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1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查看: 1044028|回复: 1300
341#

搜狐文化:既有原则,可是又没有太多的执念,在利益纷争场上就会比较平和,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吕正惠:苏东坡每被贬职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发现那个地方的长处,这就是随遇而安。他在海南岛的时候,穷到好几天没吃肉,他写了一首诗,诗中说,东邻的黎族同胞今天祭拜,我要到他家去,他说不定会请我吃肉(“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写得很可爱。不管在什么困难的环境下,他都要把日子过得舒坦一点,这就是随遇而安,这其实是挺难做到的。

这样的话你会不会说我这一辈子都没做事?还是可以做的,这就是尽力而为。比如我作为老师,我的职业就是教书,起码把书教好。东坡贬谪到惠州时,当地一位道士跟他讲,惠州是两江交流处,原来的浮桥老旧危险,我对老百姓有影响,你对士大夫有号召力,我们两人合作,可以重修这一座桥。果然不久桥就修好了。只要有机会,东坡就会想办法做事,这就是尽力而为。

搜狐文化:您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比如说在古典音乐方面还会不会有一些新的作品?

吕正惠:我目前不敢有那个计划,可能还是会希望能一篇一篇地写,我现在没有出书计划,可是有一些文章我想写,还是有写作的**

搜狐文化:专业方面的著述呢?

吕正惠:我的专业是古典诗,我还想写大概一本到两本。其实我的企图心不是很强,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晚上写一篇都行,就是要看心情。并没有强行要做什么事。不过关于古代诗歌,我确实还想再写一本。

搜狐文化:您是否可以向读者们推荐一些您比较喜欢的作品?

吕正惠:孔子的《论语》。如果是喜欢诗词的,我推荐《唐诗三百首》,这是很好的选本,其中至少有半数作品我现在还是很喜欢,有些是不合**潮流的,但至少有半数以上是很不错的选择。托尔斯泰,随便哪一本,只要是他的小说,都写得非常好。再推荐一本的话,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2#

澎湃新闻对吕正惠的采访

你买过那么多书,每本都看了吗?你买了那么多衣服,每件都穿过吗?今天,囤物癖“患者”常常要面对周围友人的此番拷问。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吕正惠这里,这个问题变成了:你买了那么多CD,每张都听了吗?

吕正惠家中收藏CD之多,常常让前来拜访的朋友惊讶万分,细细点算,足有四万张之多。如果有人质疑他这么多CD听了多少,他会硬气回怼:当然不会每张都听,但是,只要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空间允许,我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我高兴就好!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严肃,有时候享受的仅仅只是购买和收集的过程。

话虽如此,这些CD里,他认真听过的却是多数,他还边听边记,写下自己对各支乐曲的品评心得。近期,他的西洋古典音乐鉴赏随笔集《CD流浪记:从大酒徒到老顽童》出版。古典音乐和文学研究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作为一位对左翼文学有所偏爱的学者,有着欣赏古典音乐如此布尔乔亚的爱好,是否冲突?今天台湾的左翼文学又呈现怎样的面貌?在随笔集出版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这位“大酒徒”、“老顽童”,和他聊聊音乐与文学。

澎湃新闻:

您这本书里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谈得非常深入,您觉得欣赏古典音乐是否先要有知识储备?

吕正惠:

知识储备和音乐欣赏,其实相辅相成。比如大家听贝多芬,通常会对他的生平稍有了解;再进一步,会知道哪支曲子重要,哪支不重要,这都是伴随听的过程产生的。如果你对某位作曲家有兴趣,就会去看他的传记,我很喜欢舒伯特,看过大量关于他的传记。我太太觉得很奇怪,说我听音乐像在做学问,因为我在用研究文学的方法来听音乐,关注他写某支曲子的时候是几岁,为什么写,甚至还会抄他们的作品目录。

如果说乐理知识的话,这是我最大的困难。我曾经对音乐课上唱音阶和乐理毫无兴趣,后来喜欢和欣赏古典音乐,觉得自己总要懂一点乐理,就回去读乐理,但只要读到某个程度即可,那些知识已经足够用于欣赏了。所以,我去听交响乐,但我看不懂交响乐的总谱,所以我从来不说自己是专家,完全靠一支曲子反复听,得到启发和感悟。如果有人批评我谈音乐的内容不对,我绝不反驳。

澎湃新闻:

怎么用读文学的方法听音乐?

吕正惠:

我也会写一些文学评论,在分析一部长篇或中篇小说时,会重视它的结构、主题发展、语言特质等等,我是用这种方式去听音乐。如果这么来看,交响曲的结构其实很明确,早期的海顿、莫扎特等人都是按照这个结构来写,第一章是说明主题,第二章是慢板的舞曲,第三、四章是快板。难的是到贝多芬后,这种组织结构变得很复杂,要想办法听懂,就得认真去听,做各个乐章对比。譬如说柴可夫斯基的《悲伤交响曲》是很奇特的交响曲,因为以往的交响曲在结尾都是乐观或者胜利的情绪,再不济也是惨胜,在他这里结尾是彻底的绝望悲观,以前没有人这么写过曲子,通过对比,会发现他这么写很特别。

作曲家都是透过乐曲表达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作家也如此。如果说文学和音乐有什么关联,应该只是艺术媒介不同,表现的美感不同,这样的道理放在绘画上,也成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其实艺术是经营出来的。比如交响乐,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就是一个慢慢累积,最后爆发的过程,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从铺垫到高潮,缓缓推进。我发现艺术家们都很有耐心,他们经营小说或者交响曲,一定要有耐心。像我自己写论文,写到后面经常着急结束,所以我的文章结尾经常不好。如果要写得更好,常常得过一阵,拿出来重新修改,这个过程就需要耐心。

澎湃新闻:

您之前在不少地方表示过自己对左翼文学的喜爱,但是欣赏古典音乐却是一件看似非常布尔乔亚的爱好,这二者之间有冲突吗?

吕正惠:

很多人用这一点挑战我。其实应该说我对左翼文学有一点偏爱,偏爱的原因是我从小很穷,父亲是农民工,他早先种田,后来到城市当民工,所以我是工农出身。依我的生活经验,就会对写底层阶级的作品比较有兴趣。现代文学里,有很大一批作品是知识分子在写自己,写内心世界,写自我灵魂,我最讨厌这样的作品,这有什么好写?在我的生活经验看来,没饭吃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看到这些作品,不能说它们写得不好,但读来实在像是有钱人写的东西。只有自己过得无忧无虑,才能写出那种贵族沙龙的生活。像托尔斯泰跟巴尔扎克我很喜欢,但他们也不能叫左翼。人的艺术品位难免会有偏向,就我来说,更喜欢现实主义作品,而非那些想象的作品。因此,卡夫卡的作品我也认真读过,只喜欢其中的《变形记》,剩下大半都不喜欢。

回到音乐上,古典音乐是高阶的,至少是中产或以上才能听得懂,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才听得懂。十八世纪时,莫扎特和海顿都是贵族家中宴会时常听的,边吃饭边听。但是,它本质上是一种很实用主义的音乐,不是纯艺术。比如说舞曲,在西方音乐里,舞曲很重要,华尔兹、波兰舞曲等等,有各式各样的舞曲,原来都是从民间出来的,后来高雅化,成为贵族喜欢的,也被放到交响曲四个章节之中,成为一个重要部分。所以这样的舞曲和现实主义文学是共通的。

澎湃新闻:

现实主义文学今天在台湾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吕正惠:

台湾文学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现实性的作品,**戒严**,文学不可能有任何现实色彩,凡是有现实色彩的,他的创作动机都会被**怀疑。所以,台湾文学尽是风花雪月,要么谈家庭,要么谈一些虚无缥缈的爱情,总而言之,都跟实际生活没有关系,我特别讨厌这种文学。

举例来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搬到城市去,曾经有过比较困苦的生活,但是台湾小说家没有一个写这样的故事,没有一个写农民工,这很奇怪,像大陆的农民工小说有不少,王安忆就有写过。还有像台湾之前有花钱买外籍新娘的新闻,这都是好的小说题材,也都是生活里重要的问题,但是台湾没有作家写这些。从个例上升到社会层面来看,资本主义社会重视金钱,把整个生活伦理颠破,我们面对这样的消费主义社会,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这些想法,也没有作家在写。

美国著名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曾经说,小说要让我们在这似乎没有希望的社会里看到希望,而不是让我们悲观。所以,有很多人说,卡夫卡的小说写得太好了,为什么好,因为他把人生的绝望写得太好了,但按照威尔逊的观点来看,卡夫卡这样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如果文学不能带给人希望,我为什么要读文学,让人绝望的作品不是好作品。

澎湃新闻:

但像琼瑶的作品也给人带来“希望”,琼瑶可能带来了对美好爱情的希望?

吕正惠:

我不反对琼瑶,我以前读过很多琼瑶作品,但它终归是流行小说。流行小说跟严肃小说的区别在哪?就是流行小说写的都是读者想要的,对一个男读者来说,在流行小说里,他想娶几个妻子都可以,但现实生活中,他可能一个女生都追不到。

我不反对人们读这些作品,我也读过很多,因为我们感觉混不下去了,要消磨时间,就来读它们。流行小说满足了我们的低级欲望,每一个人都假想自己是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它当然可以流行。世界上永远会有流行小说,不可能被消灭,只是说如果我们站在好的文学作品来看,那么仅仅满足你低级欲望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好作品应该让你在阅读中感到痛苦,痛苦之后还能充满希望,而不是彻底沉沦。

澎湃新闻:

这个标准听起来挺苛刻,如果这么要求的话,您觉得20世纪到今天,华语作家里,谁的作品能达到这个境界?

吕正惠:

鲁迅,公认的。

澎湃新闻:

那其他人呢?排个名打分的话,您怎么打分?

吕正惠:

除鲁迅之外,再没有了,第一流作家是鲁迅,其他人和他相比,就差很多。如果鲁迅是100分,那么第二名应该是老舍,以前会给他打80分,但是知道他在抗战和“文革”前后一些行为以后,现在这个分数可能要稍微低一点。我想顺便谈谈当代小说家中我比较偏爱的汪曾祺。汪曾祺在整体表现出的胸怀上,比老舍略逊一筹。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正视苦难,汪曾祺是完全了解苦难的,但他不直接写,都是用糖衣把它包住。我曾经这么公开跟汪曾祺说过,我认为他的小说是感人的,读完也让人稍感安慰,可是人生并不是这个样子。汪曾祺当时说,你这样讲并不是在骂我,你是在称赞我。

澎湃新闻:

今天的台湾学生读鲁迅吗?可以简短地介绍您的文学阅读历程吗?

吕正惠:

台湾学生现在把鲁迅地位看得很高,不读鲁迅是丢脸的。他们读,都是把鲁迅定位为反叛者的角度来读。我小时候读不到,直到1990年代,鲁迅才进入台湾高中生的课本,当时收了一篇他的散文《风筝》。我给学生教课的时候,也会教一篇很简单的鲁迅作品《一件小事》,学生们读完都很感动,觉得写得很好。今天的话,除了鲁迅,台湾学生最了解的应该是沈从文、张爱玲,这三个人的作品大家读得多。

在我小时候,台湾戒严时期,只能读到朱自清、徐志摩的作品,连郁达夫都不太能读,因为郁达夫和鲁迅关系很好,还曾经是“左联”成员,****很不喜欢他。要说文学成就的话,这些人里,朱自清是个很好的人,但他的文学成就不大,他的学术成就远超文学。他早期的抒情散文只有几篇值得读,写给去世太太的《给亡妇》,写父亲的《背影》都还可以,但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就有一点矫揉造作。相对来讲,他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初期的杂文就好多了。大陆某一个著名的现代文学专家意见和我相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3#

吕正惠这几本书我一直放在马桶边,基本上都读过了。吕正惠对音乐(唱片收藏)的态度实际上是不可取的,他的书实际上也是对后辈帮助不大的。但他写追里赫特的十几篇却是应该读一读的,这里面不但写出了他自己对里赫特的心路历程,更含有许多对里赫特录音资料很好的总结,可以拿来参考。当然,有缘的甚至可以联系他本人分享一下他林林总总的里赫特唱片 目录资料。
吕正惠的文章总体来说比较肤浅,文字间散漫着淡淡的烟草味和酒熏,所以,实际上真正谈到音乐的并不多或者能感悟出的东西并不多,很难让人共鸣。他追 唱片的态度完全就是为唱片而唱片,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全无春风化雨的细腻和惊涛拍岸的跌宕,是一种类似于程序员的乏味操作。
超级歌剧迷
TOP
344#

我觉得他写出了淘碟的乐趣,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发烧友的影子。很痴迷,很热衷。。。。
文章不一定要很正统,很有思想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5#

这里有一篇写得很好的关于里赫特的文章,是讲作者去俄罗斯寻访里赫特的足迹。转载自豆瓣。

https://www.douban.com/note/68288767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6#

格非写的关于吕正惠的文章:

https://www.51camel.com/sns/quan/detail/42156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7#

我觉得他写出了淘碟的乐趣,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发烧友的影子。很痴迷,很热衷。。。。
文章不一定要很正统,很有思想啊。
shinelb 发表于 2020/10/22 13:32:41

他的这种淘碟也十分不可取 。他的这种 按图索骥式淘碟是说明他是初烧呢还是糊烧,用他的这种糊烧烂经来诓骗读者就不好了,自己翻看一下回味回味倒是不置可否。他自己也说了,许多唱片他自己也都没仔细听过。连他自诩专研最多的里赫特,实际上从他的字里行间也没看见他听出什么名堂来。这是一本靠堆积他不差钱的发烧履历来糊弄人的文字,而且我数度从他的记叙中读出他枉顾家人,固执地将一多半的经济收入拿来追片,也甚少关注家人的感受,经常用半夜买醉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总之,《CD流浪记》记叙的是他盲而无目的地追片的经历,而非什么可取的乐趣。真正的淘碟的乐趣,我们可以从辛奉年、郑古董他们的书中获得,他们的文字才是可以启迪后人、激越后人的。
超级歌剧迷
TOP
348#

回复 347楼yilinliulin的帖子

兄台很认真、负责。但生活其实可以随意一些。
对吕正惠的态度吧,其实我还认可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49#

最近几年来也曾尝试去读一些有关佛教的书籍,感觉是有所启迪的。
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很多事情不能过于执着。
关于爱乐,多年前,我也很认真,但今天会随意一些。
买唱片,那仅仅就是“玩”而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50#

《足尖上的艺术:百年芭蕾》

该书特别邀请20世纪90年代的芭蕾舞代表人物薇薇安娜杜兰特担任编辑顾问并撰写前言,共同打造了这本芭蕾百科全书。
本书遍访世界芭蕾舞蹈剧场,叙述了古典芭蕾的诞生到现代芭蕾的演变,展现了辉煌、深邃的芭蕾世界。
本书收录超过百幅震撼人心的珍贵照片,每一张照片宛如纸上电影,带领读者踏入唯美梦幻的芭蕾世界。
本书揭秘芭蕾世界的台前幕后故事,向过去和现在活跃在芭蕾界的演员和工作者致敬,也献给所有喜爱芭蕾的读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