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原帖由 Q189 于 2015/12/30 9:38:00 发表感觉有点像汽车发动机排量,,排量大的尽管速度不一定要多快,但开起来的舒适度,噪音明显与小排量不同,一旦大排量的爆发起来也远非小排量能比。当然,不要与传统上的卡车比,那是不在一个制造标准和级别。我的系统虽然没有什么发言权,加上我周围没有什么烧友交流,但就本人系统来说原来只能中小音量播,加大音量后,到爆棚去要么提前去调小音量,要么赶紧跑人,根本坐不住。近期加了个解码,明显感觉坐得住,爆棚处也是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5/12/29 21:36:00 发表这个话题是缘起于上周我们当地几位烧友一起听的一套中大功率前后级搭配几款不同时代、尺寸、灵敏度的进口音箱。在当晚活动现场,一位在168论坛也有些知名度的同城烧友,在听音过程中一直沉默,直到尾声处终于说出了一句话:看来玩音响最终还得玩高素质的大功率机器。殊不知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所谓小音量美学的支持者。2A3,300b这样的小功率机器经常是他家音响架上的座上客。一位发烧多年,早已有自己的一套hifi理念见解的老烧竟然会产生如此大的观念转变。这也让我想起了小音量美学这个在一部分烧友群体里十分推崇的音响理念。由此我也想在此谈谈自己对其的理解和感悟,也将话题提出供诸位讨论交流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5/12/29 21:38:00 发表小音量美学这个概念,大概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关氏胆机主理人提出的。其主要理念是:以小功率单端直热机器驱动高灵敏度,高效率类全频音箱(如lowther),就可以在小音量下获得人声,弦乐以及古典音乐的良好氛围感和还原度。这个理念当中“小功率单端”和“高效率音箱”是关键词,这种搭配确实在小音量下能获得流畅润泽舒心的听感,但我对其所称的对古典音乐的良好播放并不认同。如果古典音乐仅仅是限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早期的室内乐体裁,那么我认可关氏的说法。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乐器采用种类,演奏空间和配器风格使其在声音的频宽,密度方面无法与浪漫主义以后的管弦乐作品相提并论。音响系统只有基本做到轻松舒适的重播就可以将此类作品大致合格的交代。而那个时期的大部分室内乐作品就是贵族厅堂沙龙中的消遣。轻松惬意的重播也正符合这类音乐的特质。所以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在当时会令听者感觉有些不爽。
富盛
Real
原帖由 Q189 于 2015/12/30 10:00:00 发表正如您所说,确实没做到。。但我也曾今拿着CD碟片到各大实体店去试听,也是接近7,8万的器材,听我那碟片(梁祝,西崎崇子和殷承宗三星带花)第一个高潮合奏,还是感觉吵人,有点乱,,所以我当时感觉大动态时一般的机器是不是都会难免失真只是多和少?我的器材加CD解码后明显就坐住了,甚至还想把音量加大。。按说,我的器材虽普通,但正常听音应该也没问题,,,03年买的都是全新,麦景图6800,,B&W7N
原帖由 Real 于 2015/12/30 11:37:00 发表怎么两什么物类聚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