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741#

“在菜市场摆摊16年,我写了两本书。”

https://mini.eastday.com/nsa/n211202130049119.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2#

学艺宝典《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绘画入门的教科书。

《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历代以来最为完备且系统的入门和学习读物。《芥子园画谱》首次刊刻于康熙年间,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大家都学习过《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以康熙本为底本,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还附有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等内容。

《芥子园画谱》最初是由清初名士李渔之婿沈心友延请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共同编集,书名来自李渔在金陵(今天的南京)的别墅“芥子园”。《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绘画的入门读物,它的内容编排极其用心。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画的用笔、描画、构图等基本方法,表现了历代绘画大师的中国画技法,并在理论上汇集了历朝画论的精髓。

若要学习中国画,就从《芥子园画谱》开始吧。

李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3#

我们来看看《芥子园画谱》的内容精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8#

说到《芥子园画谱》,30多年前我自己收藏的重印本,是人美出版的

















TOP
749#

人美出版的《芥子园画谱》











TOP
750#

人美出版的《芥子园画谱》












TOP
751#

说到《芥子园画谱》,30多年前我自己收藏的重印本,是人美出版的

Robertwl 发表于 2021/12/17 9:47:44
赞啊。
另外,荣宝斋的画谱也是非常好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2#

中国画小时候学过,也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
中国画、水彩、水粉、油画、丙烯,以前都学习过一下。
但今天,兴趣都转移到古典音乐了,不过艺术史还经常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3#

《荣宝斋画谱》

《荣宝斋画谱》为北京荣宝斋编辑出版;它的最初创意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最初的出版规划是荣宝斋经理侯恺(1922—)在1962年提出的,并请陈毅(1901—1972)撰写了序言;但《荣宝斋画谱》系列的第一本画谱,即王雪涛的花鸟分册,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出版的。

时至今日,《荣宝斋画谱》仍在不断出版当中,目前已出版了198分册,这是当代美术出版史上出书种类最多的美术入门丛书,发行时间之长,发行量之大,其他的美术出版物均难以望其项背。荣宝斋画谱,为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古今中国著名中国画艺术家所绘制的中国画系列画谱丛书名称;出版规划于1962年,但画册直至1979年才开始出版;这套丛书保留了中国历代画学的传统,是中国传统绘画爱好者的必备图书;其以较高的学术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画谱分作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以及古代名家绘画两部分,有山水、花鸟、人物画谱等。

《荣宝斋画谱》记录了中国画历史上的变革,记述了各种流派,而且它还讲述了中国画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同时,它还给收录未来发生在中国画领域里变革、故事以及各种流派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荣宝斋画谱》在海内外美术家和爱好者中博得了荣誉,甚至于一些专业画家都从出版的《画谱》中来了解名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使其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和学习的作用。

《荣宝斋画谱》已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为普及中国传统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悠悠三百多年的文化老店荣宝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焕发着新的光彩;“荣宝斋”三个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紧地连在一起,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它是全社会的财富,令人仰慕。

(转载编辑自网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5#

不便宜,但非常值得收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6#

哲学点滴:无人在场时,颜色是否是存在的?

(转载,节选)

考虑一下这个老问题:树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了,当时没有人在场,那么它倒下时有声音吗?大多数人会回答有,而你或许会不假思索地附和。其实你这样做,无非是要表明自己坚信现实世界的客观独立。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无论你在不在场,宇宙都是存在的。人之于宇宙,如同一粟之于沧海,无足轻重。

然而,在树倒下的那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地球基础科学告诉我们,声音是由介质中的干扰物产生的,这一介质通常是空气。我们用树干或树枝撞击地面会引发空气的快速振动,因此,是我们手中的物体导致了气压的快速变化,并以每小时1 2 0 0千米的速度传播。简单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即使没有耳脑机制存在,也会这样——风力小,速度快,但不会产生任何声音。

假使有人在场,空气的流动引起人的耳膜振动。如果空气以每秒2 0次至2 0 0 0次的频率振动,就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空气每秒振动1 5次或3 0次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但前一种情况是绝不会让人听到声音的。无论如何,耳膜振动才会刺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向大脑发出信号才会使人感知到声音。唯有如此,人才具有了声音的意识。简而言之,人、耳、大脑和空气振动缺一不可,它们共同造就了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因此,外部世界和人类意识具有相关性。

如果有人不屑地回答说“当然了!没有人在场,树倒下也会有声音嘛”,那么只能说明他才疏学浅,无法思考无人参与的事件。就算他们不在场,还是会固执地想象自己仍然在场。

再来假设另一个场景:同样在这片树林里,有一根燃烧的蜡烛。在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蜡烛会不会发出黄 色的光?即使我们否认量子实验并且承认粒子确实存在,蜡烛发出的光也仅仅是热气一团。与任何形式的光一样,蜡烛的燃烧释放出微量的电磁能,而光释放的能量也是这样,别无二致。

就烛光本身而言,本来就没有看见看不见的问题,无论是说亮度还是颜色。如果电磁波触及人的眼睛,当且仅当其波长在4 0 0纳米至7 0 0纳米之间时,它才会辐射到我们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并将电脉冲传递给神经元,从而传递到大脑。这样,我们就从主观上感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黄 色烛光。虽然受到相同的刺激,但生物之间的差异性会导致其对事物的感受有所不同,甚至截然不同,比如,烛光的颜色可能是黄 色或灰色等。关键在于原本就没有黄 色的光,它之所以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光与人缺一不可。

触摸一棵倒下的树会怎样?树无疑是固体的,但这仍是手指接收到的来自大脑的感觉,而手指的存在也仰仗大脑的感觉。此外,对压力的感觉并非来自手与固体的接触,而在于原子在其表面释放的负电子;树皮上的负电子与手指上的负电子互相排斥,因此手指感受到了反作用力。没有一个固体曾经接触到其他的固体。手指上的原子如同一个个足球场,场内空空如也,唯有一只小小的苍蝇坐在4 5米外的线上。

再以彩虹为例,它的美妙绝伦也离不开人类的存在。当无人在场时,也就没有彩虹的存在。你也许会说不尽然吧,但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你正对太阳,在水滴表面以4 2°折射的光会形成一道彩虹。但是你的眼睛必须定位在这些光上,才符合几何学原理。站在你身边的人看到的是另外一道彩虹。

如果太阳照射到的水滴离你很近,那么你根本看不到彩虹。你眼中的彩虹是独一无二的,眼与脑必须同时参与才能完成这一命题。因此,没有你,自然也不会有彩虹的存在。对“彩虹的存在是主观感受”这一说法提出质疑的人不多,大抵是因为它主要出现在童话故事里,而且似乎从一开始就那么亦真亦幻。一幢摩天大楼(或者是其他物体)的外观完全依赖观察者的感知,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对事物本质理解上的跨越。

宇宙中最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包括色彩、声音甚至能量,都与我们的意识息息相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7#

结合上面这篇文章,我谈谈自己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树倒下……”这个典故我以前讲过,不知大家是否有印象。我再讲一下。就是说,森林里有一棵树倒下了,如果这个时候森林里有人,那么,人就会听到树倒下发出的声音。但是,如果树倒下了,而森林里没有人,那么,树倒下的声音存在吗?这个声音是不存在的。因为树倒下发出的是无声的脉冲,而声音是我们人类的感觉器官感受到的。离开了人,声音就不存在了。简而言之,人、耳、大脑和空气振动缺一不可,它们共同造就了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因此,所谓的外部世界和人类意识具有相关性。声音之所以存在,是有赖于人类的意识的。上面所说的蜡烛、彩虹等问题,也是同样道理,推而广之,宇宙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就是唯心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主流。

有很多人坚信现实世界的客观独立。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无论你在不在场,宇宙都是存在的。人之于宇宙,如同一粟之于沧海,无足轻重。如果人类不存在了,宇宙仍然在那里。这种思想其实是错误的。就和上面树、蜡烛、彩虹等例子,宇宙之所以存在,也是有赖于人类的意识的。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人类能够感觉得到。存在就是被感知。也就是天才大主教贝克莱的观点。离开了人类,宇宙其实是不存在的。是人类赋予世界以意义。可能大家觉得很难理解,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多了解、多看书、多思考,慢慢体会…….

唯心与唯物,其实不一定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从不同角度观看问题吧。在西方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是非常独特的。

上面这篇文章说得非常好的,尤其最后一句:宇宙中最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包括色彩、声音甚至能量,都与我们的意识息息相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8#

“有用”与“无用”

记得一件轶事。

一位校长,在大学生开学的演讲中提到,他希望他的学生,在大学几年里,能够学一两门“无用”的学科。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在世俗的眼光里,比如金融、经济、会 计等,就是有用的。因为可以带来金钱和地位,满足成功的心理,满足成功的快乐。但你是否意识到这种快乐是绕了一大圈才实现的?你首先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金钱,然后改善你的生活,使你成为一个律师、一个总裁……干大事、赚大钱,拥有地位。并从中感受到快乐的满足。

但哲学是无用的,它不能带来金钱,甚至地位。斯宾诺莎一生穷困潦倒,只能为别人磨镜片为生,但他在哲学上成就斐然,获得巨大的快乐。记得好像是王蒙说过,哲学是一种思想的快乐。哲学的快乐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无需经过绕一个圈子。音乐、美术等,尤其是与艺术有关的学科,与之类似。康德说过: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我们可以直接从中得到快乐,不需要绕一个圈子。欣赏一部歌剧,看一场芭蕾,观看一个画展等等,我们从审美中直接获得快乐。对艺术、思想、精神生活这些非物质的追求的典型例子也很多的,比如弘一法师,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很多人的偶像……

对物质的追求,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我们获得第一个亿时,是否就乘胜追击,去争取第二个亿。还是当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保障了,我们就去追求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艺术?哲学?大家怎么看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9#

哲学点滴:“缸中之脑”

(转载编辑自网络)

美国有很多电影是以哲学思想为题材的。最著名的,象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黑客帝国》,就是讲哲学中“缸中之脑”这个典故的。

“缸中之脑”是知识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由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提出。

实验的基础是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假设一个科学家将一个大脑从人体取出,放入一个装有营养液的缸里维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和原来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对于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则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虚拟现实,则此大脑能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

这个思想实验常被引用来论证一些哲学,如知识论、怀疑论、唯我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缸中之脑和头颅中的大脑接收一模一样的信号,而且这是他唯一和环境交流的方式,从大脑中角度来说,它完全无法确定自己是颅中之脑还是缸中之脑。一个大脑无法知道自己是在颅中还是缸中,因此这世间的一切可能都是虚假的、虚妄的。那么什么是真实?

它有许多思想原型,如庄周梦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0#

“缸中之脑”与“庄周梦蝶”

与“缸中之脑”假想相似的最早记录,是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记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就是说,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无限的自由舒畅,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后惊惶地发现自己是庄周,却又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他物与自我的交合变化。这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显示了庄子不同凡俗的思维方式,以及其超越常人的精神与生命境界的思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