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乃毁天灭地之器?(利用音频对录和数据分析破除玄学) [复制链接]

141#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2:54: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36:00 发表
人的感觉并不是对和错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区别的问题。
换一条线,人的感觉是声音不一样了。

所以说,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换线带来的差异客观上是人耳不可闻的,人感觉到的声音变化实际上是心理因素和其他外界影响导致的。
即时频谱分析,差别明显吧。
TOP
142#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59:00 发表
前面的您没看清楚吧。
“几个db的脉冲很正常,他们是零星出现的”。
那是即时数据,音乐播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出现。几个db的差别还不大?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2:59:00 发表
即时频谱分析,差别明显吧。

我知道这是即时数据,也就是对音频数据分段做FFT。
一般常用的窗口长度可以是4096点或者8192点,阁下用的是多少点我不知道,但我猜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那些每次几个db的脉冲的确是零星出现,因为不是每次窗口截取都会出现,而且也不是每一次出现都出现很多。
出现的也只是在频域上极窄的脉冲,占据某一个频点一瞬间的时间。

说差别到底大还是不大,咱们说一两个db数这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你只管直接用耳朵听差分音轨最明显。
那些脉冲到底是零星出现还是大面积出现,一耳朵就知道。
如果真是大面积出现,那必然一耳朵就会听见大量的纱纱声,或者随着随着原音轨变化的声音。

但实际听音会发现,差分音轨里的声音在正常听音音量下就是人耳不可闻的。
所以“零星出现的几个db的脉冲的差别”到底大不大,立见高下。
最后编辑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6-01-06 13:14:06
TOP
143#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TOP
144#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6/1/6 13:34:00 发表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所以说,实验发现换线后的变化是不可闻的,实际中烧友们“听”到的变化多是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
TOP
145#

回复 142# HappyWater 的帖子

还是我没说清楚,那几个所谓的脉冲,并不是信号里的,而是两个信号在某个频段的幅度差别,标在图上而已。所以即使再多,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纱纱声”。如果脉冲的正好是某个乐音(或它的泛音),播放到这个位置时,(两个信号里)其中一个信号会高(或低)那么几个分贝。那是一闪而过,听音灵敏的人就会感觉到。播放过程中,这样一闪而过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不同的乐音或它的泛音)。能否感觉到就看各人的耳朵了。
TOP
146#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40:00 发表
还是我没说清楚,那几个所谓的脉冲,并不是信号里的,而是两个信号在某个频段的幅度差别,标在图上而已。所以即使再多,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纱纱声”。如果脉冲的正好是某个乐音(或它的泛音),播放到这个位置时,(两个信号里)其中一个信号会高(或低)那么几个分贝。那是一闪而过,听音灵敏的人就会感觉到。播放过程中,这样一闪而过的现象,会不断出现(不同的乐音或它的泛音)。能否感觉到就看各人的耳朵了。

我知道阁下的图是频谱图,是傅立叶变换得来的图,而且是傅立叶变换后的振幅图(忽略相位部分)。
两个信号的振幅差别到底大还是不大,咱们直接听差分音轨就知道了。
如果如阁下所说“听音灵敏的人会感觉到”,那这种人必然可以在正常音量下听到差分音轨里的脉冲。
然而实际中存在这样的人吗?
反正我没见过,若阁下见到了,也请让我们开开眼。
TOP
147#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既然不承认咸菜的材质和结构对系统的声音有影响,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用纯铜或者纯银的咸菜,铝线甚至铁线都有导电性,用就是了。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48#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TOP
149#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3:38:00 发表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6/1/6 13:34:00 发表
我觉得应该讨论这些变化是否可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更换线材后的变化本身

所以说,实验发现换线后的变化是不可闻的,实际中烧友们“听”到的变化多是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
不否认烧友当中的确不乏土豪,但是更多的还是工薪烧友,你确定他们都是“傻子”,仅仅因为你所说的那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就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真金白银去买那些线材吗?
究竟是他们的智商都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再说了,如果国内的监管和氛围不算那么好,那么美英日德都有知名的发烧线材厂家,音响杂志媒体也都正常面对它们,这些国家的发烧友也都是低智商的群体吗?就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揭穿这么大的骗局吗?
线材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孩子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0#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这不是一回事。
信号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整数。
信号是一长串点,一长串取样,需要用一长串数值来表示。

不否认,在差分音轨中存在个别点有相对较大的振幅。
然而,一方面这些差异较大的点是零星出现的,占据整个信号序列的比例非常小。
同时,即便是这些差异较大的点,其差异其实也并不大,而且只出现一瞬间,一闪而过。
所以说数据分析结果很明显,两根RCA线才的信号差异根本不可闻。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6/1/6 13:58:00 发表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既然不承认咸菜的材质和结构对系统的声音有影响,那么完全没有必要用纯铜或者纯银的咸菜,铝线甚至铁线都有导电性,用就是了。

这并非一个悖论,线才对系统的影响本来就微乎其微,只要是一根合格的线,对系统的影响就是可以忽略的。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6/1/6 14:23:00 发表
不否认烧友当中的确不乏土豪,但是更多的还是工薪烧友,你确定他们都是“傻子”,仅仅因为你所说的那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干扰,就会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真金白银去买那些线材吗?
究竟是他们的智商都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再说了,如果国内的监管和氛围不算那么好,那么美英日德都有知名的发烧线材厂家,音响杂志媒体也都正常面对它们,这些国家的发烧友也都是低智商的群体吗?就没有像楼主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揭穿这么大的骗局吗?
线材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孩子的。

首先,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人,压根就不玩音响发烧,即便玩,也不玩线材,否则,HIFI市场要比现在繁荣的多。
我且问,卖音响的有卖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的多吗?
没有吧,可见在家电器材里,音响市场只是个很小的份额,而且越来越小,因为电脑都可以播音乐。

其二,少部分被工薪烧友们,被奸商忽悠,被软广蒙蔽,被音响托软磨硬泡,最终跳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坑。
线材本来就是个谎言,以往跳出来揭露谎言的人也不计其数。
远近有名的,比如“隧道扫描显微镜”“音响界的十大谎言”等等。
更多的的则是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忽悠中,被奸商和水军喷的体无完肤。

线材本来就是个谎言,而倒卖线材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卖线材带来的收入占据了奸商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比重。
导致线材的谎言从来是一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话题,一旦有人来揭露,奸商们就会组成水军,伪装成一般烧友们来发动口水战。
即便本帖中都有不少回帖不讲道理,不谈事实,无脑喷,前言不搭后语等等,都是这一现象的佐证。

说到底,靠谎言,靠吹嘘,靠忽悠得来的利润是不义之财,应该被揭露。
作为一个普通烧友,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揭露了这个谎言,烧友们大可省下一大笔钱,把它们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比如可以升级音响,升级功放,做好室内装修,等等这些真正值得投入的地方。
TOP
151#

能够看看楼主的系统吗?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2#

常理下,介质的不同,对任何东西传播的速度及损耗大小都是有不同的,尽管用金和用铜做导体灯泡都会亮。

不知楼主能否拿一段铁丝做导体做做对录比较,看看是不是一样,我都怀疑也是一样的。如果真的一样,那这个测试方式还真得再完善。

现在的结论是区别有,但人耳不可闻。但实际线材紧啊(要煲,我经历过),松啊大部分人耳还是听得出的;声音亮啊,速度快啊,甚至有人还能听出贵气,估计是线材的不同会对不同频段的传播速度有影响。。。感觉60度的茅台和60度的高粱液,,虽然检测都是60度,但口感和味道大不相同

说实话,我真的希望测试是客观的反映,线材的效果确实是心理作用;我也快(仅差一步)就接受楼主的测试并被说服,因为我也是个消费者
TOP
153#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4:50: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这不是一回事。
信号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整数。
信号是一长串点,一长串取样,需要用一长串数值来表示。

不否认,在差分音轨中存在个别点有相对较大的振幅。
然而,一方面这些差异较大的点是零星出现


首先你的逻辑就要问题,完全是偷换概念,你说大多数工薪阶层不玩音响,表面上看可以成立,但是其实一推敲又是悖论,因为发烧友本来就是一个极小众的群体,当然不可能有大多数工薪阶层去玩,就算土豪也是不玩音响的比玩音响的要多得多。
我是本地一个发烧群的群主,人不多,五十几个,基本上都是工薪族,只有少数几个小老板,这就是现状。
刚刚开始也有很多的群友不相信线材的作用,很正常,但是通过一些试听活动,就连一些比较顽固的老烧友也不得不承认线材对于系统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至于线材的价格合不合理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楼主得出这样的结论,很正常,见识太少而已,多出去听听好的系统,成功的系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今天的结论是多么的肤浅了,当然前提是你愿意放下偏见,积极的走出去。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54#

回复 142# HappyWater 的帖子

差的结果为什么一定是沙沙声,有没有可能是其它人耳听不到的频率?
还有,沙沙声有没有可能是功放的底操
TOP
155#

回复 150# HappyWater 的帖子

断章取义!你说线材是广告,忽悠,软磨硬泡走到今天的,那就是一个字,骗!广义来说线材已经是一个成行成市的产业了,不管你信不信它的价值。一个广义成型的产业靠一个狭义的途径,骗 可以走到2016年?合理吗?到底是谁智商问题?举个例子,好多人不信不买保险,认为是骗人的。那保险业也是靠骗才走到今天的吗?你说无脑喷你,我翻查之前的回帖,没有一帖是人身攻击的,都是针对事。请问谁喷你了?你提及有人什么十大谎言的文章揭穿骗局。我记得其中一段是说石机能模拟偶次谐波失真的声音,胆机无必要存在。只是石机厂商愿不愿意的问题。那为什么市面上一台标榜跟胆机声一样的石机都没呢。胆机市场不比石机少哦。石机厂不知道吗?这么大块肥肉不去抢?想想都知道智商有问题。电子琴也能模仿钢琴,爵士鼓,等等乐器。那为什么演奏会还是要用100多w的史坦威钢琴,鼓手还存在而不是变了键盘手呢?好信吾信相信那些水文。
TOP
156#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6/1/6 14:50: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这不是一回事。
信号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点,也不是一个两个孤立的整数。
信号是一长串点,一长串取样,需要用一长串数值来表示。

不否认,在差分音轨中存在个别点有相对较大的振幅。
然而,一方面这些差异较大的点是零星出现
您一会说什么零星的脉冲,一会说沙沙声,一会说信号是一长串数值。
您是真的不理解我的论述还是装糊涂?
TOP
157#

我发现很多人对不懂的问题都会说成玄学。。。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相逢何用藏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TOP
158#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6 13:59:00 发表
103和100相差多少?
10和13相差多少?
能一样?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6/1/7 7:52:00 发表
您一会说什么零星的脉冲,一会说沙沙声,一会说信号是一长串数值。
您是真的不理解我的论述还是装糊涂?

或许我没能理解阁下在148楼的回复,还请阁下再说细致一些。

另外,今天我又有了新的发现。(11楼的帖子也已更新)
原本在11楼的模拟信号对比实验中,两根RCA信号线,即
2.¥3980 LINN Silver Interconnect Cable RCA线 1.2m
3.¥668 QED Performance Audio 2 RCA线 2m 两根线在做差分的时候,仅仅对齐了时间,却没注意对齐音量。
因为当时获得的两线差分音轨残余信号已经非常小了,所以我认为已经足以说明两线差异微乎其微。
而在昨天我再次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分析时发现,
2号线对录音轨的左声道振幅是3号线右声道(因为3号线对录音轨是左右对调的)的 0.99872064 倍。
而2号线对录音轨的右声道振幅是3号线左声道的 1.00137005 倍。

当对齐了音量上这个微小的差异后再相减,即获得了    (新)“Linn Silver RCA”与“QED RCA”校正音量后的差分.wav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hj6iU0
阁下不妨重复一下的这个实验,也听听这个最新的差分音轨,也不妨再做做频谱分析,我相信结果会让阁下大吃一惊的。
TOP
159#

算啦,我觉得同距讲咩都无用了,已经比人洗左脑。我觉得距的心理暗示更大一些。
TOP
160#

讨论线材有没有用,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伪的。只要有耳朵的人都知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