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859606162636465» / 1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36352|回复: 1950
611#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3 7:54:00 发表
无非就是内圈优化
好的构思!!

再问一下一些巿购的尺规,也有几种算法,是否有相同的概念?

市购的规尺就好比鞋厂把码数做成几个标准,大家要带脚去试。
而超距设计图就是量脚做鞋,贴心服务。
需要那种方式就看自己的要求了。
TOP
612#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3 9:15:00 发表
哦,不付费,就只有结果,但无法知道这是不是个体需要的"个性优化"

如果这样,建议杰兄,早点进入实战编

如果不是积极去探索,可能连结果都不会知道。
实战嘛先别着急,把一切问题弄懂了,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如果你使用的是莲臂的话,那就该怎么调就怎么调,因为在唱片信息范围内,只有一点是准确的。(就如同把唱臂设置为负距循迹一样)
TOP
613#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37:00 发表
直线臂以外,有没一种“动态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针走红色线路……不出轨?

红色路线属于超距运行,也需要补偿角,仍存在着侧滑。
要走就走切点弧线!
我在70楼有提过,可惜没人能理解。
TOP
614#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3 17:21:00 发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37:00 发表
直线臂以外,有没一种“动态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针走红色线路……不出轨?

红色路线属于超距运行,也需要补偿角,仍存在着侧滑。
要走就走切点弧线!
我在70楼有提过,可惜没人能理解。
是哦!把支点臂设计成切点运动就精确啰。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7:28:13
TOP
615#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4-4-22 23:03:00 发表
此人最擅长信口开河,冒充权威。一旦截其图,穷追其错处,就原形毕露了。还记得上次jwang在168给版主封id也是这样,历史重演而已。

JWANG,还记得你是如何冒充权威的吗?

Kao,真是吹水唔抹嘴,看完后几乎笑喷了。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番禺易发折腾到广州海印桥旁的金海印电器广场(哪时候还是星铁栅的呢),再折腾到海印电器广场,可以讲看着音响这个行业从番禺易发慢慢转至广州的过程和发展过程。Jwang 真犀利呀,在海印电器广场还未建的时候就已经到海印电器广场折腾了。哈哈哈。

嘿嘿,峰哥,看来咱们真是有眼不识“ 鞋山 ”( 用广东话读 )呢。哈哈哈




.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16#

回复 591#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37:00 发表
直线臂以外,有没一种“动态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针走红色线路……不出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4-4-23 9:55:00 发表
动态有效长度支点臂!

您应该这样讲,除正切臂外,有没有一种可以按“ 静态曲线 ”全自动智能伸缩有效长度的支点唱臂,让唱头针尖走天蓝色线路……而不出轨?

或许,在未来可能会有亦不出为奇,老兄就慢慢等 jwang 看猫画虎臆淫出来的所谓之“侧滑力静态曲线上,侧滑力为零,同时,其每点上循轨误差为零。”的“伟哥臂”(详细请参阅:524# )面世后就不是有啰,不过就不知要等多少个世纪咯。



.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17#

在支点唱臂上想有效地减少寻迹角度的误差,目前有两种可行办法:一种就是阿杰所讲的增长有效长度减少补偿角,优化唱片内圈的寻迹角误差;别一种则是如 “筷子臂” 的设计般,使用 “双万向角” 设计,在唱臂移动过程中不断对补偿角的角度误差进行修正;在这两种办法中所获得的效果,后者不及前者。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8:40:3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18#

好吧!听你的,我还是等伟哥臂吧!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4-04-23 18:14:46
TOP
619#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4-4-23 10:27:00 发表
以前我们调整就只看整个寻迹失真角度差是否为均等最小,而楼主提出的这个是重点强调内圈的失真最小而达到全盘的优化,这个对于平常我们的使用经验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不用楼主的红线为参照的话,我想天藏同学的那个失真软件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由于,唱片的音槽和槽纹几乎也是内圈比外圈的细小得多(个别特殊刻纹的唱片除外),所以,在调整臂头时就不应均分寻迹角的误差,应集中优化唱片内圈区的寻迹角误差才是明智。虽然,这样调整会使唱片外圈区的寻迹角误差增大,但由于外圈区的音槽和槽纹相对内圈区通常也大得多,所以其产生的弊端一般不会太明显。


.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0#

回复 619# 中山张 的帖子

很多朋友只听发烧碟开始的部分,他们需要外圈优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