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音响调整的参考标准 [复制链接]

查看: 38586|回复: 122
71#

回复 70# 自然而然2 的帖子

甘你又知吾知胆机声是接近真实,石机是超真实呢?理论谁都知道现场好。但是不可能达到的。调指挥位未就系错咯。指挥位的系统就系甩吾到箱的表现,基本要求都达吾到。玩多几年听多d好野啦。有排你学啊。
TOP
72#

对自己喜好的软件在内涵方面加深理解,无论是搭建系统还是重放音效的调整,前面写的是基础。无论是;大型交响乐. 弦乐. 歌曲 能表现出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好系统。好系统是相对软件种类而言的。    你是裁缝,软件是‘人’,系统是你要做的衣服,-------剩下的就看你的经验与技术了。
TOP
73#

回复 71# Peterlo2011 的帖子

兄把声音调至由指挥位向后相对位置纵横排开乐队不就行。
TOP
74#

回复 73# Real 的帖子

那就不是指挥位咯,是观众位。
TOP
75#

认同楼主的观点!
TOP
76#

回复 70# 自然而然2 的帖子

看到兄在位置上比较在意,再交流一下。试想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没有指挥或歌剧指挥在乐池里,那应以何为标准呀。
      录音只是初步工作,各公司技术不同,如迪卡树、水星的三支拾音器等。都是为混音提供所需素材,往往是录音师、艺术家、制作人共同调整。也是各大唱片公司各具特色的原因。这毫不影响重放,而当还原好了,则可明析辩出各大厂牌唱片的不同。如EMI与philips的区别。
      无论是近场、还是远场都以个人所好而定。我和好友共同去听音乐会,从未座在一起,因为要找的现场参考点也不同。同样我的系统调整成近场聆听,因为朋友非常喜欢整体的规模感,系统调成中远场。都是好声音。
最后编辑HAYDN 最后编辑于 2016-01-16 20:36:21
TOP
77#

这里讲的“現场演奏”,个人理解是相对于“音响电声重播”之外的一个整体概念。
无需特指某一场具体的曲目演奏,如果教条到真要去数座位,那真是有点形而上学到入套了。
如果空间条件够理想,只要音响系统搭配合适点,不过分偏颇,从音乐曲目类别的不同而入手细究一下,倒是挺有乐趣。
        1、从常规乐器的独奏、二重奏到弦乐、钢五重奏或简单乐器人声伴唱之类的小曲目,在熟悉某张唱片曲目对应的录音现场演奏情形的前提下,认真去玩一下“音响还原演奏现场”,倒是很有实战意义,也相对容易获得成功的案例。
        2、编制规模相对庞大、乐器声部太复杂的管弦、交响、歌剧类曲目,妥协吧……能做到某种像真程度的“比例规模化重现”已经很好玩了,无非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调整为前排近场、正厅模式或楼厅远场就可以了。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1-16 22:27:29
TOP
78#

回复 75# LSQ 的帖子

谢谢关注!
TOP
79#

但是别忘了另一个因素,既然是“音响电声方式的唱片演奏”重播音乐,别忽视了唱片录音类别的不同。
        1、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很多古早声学录音,以78转胶木唱片记载,其中大量珍贵录音由78转胶木片转制为33.3转MONO唱片;同样,上世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之间留下了大量优秀MONO录音,象这类录音的重播,重点就不是大部分器材、声音发烧友追求的HIFI/3D模式了,那是什么呢?是演奏家的音色个性的忠实再现、声音气质及演绎风格区别的多方位传递、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大师对音乐演绎表达的精彩与特质的记录。
        2、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的立体声录音,才适合以立体声3D舞台的精细HIFI化方式去融合立体声音响还原。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1-16 22:29:20
TOP
80#

回复 77# 时光车间 的帖子

观点一致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