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758596061626364» / 1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88768|回复: 1950
60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10:22:00 发表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4-4-23 10: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37:00 发表
直线臂以外,有没一种“动态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针走红色线路……不出轨?
从早期到现在,很有几款设计补偿角为动态调整的唱臂,那样就是类似直线臂的0失真,一般构架原理为平行四边形,不过没玩过不
这个设计应该是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602#

回复 600# 无难 的帖子

是的!这个很真观,天藏那个也是,可实听时感觉失真区域是否对应。
TOP
603#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10:22:00 发表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4-4-23 10: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37:00 发表
直线臂以外,有没一种“动态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针走红色线路……不出轨?
从早期到现在,很有几款设计补偿角为动态调整的唱臂,那样就是类似直线臂的0失真,一般构架原理为平行四边形,不过没玩过不
筷子臂从原理上说应该就是我们追求的可以动态调整角度的唱臂吧,使唱针在任何时候都是与唱片沟槽保持切线状态
敬畏規則,尊重對手,善待他人,禮遇客戶!
TOP
604#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4-4-23 0:56:00 发表
也就是说楼主这条曲线是比较典型的一点0失真,如果就我的经验,如果补偿角可以调整,把超距设定为18mm,请问天藏同学,用你那个反映失真的软件出来时啥情况?谢谢天藏


至少给我三个参数:超距,有效臂长(或者轴间距),补偿角。
www.jasmineaudio.net
TOP
605#

红线是90度减补偿角所对应的弧线,也就是说唱针能够沿着红线轨迹运行的话,其循迹角度变化为零。





什么是你所谓的循迹角度?




在外圈至内圈中,只有两零点上是循迹误差为零。如果这条红线不是每一点上都为循迹误差为零,为什么它可以作为一条度量误差大小的标准?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606#

关于15mm是最佳超距其最佳标准是指什么?这是我帮你计算出的结果。如果按针尖行走的过程中的误差来说,15mm不是最佳。16和17才是。





这个在超距为15mm的结果和天藏计算的是一样的。下面是原始的计算截图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3:11:0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607#

回复 605# redsox 的帖子

条红线(切点弧线)相当于另一条(假设经计算合适位置的)静态曲线(在正超距)
也是不等半径假设下
筷子臂可以动态调整或可(只是有可能)走这条红线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3:06:02
TOP
60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3 12:39:00 发表
什么是你所谓的循迹角度?
在外圈至内圈中,只有两零点上是循迹误差为零。如果这条红线不是每一点上都为循迹误差为零,为什么它可以作为一条度量误差大小的标准?

都叫你不要气急败坏看漏眼了,怎么老犯抽?
不是早跟你说了是90度减补偿角也就是67.6度啦!
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超距之后那里还有真正的切点???!!!
都说你那个静态曲线是照猫画虎的剽窃品了,证据就是到现在你还没有弄懂。
这不是闹笑话了吗?还死不认错。
那条红线是以67.6度所对应的圆弧,圆弧上每一点与支点及轴心的夹角为67.6度。
加上22.4度补偿角就是90度正切,为什么它不可以作为一条度量循迹角度误差变化大小的标准???!!!
TOP
609#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3 12:55:00 发表
关于15mm是最佳超距其最佳标准是指什么?这是我帮你计算出的结果。如果按针尖行走的过程中的误差来说,15mm不是最佳。16和17才是。

有效长度增加了,误差肯定会减少。
你在忽悠谁呀???
你用16也好17也好,相应地把轴距减1或2,再比较一下?
你没见我说过是以每个有效长度来推算的吗?
又犯抽啦?
TOP
610#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3 8:20:00 发表
峰哥 就不要再搞什么阶级斗争了...大家都在谈技术..

你仔细再对比我在两边的帖子,我思路、论点一点都没有变,甚至连发帖的铺排手法也一样。
甚至连超距设计图也在极品首发了,结果如何你自己应该明白。
如果还任由不学无术的人把持论坛搞一言堂,结果如何我就不多说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