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到我的听音室拉奏了一些独奏曲子,提琴手的父亲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音乐、音响爱好者,收藏有不少好唱片。
提琴手的每次演奏,老爷子都到现场听赏,他说在我这个听音空间里的独奏琴声,他在音乐厅、剧院里从未听到有这次这么好听!
这仅仅说明我这个空间里小提琴独奏时,琴与听者的距离、小提琴发声的响度、空间的混时及声学频响等条件,相比一把琴在音乐厅里的独奏,更有利于表达好演奏的声音。
这个空间也仅仅只限于小提琴、古琴等本身没有极高、极低频率且响度合适的乐器能更好的表达声音,但管弦呢、交响呢、钢琴呢……编制太复杂或极高、极低频要求高的演奏是不可能表达好的。换成音响播放唱片了一样,普通家居听音空间根本不可能实现现场演奏這样的声音标准。
音响重播也一样,现代电声音频技术及高规格产品,本身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以大功率、大系统达到交响乐大声压的响度,也可以用大口径、高品质扬声器达到管风琴的低频下限,但这仅仅是音响器材本身的参数指标,而你的听音空间无法象音乐厅那样呈现出现场演奏中的这些声音元素,你听音空间的声学条件是物理天限。不管你如何处理听音空间、处理电源供应、还是花贵价更换高标准器材,都无法改变这个根本:音响在听音空间的声音重现,与音乐厅现场演奏音乐一样,是演奏、演唱(音响器材声音)声与空间建声条件下的综合声音表现(空间尺寸、容积、吸收与扩散、合适的混响时间、以标准测试实现的良好声学频谱……)。
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听友的听音空间条件不会比我更好吧!(宽6米、长10米、高3.9米,良好的声学测试参数),我不认为摆上一套大功率大口径系统就能以唱片播放来重现现场演奏音乐的声音标准。
也有些听友可能会有少数的机会,在音响厂商的独立大空间里,声学处理相对完善的条件下,以大声压听赏一些大编制的曲目,这也仅只是个别的能比普通家居条件下重播得更全面一些的唱片重播呈现,不是大部分听友在家居空间里能实现的普遍状况,不能以这类个别的、偶尔的听感尝试来作为家居音响搭配、调校的样本(个别听友付出大代价可能会实现,比如重建一个声学条件良好的独立空间)。
我听过表达交响乐重播最好听的系统,是本地一位听友以十几台功放、一百二十多只喇叭调校后一齐发声的音响重现系统,但也还是在音响唱片演奏的范筹内来对比其它贵价单对扬声器大功率系统而言。
同样,现场演奏是一个音乐聆赏的标准,准确说是一个方向,你看得到这个方向,想去实现,但仅仅是能看到但无法实现。当然你能有样一个标准,终归是正面积极的,至少你能有个方向,不会偏移太多。
要么去音乐厅,听赏现场演奏;要么,量力而为,客观实际的玩好自己的音响唱片演奏。
家居听音空间,舒服、整洁、良好的光线及通风是首要,以音响玩乐感受音乐,以唱片听赏表达情绪,抒心、安心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