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LP的一个奇特现象,本人百思不解 [复制链接]

查看: 29858|回复: 233
19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2#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28 19:18:54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4-28 17:51:32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6 12:10:23 发表的内容
其实LPCD45并不是由LP转刻,也没有应用LP相关技术,和LP八杆子打不到一起。


老易制作LPCD有两个启发点:一是JVC公司对各环节统一数字时钟的使用,二是数字录音的LP和CD之间的声音差异。
老易最近又发现了一项改善LPCD声音效果的秘技,LP的动人音色和RIAA曲线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于是在新一代的LPCD中借鉴了该项处理方式,最近他给我们简单始听过新一代的LPCD和上一代的LPCD,声音效果又有较明显的提升。

LPCD的制作过程虽然很复杂,其实核心内容最关键有两点:一是最低的JETTTER,二是适合人耳的频响曲线。第一点是在XRCD的制作方式上改善而来,第二点是借鉴了LP的音色更能被人耳接受的特点。

新一代的LPCD制作技术即将应用于一些发烧友们的“经典”试音碟,其中包括《蔡琴老歌》《当铺爵士》,不妨留意一下。




要出LPCD的当铺爵士?感兴趣!!!谁负责制版?

另外,RIAA均衡曲线应用于CD制作算不算是加味精?要这样做的话为什么不搞无母带直刻?


哈哈,菜鸟一说味精-音染就给骂到死,老易一弄大家就碰上天?
上次我味精的帖有空还要顶,不过先思考几天再说,哈哈
TOP
19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4#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28 20:36:46 发表的内容
是的,这是LP的死穴之一。我越来越觉得LP和有人玩45单端推大全频障板的感觉有点像


母带也有类似的死穴吧。

还有以前的CD机都有去加重电路的(量倒是不大),碟片倒是没注意哪些是用了预加重的。现在新出产的CD机不知还有没有去加重电路。

我认为CD格式应用高频预加重的话,可以改善高频的量化误差。
TOP
195#

qiguang 在 2006-4-28 20:30:58 发表的内容
RIAA曲线是因为全频信号造成LP唱片音轨高低频时宽度差异太大而设计的,在刻碟时对大动态信号作出一定的衰减,而在回放时通过RIAA曲线增强相应的信号强度。LP不是因为有了RIAA曲线而有了动人音色,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办法,相反要是LP不用RIAA曲线会有更动人的音色。这是关于LP的常识。


RIAA (RIAA Equalization)的目地是什么?延长LP单面播放时间和改善音质.衰减信号是延长播放时间的手段.改善音质就是通过刻录的时候减弱低频,加强高频,回放的时候反过程.不使用RIAA,LP的高音怎么办?还谈动人的音色?

如果你觉得RIAA修正过的LP音色不够好,那么买50年代以前生产的LP试试.
TOP
196#

Raxel 在 2006-4-28 18:18:15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4-28 17:51:32 发表的内容
老易制作LPCD有两个启发点:一是JVC公司对各环节统一数字时钟的使用,二是数字录音的LP和CD之间的声音差异。
老易最近又发现了一项改善LPCD声音效果的秘技,LP的动人音色和RIAA曲线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于是在新一代的LPCD中借鉴了该项处理方式,最近他给我们简单始听过新一代的LPCD和上一代的LPCD,声音效果又有较明显的提升。

LPCD的制作过程虽然很复杂,其实核心内容最关键有两点:一是最低的JETTTER,二是适合人耳的频响曲线。第一点是在XRCD的制作方式上改善而来,第二点是借鉴了LP的音色更能被人耳接受的特点。

新一代的LPCD制作技术即将应用于一些发烧友们的“经典”试音碟,其中包括《蔡琴老歌》《当铺爵士》,不妨留意一下。


以前LP,CD争论的时候,有人说CD的音色偏冷,我就说过,就音色,音准而言,CD和LP是完全可以做的相同的.很早在国外的论坛就已经看到有混音师提到过,他发现CD在压制出来后,和他送去的母盘音准,音色有些许偏差,所以他会对母盘做些微调,让最终出来的零售盘能够达到他原来的音色音准期望.有人觉得CD就是冷,硬,那是他没有听到制作好的CD. CD和LP的差异,主要还是在带宽.


按照Raxel 兄的说法,对母盘做些微调,倒是可以理解。希望新一代的LPCD能够更出色。
TOP
197#

松香味 在 2006-4-29 0:51:10 发表的内容
LP的RIAA曲线的使用,是为了解决刻制LP时高频坑纹如果太浅容易丢失采取的措施。————是一种无奈。
哈哈!!CD也要借鉴这种“无奈”?关注!!


模拟母带也用类似的无奈,CD未尝不可?

CD应用高频预加重时,可以改善高频的量化误差。
TOP
19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28 19:51:15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4-28 19:48:42 发表的内容
最近接触了一些“传统”的音响系统,其中有MC275和天朗的改良复刻号角同轴音箱(加强了盘边和箱体)这个组合,出来的声音比我接触过的绝大部分都更接近星海音乐厅10排左右的听感。从感觉上说这样的声音非常“保真”(接近现场听感),但理智告诉我,这样的“保真”再现的并不是唱片的声音——因为录音麦克风不是摆在音乐厅第十排上,可能有“味精”。

再下来的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同样距离下,越高音的频段率减越明显,我们在音乐厅中的最佳欣赏位置比麦克风的位置要远得多,这个“最佳位置”上高频段的能量要比唱片(假如没有经过人为调整)要少。但录音师制作好的唱片通常是希望给主流消费者在家中得到音乐厅最佳位置的欣赏效果。然后难道是“古董”器材播出了那个时代的录音师希望我们听到的音响效果,我们用现代的器材听到了唱片“实际上”但不“真实”(非录音师希望我们听到的效果)。
最后:重播一张唱片应该怎样才叫“高保真”?

“味精”这东西本来我的概念很明确,现在却感到无比混乱。

最后,该要一套听音乐还是找缺点的音响呢?


转了一圈,话又被套回来:究竟是还原现场,还是要还原唱片,还是还原母带?如你所言,本身麦克风的位置就不是我们所在的听音位置,那我们通过终极监听器材听到的声音还能像现场么?



个人认为:
对于录音——是记录现场,母带应该记录了能够还原现场的信息;
对于CD、或者LP等音乐载体——应该记录尽量接近母带的信息;
对于音响器材——应该是还原唱片等音乐载体上尽量接近母带的信息;
总之,就是尽量还原现场;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录音过程中制作人强加给你的“味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符合自己的音乐载体产品。

如果企图改变音响器材来得到自己需要的“味精”,你就不能享受到真正高水平的录音了。因为真正高水平的录音不需要再加“味精”。
TOP
199#

dr kuang 在 2006-4-29 1:27:37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6-4-28 20:30:58 发表的内容
RIAA曲线是因为全频信号造成LP唱片音轨高低频时宽度差异太大而设计的,在刻碟时对大动态信号作出一定的衰减,而在回放时通过RIAA曲线增强相应的信号强度。LP不是因为有了RIAA曲线而有了动人音色,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办法,相反要是LP不用RIAA曲线会有更动人的音色。这是关于LP的常识。


RIAA曲线目的有两个:
1:通过对低频作一定程度的压缩,减少低频坑纹宽度,延长每一面的播放时间。
2:拾取到已经预先被放大的高频,然后作出衰减可以减低播放时唱针拾取到的高频背噪。

还有个没有被提及的原因是经过RIAA曲线处理后,唱针更容易读取到接近超高和超低两端频段的坑纹讯号。

78转LP是没有经过RIAA曲线处理而且基本是“直刻”的。


刻制LP过程RIAA曲线目的还应该补充一个:
3、通过对高频作一定程度的提升,解决刻制LP时高频坑纹如果太浅容易丢失的问题。
TOP
20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