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168的版主终于都全部倒下了! [复制链接]

查看: 81914|回复: 687
151#

dr kuang 在 2005-10-7 0:42:30 发表的内容
还是那句“LP有害健康”,欲入门者请千万三思而后行。
一套CD系统买回家,接上线,开声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但一套LP系统进门,如果是初学者,没有个一年半载很难达到最佳境界。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有些人觉得调试是乐趣,有些人觉得不是.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忙碌.方便易用总是更能被市场接受.欧美LP复苏有历史原因,许多人本来车库里就有大量以前购买的LP,现在买设备可以把以前的投资再利用.而且二手店里面的LP也特别便宜.就像国内有些人以前收了许多卡带,现在有机会总是想再搞个卡座.像国内一些玩家这样,以前没有LP,重新买设备,再重新买软件起来,完全重新起步玩起来的,国外这种情况真的很少.
TOP
152#

johnleeh 在 2005-10-7 11:26:28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0-7 9:47:34 发表的内容
你比过相同录音/混音版本数码母带和模拟母带制作的LP吗?肯定没有吧,那造你上面说的,也是田忌赛马吧.



呵呵,你怎么知道没有呢?这好象不叫田忌赛马,叫自说自话了吧?



呵呵John朋友这里犯逻辑错误了:一个录音,要么是数码录音,要么是模拟录音;所以一个录音,它的母带要么是数码母带,要么便是模拟母带。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一个录音,它的母带既是数码的又是模拟的。

所以对于同一个录音,它的LP版本要么是从模拟母带制作的,要么就是从数码母带制作的,两者只能择一。所以说对于同一个录音,不可能有两张LP,其中一张是用这个录音的模拟母带制作,另一个是用这个录音的数码母带制作的(因为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盘母带)。
TOP
153#

felixcat 在 2005-10-7 13:02:01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0-7 11:43:07 发表的内容
请仔细看一下我的原话:我听下来用数码母带翻制的LP没有模拟母带制作的LP好听.并不是指同一张LP.其他人可能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刚才答复的时候,也没注意到别人说的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


我觉得既然是两个不同的录音,那就没什么好比了。首先录音场所、设备等不同;再说由模拟母带刻制LP的工序,和用数码母带刻制LP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很多在模拟母带上可以用的方法和技巧在数码母带中无法操作;甚至模拟母带的频响特性和数码母带的都有明显区别,所以用制成品LP来判断原始母带音质的好坏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这就好比通过一个人的相貌来推断他的品德一样,片面了一些。

再说,80年代的数码录音技术、录音师对数码录音的知识仍有不完善之处(这就好比Decca的录音师也承认他们在立体声录音的早期对于录音技术、母带混音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直到70年代才逐渐熟练一样),因此制成的LP声音和模拟录音有些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要知道,由数码录音制作LP,肯定有“数码-模拟”转换这一步;而由数码录音制作CD,原则上是不应该有“数码-模拟”转换这一步的。少一步转换,则少一些失真。至于重播效果,那就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设备了。




我说的是我的一种感觉,我也没有去判断哪张原始母带的好坏.老兄有机会不妨找公认比较好的模拟母带LP和数码母带制作的LP各数张,在同系统上感觉一下.不是比,而是实际去感受一下,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我始终觉得理论上的推导,数据上的考证,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说也说不完,关键还是听声收货.
TOP
154#

我怀疑的是--------------原声---数码-模拟--------还原能力!!!

我来个假设:数码-模拟还原综合失真和LP综合失真不是一个级数的话。数码在现级段。。。。。。。。同价位没戏了
最后编辑Real
TOP
155#

johnleeh 在 2005-10-7 14:18:23 发表的内容

我以前在数码音源上的投资更多(有一个阶段,我同时拥有2套AA+MSB,一台KRELL STANDARD SACD,一台SONY 9000ES SACD/DVD机,但我未怎么在网上和朋友中赞过我的数码系统有多好,说实话,我觉得SACD的确要比贵它一倍价的CD系统更靓声),LP我听了觉得好就是好,喜欢就是喜欢,不是吹,也不用吹,听过的自有感受.




根据John朋友的描述,可能您不太经常听管弦乐的LP吧?我举个例子,Philips的Haitink指挥皇家音乐厅乐团演绎的柴五,在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管乐齐鸣的高潮乐段,LP版本在这里可以听得出混音师在进入高潮的前一两秒就巧妙地逐渐把动态缩小了(这个绝对不是我的唱头的问题,因为唱头不具备人工智能,它不可能预知哪里动态将会很大)。当然这个时候,乐器的音色不变,细节也没减少,但是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把动态压缩了是一种我不喜欢的失真。我听惯了现场音乐会,所以对于LP的这种动态压缩很不适应。

相反,我拿出CD版对照,在上述这些高潮乐段,CD很轻易地就把高潮所应有的动态展现出来了,让我有很强烈的自然感。

至于说音色,我听过纽约爱乐、费城爱乐、休斯顿交响乐团的现场还有他们和独奏艺术家演绎的钢琴、小提琴还有木琴协奏曲,我也分别拥有上述三个乐团的很多LP和相对应的CD版本。可以说,唱片里的音色和现场的音色根本不一样。因此我选择唱片,我只会挑选我觉得跟现场的音色比较接近的版本,我很少相信器材评论的言论的,因为至少在美国,有好些写手比较缺乏古典音乐的素养,他们试听器材宁愿多用流行乐唱片都不用管弦乐的,他们对于音色的评判很难让我信服。

另外顺便说说国内的音乐厅,我觉得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音乐厅,是让乐队发出精确声音的“发声辅助器”,但似乎缺少音色上的个性。纽约爱乐的大本营Avery Fisher音乐厅,它音色的浓郁性,简直可以迷死人了。马苏尔棒下的拉赫玛尼诺夫《死岛》,被这个音乐厅渲染得相当厚重、迫人,这种感觉,印象中只有Philips某张CD(该死,我竟忘了是哪张了)才给我过类似的感觉。我所听过的所有LP,只有音色的美,而缺乏那张Philips CD里除了美之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气势(这种气势不是单靠“音量大”就能够表现出来的)。
TOP
156#

Real 在 2005-10-7 16:23:35 发表的内容
还是末能说服我,我比的是XR邓丽君(不是国内A。。),JVC用的重制CD设备不会太差吧??还考虑到自已音源上差价(CD/LP:8/5)。而LP胜出绝对性。。。。。。。。。。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弄明白:

邓丽君在录音的时候,是否是在录音室/音乐厅里面,邓丽君站在前面唱,然后身后是乐队同时在演奏,就好像古典音乐录音现场那样;

或者是:唱片公司先录制好乐队演奏的音乐,先得到一盘母带。然后过几天把邓丽君请进十几平米的那种小的录音隔间,邓丽君带上耳机,然后对着麦克风唱,再录成另外一盘只含邓丽君声音的母带;之后唱片公司再把这两盘母带的声音混合起来呢?

假如是前者,那我觉得的确可以比较一下声音的真实度和自然度;假如是后一种方式录制的话,那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去讨论这种录音的真实度和自然度了。
TOP
157#

johnleeh 在 2005-10-7 18:04:25 发表的内容
老兄,我其实挺喜欢听管弦乐的,买的200多张LP也基本上都是古典音乐,当然不全是大编制的.LP当然不是全无缺点,但我喜欢的是那种非常舒服,流畅的感觉,毕竟我们听音乐是为了放松,享受,不是在搞科研.

老兄LP和CD用的是什么系统,能介绍一下吗?也许您的系统比我们高班很多,所以我们还未能体会到其间的妙处.


那就是谁的系统更高班,谁的更有说服力?有必要吗?

听LP和CD都是放松的手段.不过每隔15-20分钟翻个面,对我来说肯定不是享受.LP和CD的确有各自的音质特性,但如果抱着听LP就是高档的态度,把相互间的差异都归咎于一定是LP比CD好声.那是比较难做出公正的判断.LP本身并不会给你宽松,而是上面的音乐给你享受.录音/混音制作良好的数码介质能够给你相同的享受.
TOP
158#

eric 在 2005-10-7 18:26:48 发表的内容
哈哈,johnleeh这段话说得有水平!!!
的确,我认为如果上将对上将的话,CD不是LP的对手。


顶级的LP设备比顶级的CD机贵几倍了.而上将间如何一一对应也会影响比赛结果.如果关公战秦琼,就算分出胜负,那又说明了什么呢?
TOP
159#

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还有必要上LP吗?那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
我也有百十来张LP 和一台上不了厅堂的转盘,由于多种因素,一直在柜里休息了好几年了,我一直想让她出来歌唱,但- - - - - - -
TOP
160#

我觉得数码模拟转换并不是影响最终音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
先有LP后有CD的版本(搞不清有没有用同一母版,但也不至于有母版也不用吧),高一价位CD系统无法与LP比,何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