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音响悖论?——“小音量美学”的误读(我的阐述P1,P10,P11... [复制链接]

1#


这个话题是缘起于上周我们当地几位烧友一起听的一套中大功率前后级搭配几款不同时代、尺寸、灵敏度的进口音箱。在当晚活动现场,一位在168论坛也有些知名度的同城烧友,在听音过程中一直沉默,直到尾声处终于说出了一句话:看来玩音响最终还得玩高素质的大功率机器。殊不知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所谓小音量美学的支持者。2A3300b这样的小功率机器经常是他家音响架上的座上客。一位发烧多年,早已有自己的一套hifi理念见解的老烧竟然会产生如此大的观念转变。这也让我想起了小音量美学这个在一部分烧友群体里十分推崇的音响理念。由此我也想在此谈谈自己对其的理解和感悟,也将话题提出供诸位讨论交流。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6-01-17 23:56:47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

   小音量美学这个概念,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关氏胆机主理人提出的。其主要理念是:以小功率单端直热机器驱动高灵敏度,高效率类全频音箱(如lowther),就可以在小音量下获得人声,弦乐以及古典音乐的良好氛围感和还原度。这个理念当中“小功率单端”和“高效率音箱”是关键词,这种搭配确实在小音量下能获得流畅润泽舒心的听感,但我对其所称的对古典音乐的良好播放并不认同。如果古典音乐仅仅是限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早期的室内乐体裁,那么我认可关氏的说法。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乐器采用种类,演奏空间和配器风格使其在声音的频宽,密度方面无法与浪漫主义以后的管弦乐作品相提并论。音响系统只有基本做到轻松舒适的重播就可以将此类作品大致合格的交代。而那个时期的大部分室内乐作品就是贵族厅堂沙龙中的消遣。轻松惬意的重播也正符合这类音乐的特质。所以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在当时会令听者感觉有些不爽。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5-12-30 20:03:59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3#

   而古典主义之后的管弦乐作品,配器越来越宏大,乐器中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比重越来越大。浪漫主义后期以及近现代音乐的作品,由于更加着重营造意象和深层次不同情绪间的矛盾冲突,所以音乐当中所呈现的张力会非常大,强弱对比也异常的鲜明。所以对音响重播上的要求就变得非常苛刻。单单轻松流畅的重播已经远远不够,需要呈现出更广阔的频宽以及全频段足够的密度和张力,同时还有兼有细腻流畅的音色现以不失呈示和展开部当中主副部主题细腻情感的对比观照。在我看来这些要求已经不是关氏“小音量美学”所能承担的了。这些作品在小音量美学系统播放中,小音量下在铜管乐和打击乐器的质感上会明显出现衰减,乐队的规模感也会明显缩水。而中大音量下,这种高效率音箱搭配所产生的曲线失真率更是完全无法体现出交响乐,协奏曲这类作品应有的神髓。所以我个人认为:小音量美学理念下的系统的表现是不可能全面平衡的。有相当一部分的音乐作品无法良好的再现。甚至有人曾提出小音量美学概念本身就是电声技术没有达到一定水平高度阶段的一种妥协和托词。如果阁下的听音体裁丰富多样,同时又对交响乐作品情有独钟的话,那关氏的小音量美学下推荐的系统搭配是绝对不适合阁下的!那么难道小音量美学观念就没有可取之处?甚至是谬误么?非也!我个人认为小音量美学本身的理念是可取的,甚至里面有宝贵的精华。但无论是烧友或是一些音响开发者,很多人对其理念是有所误读,甚至出现谬以千里的情况。下面我抽空慢慢的与诸位分享一些误读事例以及我个人对小音量美学内涵的理解。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5-12-30 20:03:09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

或是否可以叫小功率美学?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2010年三月之前的12年左右的音响论坛杂志,看看《我闻集》,是台湾音响大师已故柯医师的专栏,他的2小功率 胆机0.8w(记不清是2A3 还是45)推动JORDAN全频音箱,使刘汉盛留下深刻印象。
用过,品尝过的才敢叫好!
TOP
5#

原帖由 kkhuang 于 2015/12/29 21:48:00 发表
或是否可以叫小功率美学?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2010年三月之前的12年左右的音响论坛杂志,看看《我闻集》,是台湾音响大师已故柯医师的专栏,他的2小功率 胆机0.8w(记不清是2A3 还是45)推动JORDAN全频音箱,使刘汉盛留下深刻印象。

小功率美学和小音量美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老关一直是以“小音量美学”的称谓来阐述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6#

原帖由 kkhuang 于 2015/12/29 21:48:00 发表
或是否可以叫小功率美学?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2010年三月之前的12年左右的音响论坛杂志,看看《我闻集》,是台湾音响大师已故柯医师的专栏,他的2小功率 胆机0.8w(记不清是2A3 还是45)推动JORDAN全频音箱,使刘汉盛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搭配在一些小型作品中是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老关所提到的适合绝大多数音乐体裁,包括古典音乐。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7#

这话题好

其实,任何高素质的音响系统都可以有“小音量美学”。多嘴了。请继续讨论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8#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5/12/29 22:14:00 发表
其实,任何高素质的音响系统都可以有“小音量美学”。多嘴了。请继续讨论

富盛兄所说的观点正是我这两天准备阐述的关于“小音量美学”的一个真正重要的内核。世人对小音量美学的误读已久。关氏的这个理念本质无问题,但为了推广产品,把这个概念狭义化和局限化了。导致了一批人的误读。可惜!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9#

“小音量美学”与“小功率功放搭配相对高灵敏度扬声器”为前提,但别忘了还有另一个前提:“你以多大声压听音乐?”,
我平时70db上下的声压正常播放音乐听赏,你就给我一套1000瓦功率的十五寸扬声器系统,我也是70db上下声压听赏。
当然,有人已习惯了常时间90db,甚至100db声压听音,这起决于以下因素:你承受得了,你已习惯并感到愉悦,你不认为住宅家居90db放音不是扰民噪声……
脱离上述前提和用家不同听音习惯,把“小音量美学”树立于对立面以悖论命题,主观无可厚非,因为生活习惯式音乐听赏与发烧打碟确有需求区别,但别忽略了需求差异、刻意曲解案例而让论述立意有失客观而偏颇!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22:20:53
TOP
10#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5/12/29 22:17:00 发表
“小音量美学”与“小功率功放搭配相对高灵敏度扬声器”为准提,但别忘了还有另一个前提“你以多大声压听音乐?”,
我平时70db上下的声压正常播放音乐听赏,你就给一套1000瓦功率的十五寸扬声器系统,我也是70db上下声压听赏。
当然,有人已习惯了常时间90db,甚至100db声压听音,这起决于以下因素:你承受得了,你已习惯并感到愉悦,你不认为住宅家居90db放音不是扰民噪声……
脱离上述前提和

同样70db上下声压下,老关所推崇的搭配方式营造的音质和音效与真正高素质大功率机器下“小音量美学”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声压不是主要问题。小音量美学的内核关键我个人觉得并不在声压问题上。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1#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5/12/29 22: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5/12/29 22:17:00 发表
“小音量美学”与“小功率功放搭配相对高灵敏度扬声器”为准提,但别忘了还有另一个前提“你以多大声压听音乐?”,
我平时70db上下的声压正常播放音乐听赏,你就给一套1000瓦功率的十五寸扬声器系统,我也是70db上下声压听赏。
当然,有人已习惯了常时间90db,甚至100db声压听音,这起决于以下
这样论述么,先得解决下列问题:
1、“小音量美学”有标准么?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2、“4瓦推95灵敏度70db声压”音乐重播必须与“300瓦推85灵敏度70db声压”的重播效果一样么?为什么必须一样?
TOP
12#

音量不是关键,关键是系统频宽和能量要够,声音平衡地够,不失真地够。声压大不等于能量均衡齐全。

小功率胆机,小书架一般是取小音量下声音取巧,取听感优美舒适,严格来说可能不那么中性全面,不过扬其所长,把某一频段,某一方面做到极致的美,也算是一个路数,就如VDH的小鸟头。

但更多人喜欢和最后喜欢的,还是全频,平衡。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22:50:41
TOP
13#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5/12/29 22:29:00 发表
这样论述么,先得解决下列问题:
1、“小音量美学”有标准么?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2、“4瓦推95灵敏度70db声压”音乐重播必须与“300瓦推85灵敏度70db声压”的重播效果一样么?为什么必须一样?  

一、我个人认为小音量美学之所以能称之为美学是有一个基本标准的。具体标准后面的帖子里也会慢慢谈。
二、上面的所说的的重播效果势必是不一样的。我也想问为什么必须一样?呵呵,但有一点:效果不同不代表着美学标准会出现明显差异,另外,我在这里的讨论还会涉及到一个小音量美学搭配中的新话题,为什么高效率高灵敏度就一定得用小功率搭配?大功率机器配高效音箱,它们的“小音量美学”又是怎样的光景和界定。这几个问题可能已经超离了兄所提到的范畴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4#

1降噪
2等响

与功率灵敏度可以无关,可以相关。
TOP
15#

高灵敏度扬声器选择小功率或大功率,与扬声器音盆质量、振动特性、盆边材质与形式、箱体结构等因素综合相关!需大即大、宜小则小。
为什么要弧立对立呢?备一大一小两套功率就解决不同重播要求。
如果这客官他就钟意小功率推动重播,这是需求选择的问题。至于老关前辈所述“小音量美学”是否完全正确,脱离具体时空条件以今观古,意义不大。它存在过,至今乃有非常现实普适的实践意义。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23:03:40
TOP
16#

如果关的300B是合格产品,推动合适的扬声器,发出合格声音,它可能成为小(中)音量美学。
TOP
17#

如果大功率,推动不合适的扬声器,发出不合格声音,它不可能成为小(中丶大)音量美学。
TOP
18#

如果从歌德"美不凭借概念"这一点看,老关说的只要是自己感觉,那就是对的



还可从阿兰:美既不让人喜欢,也不让人讨厌,而是让人为之驻足!再支持下关氏。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23:26:50
TOP
19#

我个人观点是:电声技术是标准,划归电子、声学科学体系;音响玩乐无标准、既是个人玩乐,越个性、越自我,越快活。
如果要以电声技术解决音响玩乐的问题,那得在标准体系内以专业实验、测试文件和数据来佐证或相互验证。
如果不论技术标准,纯属玩乐范筹,实践意义和普适价值即为根本。认不认可,自已辩别判断,或无视,或顺从取之为乐。
切忌技术标准与个性玩乐迷离混洧。倒是可以乐观一点,讨论交流一些“如何玩好小功率美声?小音量美学”、如何“构建大功率重播美学”……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5-12-29 23:28:46
TOP
20#

原帖由 Real 于 2015/12/29 23:14:00 发表
如果从歌德"美不凭借概念"这一点看,老关说的只要是自己感觉,那就是对的
从某个角度来看待,无论老关的观点还是搭配都没错而且也阐释出了一些问题。不过就我所以不少人存在这某些片面化和绝对化的误读。把小音量美学的概念给割裂了。这其实是很遗憾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