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752|回复: 342
15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52#

开心果 在 2005-12-20 0:54:36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9 20:11:59 发表的内容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松香味 在 2005-12-19 22:42:30 发表的内容
我前面的帖子对这些问题都有说明,所以你的问题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你仍然没有说清楚啊,就算是说清楚了,恐怕也没有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所以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让大家看懂或者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要说明的问题,而不需要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1+1=2(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别和分歧吧。


又看了前面的帖子,没看到哪里说明了这些问题,有提问不回答,还说什么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我已说了,“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个结论就是告诉我们不必在意那一点误差,不必每次测量时按我的方法去作分析了。这就是结果。什么说没意义呢?原文再抄一遍,如下: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一再问您,“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这个结论是什么来的,不答,所以不知道您是什么分析的。
其实这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不对的,因为这些问题属于“分析力学”的范畴,不是1+1=2 那么简单,当然要用“分析力学”来分析、运算咯。

以下是您的原文,

松香味 在 2005-12-18 11:22:21 发表的内容
harvey前辈真可谓玩LP高手也,对针压的分析非常到位。我的感觉是“照单全收”就可以了。
关于针压的测秤,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管用什么天平(工具),托盘的高度必须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把唱臂看作一个“平衡臂”,平衡臂倾斜的程度是与两边质量失平的大小(包括力臂的长短)有关的。唱臂倾斜的程度与LP唱片的表面不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当然就不正确了。

TOP
153#


harvey 在 2005-12-20 8:06:43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与松香味先生请不要在这针压测量时遇到的问题紏缠了。其实测量针压时针尖所处的位置(高、低) ,当然是需要与它在唱片表面所处的位置(高、低) 越近似越好,(而事实上我们这些玩家很难调校得到这种准确)这样的唱臂管位置才是运作时的位置,所测秤出来的针压才准确。因此,往往我们量好针压后,还需要调校唱臂支承的高低,调校VTA。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LP玩家都会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但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事的。例如:唱片有120、180、200、220克等重量,我们一般以相对的厚度为1.2、1.8、2.0、2.2mm计算,这种情况下,调校VTA应该采取那种厚度的唱片为基准呢?我们多数只是以自己拥有那些厚度的唱片的多数值为基准,假如自己的唱臂没有实时可以调整唱臂支承的高低设施的,不同厚度的唱片只好也是用调校好的VTA运作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同厚度的唱片,而不断的去调校VTA。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0:19:02 发表的内容
我完全同意前辈的观点。所以我在前面才以“趋势性”的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而开心果就是要问影响有多大?而且上文又得出了,“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种极不科学的结论,他会误导读者。
我们知道,唱臂有轻臂和重臂之分,当唱臂倾斜角的变化量相同,但影响的“量”轻臂和重臂就不相同;重臂影响的“量”就大,轻臂影响的“量”就小;如果要使影响的“量”达到开心果说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的程度。一是视觉上,天平托盘高度与唱片上表面高度看不出明显差别;二就是唱臂的质量非常小,小到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开心果却没有做这些必要的条件说明。
因为,地球“载”山“载”海洋没有问题,足球“载”只蚂蚁当然也不在话下,“载”辆汽车恐怕不行吧?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说明了“载体”质量大小影响的关系。
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例子,误差就有0.45g,对于平均2g的针压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千分之几”哦。
请看下帖;


先生的例子,误差有0.45g。那是电子称和机械称的差别。难道前辈的帖子您没看清楚?

我的提问,一直得不到答案。反而说我的结论不科学,会误导读者。那请给个科学答案吧。
TOP
154#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2:46:33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奇怪了,别人提问题是钻牛角尖,自己的问题是学问?
不过我不会计较这些。


松香味 在 2005-12-19 13:08:11 发表的内容

钻牛角尖——是指;就算能够测量、计算也不会有人那样去做。没有意义。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3:51:39 发表的内容

那您提出的问题也就没意义了。



松香味 在 2005-12-19 19:43:42 发表的内容
当然有意义。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就行了。这样测量到的针压就是实际针压了。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TOP
155#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本来就不想纠缠这些问题,给下台阶不要,你就说说这个千分之几是怎么来的?分析力学可以离开质量、倾斜角不谈吗?轻臂和重臂没有差别吗?这个“千分之几”不需要附带条件吗?
TOP
156#


开心果 在 2005-12-19 20:11:59 发表的内容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松香味 在 2005-12-19 22:42:30 发表的内容
我前面的帖子对这些问题都有说明,所以你的问题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你仍然没有说清楚啊,就算是说清楚了,恐怕也没有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所以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让大家看懂或者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要说明的问题,而不需要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1+1=2(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别和分歧吧。


又看了前面的帖子,没看到哪里说明了这些问题,有提问不回答,还说什么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我已说了,“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个结论就是告诉我们不必在意那一点误差,不必每次测量时按我的方法去作分析了。这就是结果。什么说没意义呢?原文再抄一遍,如下: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一再问您,“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这个结论是什么来的,不答,所以不知道您是什么分析的。
其实这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不对的,因为这些问题属于“分析力学”的范畴,不是1+1=2 那么简单,当然要用“分析力学”来分析、运算咯。

以下是您的原文,

松香味 在 2005-12-18 11:22:21 发表的内容
harvey前辈真可谓玩LP高手也,对针压的分析非常到位。我的感觉是“照单全收”就可以了。
关于针压的测秤,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管用什么天平(工具),托盘的高度必须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把唱臂看作一个“平衡臂”,平衡臂倾斜的程度是与两边质量失平的大小(包括力臂的长短)有关的。唱臂倾斜的程度与LP唱片的表面不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当然就不正确了。
TOP
157#

开心果与松香味先生请不要在这针压测量时遇到的问题紏缠了。其实测量针压时针尖所处的位置(高、低) ,当然是需要与它在唱片表面所处的位置(高、低) 越近似越好,(而事实上我们这些玩家很难调校得到这种准确)这样的唱臂管位置才是运作时的位置,所测秤出来的针压才准确。因此,往往我们量好针压后,还需要调校唱臂支承的高低,调校VTA。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LP玩家都会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但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事的。例如:唱片有120、180、200、220克等重量,我们一般以相对的厚度为1.2、1.8、2.0、2.2mm计算,这种情况下,调校VTA应该采取那种厚度的唱片为基准呢?我们多数只是以自己拥有那些厚度的唱片的多数值为基准,假如自己的唱臂没有实时可以调整唱臂支承的高低设施的,不同厚度的唱片只好也是用调校好的VTA运作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同厚度的唱片,而不断的去调校VTA。
TOP
158#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1:35:2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0:35:17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本来就不想纠缠这些问题,给下台阶不要,你就说说这个千分之几是怎么来的?分析力学可以离开质量、倾斜角不谈吗?轻臂和重臂没有差别吗?这个“千分之几”不需要附带条件吗?



您自己的台阶都没法下,还给我?哪些问题还没有答复呢。

条件是:9寸臂,针尖偏高或偏高1厘米,实际误差没有我的结论高。

不错,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


我终于领教什么叫做“死读书,读死书”了。哈哈!!!
TOP
159#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1:43:05 发表的内容
实际上JWang 已给您一个台阶了。

JWang 在 2005-12-19 14:56:01 发表的内容
这个针重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松香味没讲错。针接触面要和LP的平面一样高低。但因为他实际操作经年不够,故把它看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象很多反LP的人犯相同错误一样




我从来就没有强调这个问题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我在前面才以“趋势性”的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只是你认为,非搞出个“到底影响有多大”的问题来。JWang 实际上是给你一个台阶。
TOP
160#

开心果 在 2005-12-19 20:11:59 发表的内容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我前面的帖子对这些问题都有说明,所以你的问题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你仍然没有说清楚啊,就算是说清楚了,恐怕也没有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所以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让大家看懂或者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要说明的问题,而不需要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1+1=2(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别和分歧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