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 乐 味 与 “ 二 十 要 ” [复制链接]

61#

终于有人开这扇门见曙光了!讲音乐味脱离它的自然属性大都是意淫加胡扯!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3#

原帖由 33CX 于 2012-3-5 14:03:00 发表
二是要对弱智的是枷锁也是大棒,是商人布道的圣经!可悲的是二十要脱离声音的自然属性横行这么长时间还有这么多人追奉!!
鸡同鸭讲!!


有理不在声高,请保持这里理性探讨的祥和氛围,多谢合作!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64#

回复 63# 镁声绕梁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5#

支持!!!
TOP
66#

希望牛仔兄展开讲,非常钦佩你推开了这扇门!!!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7#

楼主好文才,买过楼主的镁钉,诚如楼主所说年纪不小了,所以看着“小镁小镁”的感觉怪怪的,建议用“老镁”替代。
TOP
6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3-5 13:20:00 发表
再次进来说明乐器发声前后问题,我们不防播放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注意铜管乐部分,在一定声压条件下,小号的响度能冲破弦乐部分,而不会掩盖弦乐声部,这一点在现场聆听如此,我的器材播放也是这样;反之,如果我们试着将小号与弦乐放在同一位置,以相同响度吹奏可能会把弦乐覆盖;而定音鼓的表现同样如此,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是从老外网站里学来的;以上意见供同好们参考;谢谢。


        说得很对。感谢07老师参与讨论。


        记得以前看到过相关资料,西洋乐团编制构成及乐器位置是经过几百年的优化得来的,包含着许多专业道理。但绝大多数发烧友在家调整系统时,并没有手段把乐队里的各种乐器的相对位置重新定位。既然重放时音场有了一定的深度,排与排之间的距离就基本确定了。再去试图独立调整第二到第三排的距离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也许有大师在调整器材时能够任意重新组织乐器的相对位置,那是神人,不是普通烧友可以理解和学习的。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69#

原帖由 ok527 于 2012-3-5 14:42:00 发表
楼主好文才,买过楼主的镁钉,诚如楼主所说年纪不小了,所以看着“小镁小镁”的感觉怪怪的,建议用“老镁”替代。


呵呵,不敢倚老卖老。讲发烧我还是新人。大家随便叫吧。
感谢支持!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0#

原帖由 阿胆 于 2012-3-5 12:30:00 发表
音乐,阿胆理解为乐器的语言,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为音乐味!

三岁小孩即使用几百万一套的器材放音,他也不一定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而对音乐所很理解的人,即使听几十元的收音机也听得津津有味的,如很多晨......


阿胆兄,您前面的例子似乎是说音乐味和器材的质素无关,和听者的经验有关,但结论却是“二十要”必不可少。。。。有点难以理解,能多说两句展开过度一下吗?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1#

回复 68# 镁声绕梁 的帖子

请大家注意其中“皮尔金特组曲”的定音鼓与管弦乐队合奏,其节奏是由弱而强,逐次展开,发展到高潮部分形成强音,特别留意鼓声与弦乐之间关系—弦乐在前,鼓点在后,互不干扰。
TOP
72#

如果诸位有兴趣尝试恒定的左右前后定位感,不防找来由PHILIPS公司出品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在左侧,大提琴在右侧,钢琴在正后方,三者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录音麦克风拾音位置略偏向于小提琴声部。
TOP
73#

回复 72# 670707 的帖子

07兄,您这样讲的话,就是细节了,个人意见与音乐味无关!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74#

回复 73# 老龚 的帖子

回先生,我在此确实没有谈音乐表现力问题,这里阐述的是乐器之间的前后层次问题。
TOP
75#

回复 66# 33CX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6#

原帖由 JWang 于 2012-3-4 22:59:00 发表
既然这里提到层次感了,就多说几句:小镁所说的层次感不是“二十要”中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感,而是不同音色的乐器以不同的音量同时发声时,听感的不混淆感。这一点,小镁认为是构成音乐味的重要因素。



赞一下这个观点,我对层次的定义也是同样的。赞了这个,实际上是批了刘的。这个层次是不是所谓“音乐感"的构成的要素还是有待商榷的。

刘的层次是和他的音场的的观




说的很精辟啊
TOP
77#

回复 60#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3-5 13:20:00 发表
再次进来说明乐器发声前后问题,我们不防播放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注意铜管乐部分,在一定声压条件下,小号的响度能冲破弦乐部分,而不会掩盖弦乐声部,这一点在现场聆听如此,我的器材播放也是这样;反之,如果我们试着将小号与弦乐放在同一位置,以相同响度吹奏可能会把弦乐覆盖;而定音鼓的表现同样如此,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是从老外网站里学来的;以上意见供同好们参考;谢谢。  

顶您这句!其它的,看完全帖后再论。

说到音场嘛…..好的音场不是二维、也不是三维,而是四维立体 + 堂音包围感。

您说得对,一个合格的音场最基本要求是弦乐群在首排,管乐群在弦乐群与最后场之间,定音鼓和三角铁在最后场。而最好的音场重现是在上述基础的不变下,当小号(极强指向性的乐器)等...….直向观众起奏时,小号的声波行程会擦您肩而过继续住后运动。

当然,要得到这样的音场(首先要先加入 “ 黑社会 ” ,CD就想也不用想了.....),前题条件是唱片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和信息。系统就不用说了。

07兄您这张唱片还未够呢,您听一下以下这几张唱片就更明显了,Decca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天方夜谭》;Philips 哈登伯格(小号)《海顿:小号协奏曲》;EMI 波斯科夫斯基指挥《快乐的巴黎人》;EMI 卡拉扬指挥《阿伊达》;EMI  卡拉丝主唱、普列特指挥 《卡门》。

而想感受定音鼓的方位和质,可听一下这两张LP:英国首版、DECCA 安塞美指挥《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整个曲目演奏,定音鼓不间断地从头一直打到尾、从开头几乎听不到声压而慢慢渐变到大声压) 和 EMI 英国白金狗、佩尔茨(KURTZ)指挥《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3-05 19:24:4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8#

回复 74# 670707 的帖子

67老师在音乐方面的用心和理解很深入,个人感觉您在论坛的音乐板块可能更加容易找到“知音”。本板块大多数可能的发烧器材兴趣更大。所以您提出的问题在这很难深入下去。没有别的意思,请不要见怪。
TOP
7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0#

回复 78# ccjtb 的帖子

我记得之前与先生有不礼貌之处,请您原谅,有空请到在下拙贴来坐一坐,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