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inn老板分辨不出模拟与数码的区别那个测试的全文 [复制链接]

查看: 11657|回复: 110
1#
英文全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ec.audio.high-end/msg/6432fa58d3963950?&hl=zh-CN&q=Tiefenbrun++lp+cd

为了让阅读英文有困难的朋友能够了解那次实验,我由原文所述作一些总结:


实验时间:1984年2月23日;
实验地点:Linn在加拿大的代理商Mr. Michael Remington先生的听音室;
实验主持人与报告撰写者:Stanley P. Lips hitz(来自滑铁卢大学)

这个实验原理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并不是说分别听同一录音的LP和CD;而是说因为当时Linn的老板Tiefenbrun说Sony的PCM-F1数码适配器(其实这是Sony当年一种民用小型数码录音机,使用普通录像机磁带作为记录数码信号的媒介),会对模拟信号产生扭曲,影响音质,并且Tiefenbrun还为此写了长篇报告痛陈此数码技术的“弊端”。

因此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tanley P. Lips hitz要“挑战”一下Tiefenbrun,你说PCM-F1会这么严重地损坏音质,好,那我就测试一下,看你自己本人听不听得出。

所以测试的时候,音源用的是Linn LP12转盘(也就是说全过程听的都是来源自LP的信号),然后连接方式A是:LP转盘出来的信号直接接前级+后级+喇叭;连接方式B是:在A方式的基础上,在前级和后级之间,额外插入PCM-F1数码适配器,也就是说模拟信号先用PCM-F1的A/D变为数码信号,然后再用PCM-F1内置的D/A变回模拟信号,然后再输给后级。

此两种方法使用Stanley P. Lips hitz制作的切换器进行操作,A模式下代表线路纯粹直通;B模式下切换器连接上PCM-F1。并且切换器在每次实验里会自动随机选择一种模式。

测试结果大家都看到了,Tiefenbrun在绝大部分次数里都没有听出音响系统里到底有没有加入PCM-F1,也就是说,他连声音信号是纯粹的模拟输出,或者是经过数码取样再解码输出,他都分辨不出。

更加令人深思的是:测试者只是让PCM-F1以16bit的方式工作!16Bit的量化精度就已经让Tiefenbrun听几十次都无法听出来。。。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所以我一直坚持:我们听到CD系统声音的缺点,不应简单地认为就是“数码声”的缺点。
现在发现优秀的早期16BIT格式数码录音多得很呢!
TOP
3#

总之,如这是事实并存在,是什的罪过呢?
TOP
4#

不说上无法弄清的个案了
felixcat兄您在家听音乐中途去打了个电话给倩MM回来后,没细看,能听出是CD/LP在播???
最后编辑VV
TOP
5#

felixcat 在 2005-12-11 2:20:13 发表的内容
英文全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rec.audio.high-end/msg/6432fa58d3963950?&hl=zh-CN&q=Tiefenbrun++lp+cd

为了让阅读英文有困难的朋友能够了解那次实验,我由原文所述作一些总结:


实验时间:1984年2月23日;
实验地点:Linn在加拿大的代理商Mr. Michael Remington先生的听音室;
实验主持人与报告撰写者:Stanley P. Lips hitz(来自滑铁卢大学)

这个实验原理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并不是说分别听同一录音的LP和CD;而是说因为当时Linn的老板Tiefenbrun说Sony的PCM-F1数码适配器(其实这是Sony当年一种民用小型数码录音机,使用普通录像机磁带作为记录数码信号的媒介),会对模拟信号产生扭曲,影响音质,并且Tiefenbrun还为此写了长篇报告痛陈此数码技术的“弊端”。

因此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tanley P. Lips hitz要“挑战”一下Tiefenbrun,你说PCM-F1会这么严重地损坏音质,好,那我就测试一下,看你自己本人听不听得出。

所以测试的时候,音源用的是Linn LP12转盘(也就是说全过程听的都是来源自LP的信号),然后连接方式A是:LP转盘出来的信号直接接前级+后级+喇叭;连接方式B是:在A方式的基础上,在前级和后级之间,额外插入PCM-F1数码适配器,也就是说模拟信号先用PCM-F1的A/D变为数码信号,然后再用PCM-F1内置的D/A变回模拟信号,然后再输给后级。

此两种方法使用Stanley P. Lips hitz制作的切换器进行操作,A模式下代表线路纯粹直通;B模式下切换器连接上PCM-F1。并且切换器在每次实验里会自动随机选择一种模式。

测试结果大家都看到了,Tiefenbrun在绝大部分次数里都没有听出音响系统里到底有没有加入PCM-F1,也就是说,他连声音信号是纯粹的模拟输出,或者是经过数码取样再解码输出,他都分辨不出。

更加令人深思的是:测试者只是让PCM-F1以16bit的方式工作!16Bit的量化精度就已经让Tiefenbrun听几十次都听不出来了。。。

发烧圈里,凭感觉说话的结论太多了!
TOP
6#

BILLBOARD 在 2005-12-11 11:00:55 发表的内容
[quote]johnleeh 在 2005-12-11 9:44:02 发表的内容
哈哈,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场测试其实根本没CD和数码录音什么事情,比的其实就是LP加不加解码器的效果.看起来是加不加一个样,听不出区别,听不出有优化,也听不出有劣化.如果光看雷明的二道贩子文章,那可是云里雾里,不知道比的是什么了,这个CD大战LP的传说还要继续传下去.今天FELIXCAT兄至少揭穿了雷明用偷换概念编制的一个故事.谢谢![/quote
我成了三道贩子。 雷明还是LP的拥戴者,另我不敢小看雷明,
说玩音响,如我是小学生的话他可是博士了,我只一知半解,甚至无知无解。



真名士才会风流,感谢MF信都敢写。。。。。。啊~~~~

可惜MF没领情,...........
最后编辑VV
TOP
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

========
在自已家也要用炒豆来分认CD/LP,那听出中心孔偏离一毫米难呀!!!!

如我听不出,肯定是MM太靓,还答应和我。。。。。
TOP
9#

死神 在 2005-12-11 10:31:27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2-11 8:16:12 发表的内容
但愿能有人解开当天的迷~~~~~~~
。。。。。。
我只知

发烧发常不愿意听后期使用数码录音技术的LP片子,流于薄、尖、硬。。。。。。


例如:雨林的《一水隔天涯》。虽然说是LP,但是声音太尖,刺耳呢! 买了上当!不如拿这些钱,买张旧的邓丽君……


是啊邓丽君唱片很动听的。
TOP
10#

BILLBOARD 在 2005-12-11 11:00:55 发表的内容
[quote]johnleeh 在 2005-12-11 9:44:02 发表的内容
哈哈,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场测试其实根本没CD和数码录音什么事情,比的其实就是LP加不加解码器的效果.看起来是加不加一个样,听不出区别,听不出有优化,也听不出有劣化.如果光看雷明的二道贩子文章,那可是云里雾里,不知道比的是什么了,这个CD大战LP的传说还要继续传下去.今天FELIXCAT兄至少揭穿了雷明用偷换概念编制的一个故事.谢谢![/quote
我成了三道贩子。 雷明还是LP的拥戴者,另我不敢小看雷明,
说玩音响,如我是小学生的话他可是博士了,我只一知半解,甚至无知无解。



其实不是要小看谁的问题,而是一事一议,实事求是的问题.玩HIFI最要反对的就是个人崇拜,迷信谁,无论那个人是谁.如果谁资格老,威望大,就照搬照信,照办,那"文化大革命"可能到现在还没结束呢.对于那些业内大佬们的言论,"两个凡是"的思想千万要不得.其实是对雷明的这篇文章,和原始材料一对照,我们就知道雷明在其中做了哪些手脚,添了些什么,减了些什么,是不是把他知道的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们了.这也是对我们以后怎样看待写手文章的一个提醒.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