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音响调整的参考标准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6/1/14 18:24:00 发表
原帖由 自然而然2 于 2016/1/14 18:08:00 发表
指挥位到底好不好,累不累,我也不知道。但音响比现场的特有魅力也许有这个因素。

音响比现场的特有魅力是因为近场录音的因素,录音话筒离乐器很近加上敏感度大大高于人耳,所以听起来质感比现场聆听好很多,试试现场第一排中间和第十排就知道差距了,再试试站在乐手旁边听和坐在观众席听,更会感觉差


完全赞同
TOP
42#

回复 39#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将音响按照个人喜好调整,自得其乐无可厚非。但器材、线材、谐振、电、环境这些要素调整到位后,不同程度的接近现场表现是可以实现的。在家中的小提琴声是不好接受的,因此环境是为音响还原音乐厅中的琴声而调整的。
TOP
43#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6/1/14 18:04:00 发表
个人觉得音准音色是首先需要关注的,这个和系统有关系,至于定位结像这些和个人环境因素关系太大,而且要想完全达标基本可能性不大,结合自身情况达到满意就基本可以了,毕竟大多数还是标准的客厅党,居家美观也更重要,加上听音乐也不一定非要煞有介事的正襟危坐皇帝位,毕竟是听音乐,不是听声音。。。



非常赞同,听音乐就是图一乐,绝不是为了听到而听到,如果一打开音响屁股就钉在皇帝位上不起来,生怕漏听了什么,想想都觉得无趣
旅人只有在外四处漂泊,才能进入内心深处的殿堂
TOP
44#

回复 42# HAYDN 的帖子

一直以较前排位置去玩、调音响,选有图录音要求乐器应大致符合位置。昨天看了各位高论,试了试改变前后座位,可以得到各种位置效果,估计加上调整音箱配合••••••••会多不少乐趣。
TOP
45#

回复 43# 听雨看山 的帖子

当听到钢三中三件乐器的对话,交响曲中各部的融汇交织,哪里站的起来呀。
TOP
46#

回复 44# Real 的帖子

听音环境所限,也是调成近场聆听。
TOP
47#

一套音响器材卖回来以后,高,中低音的保真度,也就是声音有多大的真实性,大部分已确定了,播放大场面时的乐器声音等的定位表现也是大部分由器材的档次决定了,器材卖回来后的摆放是一个按部就班照套路来进行的事,当确定好音箱的摆放地后,需要注意的是左右两只音箱要对称一致摆放,即离后墙的的距离一致,离左右侧墙的距离一致,中间的障碍物也是相同,这样的对称布置有利于营造音场.
剩下能最大调节音色的因素就是信号线,换不同的信号线对中高频的声音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根据自己的音色的喜好,用不同信号线作些微调,另外有些器材对不同的220伏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接不同端子较敏感,也要试验确定.
以上是与听音环境大小无关的调整内容
探索音响质量规律的真相,抵制假冒伪劣玄的忽悠
TOP
48#

楼主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也来掺和一下。前面也有烧友讲过,调整是一项漫长的事情。
首先:要有一个对音响发出声音的正确认识,这就要靠多听碟片了,就要有时间积累了。关于现场,我个人认为听一次就能明白道理了。
第二、关于参考标准。记得以前在极品论坛看到一个帖,主要是江伟杰(广东吉它协会会长)调音响的心得,主要内容就是“我们是唱片演奏家”,就把一张难播的碟,调整到能播好为止。不要怀疑任何公司的唱片录音,如果播不好,要从器材或调整上找问题。第三、如何调整?音响的调整说简单也简单,一是玩好电源极性(注意我这里讲的是“玩”,而不是测),这是基础。电源极性玩好了,声音自然流畅、定位准、线条清晰。二是摆位。主要容造一个空间、声场和声音的分离度,关键是声音的分离度。另:玩音色、低频、密度等,是用钱堆出来的,玩不出来。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12:14:37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49#

老龚、烧到残废,二位老兄说的极是!
TOP
50#

每个烧友的审美观{系统重放声}和爱好{软件}不一样,而对系统调整所用材料.方法.经验指导.都会不一样,哪怕系统是相同的。对于系统的调整;看你以什么指标为主,如果以音质为主,相对要简单些,如果以音色为主难度相当大,成功率很低。元器件.线材的材质与工艺决定着器材的音色。在实际操作中音色的调整又干扰了音质,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了。对系统的调整最后的结局是;有得有失,如此而已。
TOP
51#

……  
       本地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到我的听音室拉奏了一些独奏曲子,提琴手的父亲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音乐、音响爱好者,收藏有不少好唱片。
       提琴手的每次演奏,老爷子都到现场听赏,他说在我这个听音空间里的独奏琴声,他在音乐厅、剧院里从未听到有这次这么好听!
       这仅仅说明我这个空间里小提琴独奏时,琴与听者的距离、小提琴发声的响度、空间的混时及声学频响等条件,相比一把琴在音乐厅里的独奏,更有利于表达好演奏的声音。
       这个空间也仅仅只限于小提琴、古琴等本身没有极高、极低频率且响度合适的乐器能更好的表达声音,但管弦呢、交响呢、钢琴呢……编制太复杂或极高、极低频要求高的演奏是不可能表达好的。换成音响播放唱片了一样,普通家居听音空间根本不可能实现现场演奏這样的声音标准。
       音响重播也一样,现代电声音频技术及高规格产品,本身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以大功率、大系统达到交响乐大声压的响度,也可以用大口径、高品质扬声器达到管风琴的低频下限,但这仅仅是音响器材本身的参数指标,而你的听音空间无法象音乐厅那样呈现出现场演奏中的这些声音元素,你听音空间的声学条件是物理天限。不管你如何处理听音空间、处理电源供应、还是花贵价更换高标准器材,都无法改变这个根本:音响在听音空间的声音重现,与音乐厅现场演奏音乐一样,是演奏、演唱(音响器材声音)声与空间建声条件下的综合声音表现(空间尺寸、容积、吸收与扩散、合适的混响时间、以标准测试实现的良好声学频谱……)。
       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的听友的听音空间条件不会比我更好吧!(宽6米、长10米、高3.9米,良好的声学测试参数),我不认为摆上一套大功率大口径系统就能以唱片播放来重现现场演奏音乐的声音标准。
       也有些听友可能会有少数的机会,在音响厂商的独立大空间里,声学处理相对完善的条件下,以大声压听赏一些大编制的曲目,这也仅只是个别的能比普通家居条件下重播得更全面一些的唱片重播呈现,不是大部分听友在家居空间里能实现的普遍状况,不能以这类个别的、偶尔的听感尝试来作为家居音响搭配、调校的样本(个别听友付出大代价可能会实现,比如重建一个声学条件良好的独立空间)。
       我听过表达交响乐重播最好听的系统,是本地一位听友以十几台功放、一百二十多只喇叭调校后一齐发声的音响重现系统,但也还是在音响唱片演奏的范筹内来对比其它贵价单对扬声器大功率系统而言。
       同样,现场演奏是一个音乐聆赏的标准,准确说是一个方向,你看得到这个方向,想去实现,但仅仅是能看到但无法实现。当然你能有样一个标准,终归是正面积极的,至少你能有个方向,不会偏移太多。
       要么去音乐厅,听赏现场演奏;要么,量力而为,客观实际的玩好自己的音响唱片演奏。
       家居听音空间,舒服、整洁、良好的光线及通风是首要,以音响玩乐感受音乐,以唱片听赏表达情绪,抒心、安心即好。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13:50:59
TOP
52#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1/15 13:16:00 发表
……  
       本地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到我的听音室拉奏了一些独奏曲子,提琴手的父亲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音乐、音响爱好者,收藏有不少好唱片。
       提琴手的每次演奏,老爷子都到现场听赏,他说在我这个听音空间里的独奏琴声,他在音乐厅、剧院里从未听到有这次这么好听!
       这仅仅说明我这个空间里小提琴独奏时,琴与听者的距离、小提琴发声的响度、空间的混时及声学频响等条件,相比一把琴


这帖,要赞。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

……
       如果是一个品牌的音响厂、商或者音响推广单位、个体,说“我们的音响、系统是重现现场演奏……”,这无可厚非,因为是职业需要!
       但作为这类言论的受众、作为音响消费者或想得到参考的听友,个人觉得自己还是要保持必要的现实与客观,有机会就多去听现场,听不了现场,轻松自在玩好演片演奏也一样是相当好的音乐听赏习惯。
       表达比认同更有意义!
       真实比奉迎更有价值!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1-15 14:07:10
TOP
54#

回复 51# 时光车间 的帖子

真羡慕 兄的听音环境和对比条件。小提琴若在我的空间里恐怕根本施展不开。将现场作为参考标准,不是一定要把音乐厅搬回家。只是能搬多少搬多少而已,举几个自己现场听感与器材调整的例子和感受,仅供参考。
一、    第一次听王健的大提琴,感觉怎么有点薄,是否调整一直犹豫中。再听麦斯基时,跟王健一样,只是音色不同,当时就明白了,自己的主观认识被系统的错误而误导。是音响系统的低频多了,因此立即进行调整。而且当大提琴比例对了,同时其他也有相应改善。
二、    一段时间,总认为系统播放室内乐时左边突出,有点不平衡。先后听爱默生团、茱莉亚团的现场。尤其茱莉亚团的”死与少女”,第一小提琴的份量也是非常突出的。再听系统是对的,故就此释然了。
三、    听了圣彼得堡演绎肖7中那霸道的铜管,从后排扑面压来的能量。清楚认识到自己器材级别的差距,从而重新权衡妥协点。
日常用于调整的软件,TAS榜是好参考,企鹅、刘汉盛的推荐也都不会错,但不需要太多且章节要相对固定。
当经过与现场反复比对调整,确定妥协点是极限后,就不要再做改动,因为器材调整到位后很敏感,一个变化都可能导致推倒重来。
TOP
55#

听死神与少女,听到它的激情与浪漫时,被迷倒了,忘记在重奏中。
TOP
56#

确实,音乐是美妙的。自上一场郑明勋指挥德累斯顿,我也已经开始专注欣赏了。系统调整到了自己的妥协点,不用非常辛苦的、努力记忆现场的表现,回去第一时间找出同曲目唱片找系统的问题。唱片只有好听和更好听之分,有机会听现场,平时欣赏唱片,是发烧友的幸福。
TOP
57#

非常赞成方向感的说法!
听过一些业内(包括乐手、业內参与)全方位精心打做音响,应已较高水准,仍是音响。发烧友能找到方向和有所提高,已经是幸运了!
TOP
58#

感谢各位同好的关注!多年听音乐、买唱片、调音响,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认识到听古典音乐确定参考标准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有米。有些贵价器材不出好声的原因多是没有正确参考标准。再听商家为推销产品偏面的广告、建议,很容易就乱了。
好听!是标准。音乐厅的声音最好听、最真实、最标准!将音乐厅现场作为参照,研读枪文取其精华,拜访同好共同交流,音响系统整体考虑,通过器材搭配、环境、摆位,利用电、线材、谐振等调整手段,人人都可成为调音高手,只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器材级别情况,找到各自的妥协点罢了。
此贴不涉及任何品牌、调整方法,是因为同好各有喜好且皆为高手,加之论坛商家云集担心涉嫌破坏和谐。故只是个人发烧历程到今天的一点认知,见仁见智。
TOP
59#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6/1/15 11:10:00 发表
楼主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也来掺和一下。前面也有烧友讲过,调整是一项漫长的事情。
首先:要有一个对音响发出声音的正确认识,这就要靠多听碟片了,就要有时间积累了。关于现场,我个人认为听一次就能明白道理了。
第二、关于参考标准。记得以前在极品论坛看到一个帖,主要是江伟杰(广东吉它协会会长)调音响的心得,主要内容就是“我们是唱片演奏家”,就把一张难播的碟,调整到能播好为止。不要怀疑任何公司的唱片录音,如
摆位会直接影响低频质感和全频密度,怎么会玩不来呢。摆位影响最小的我认为是音色,如果一套系统的音色你不喜欢不认可。那么再怎么整空间,调摆位都是于事无补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60#

的确如前面烧友所言,楼主兄这个讨论命题是极大的。要具体细化得谈论起来估计得一本书的长度。其它就不多说了。就所谓的现场演奏而言,这个现场已经是有太多种类型涵盖了。就我而言,以前做歌者经常合乐队演出时,我所熟悉的现场音色是音乐厅舞台上最接近与指挥台位置,或者琴房大排练室的现场环境下听到的乐器质感和音色。现在经常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聆听现场除了以上两种之外,也多了很多舞台下不同位置的现场聆听机会。不同空间和位置下的现场差异非常巨大。如果想让音响系统充分还原近场(排练室,指挥台位置)演奏效果,那是极为困难,目前天价的系统都很难做到。但近场现场的聆听非常有利于对乐器真实质感和音色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按图索骥其误差率自然会降低很多。      另外,音响所努力还原的是唱片里的存储细节,唱片录音是努力还原录音的现场。所以音响要还原的目标是录音里的所有东西,包括录音师自己的调音喜好和染色。而非还原现场演奏。差之毫厘,肯定会谬以千里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