完全是A/D,但仍有参考意义):
http://popgo.net/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58023
最后还有个问题:有削峰的波形输给声卡,然后进行负衰减之后,接着再用44.1/16格式重新取样,生成的新的波形文件的按照44.1/16格式进行解码生成的图像跟原始CD镜像的相比,还是相似的吗?
你把上面的问题弄明白之后,自然便会明白你的比较方式是不会有科学根据和参考价值的了。
实际上,对CD格式熟悉的朋友就很清楚:某张CD上是否有削波是已经由CD上的信号所完全决定的了;而模拟输出、Line-In、衰减、再重新取样编码这种方法是完全确定不了是否有削波的。
另外我还想弄清楚:你说的“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题目”中的这个“题目”,是指《龙迹》,还是说有削峰的CD呢?假如是前者的话,那我并不知道你要讨论什么了,因为《龙迹》中的现象并不是削峰,而是一种疑似过度使用限制器的现象;假如你要转为讨论削峰的话,那就请看我前两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