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p10;从非常基础、非常小儿... [复制链接]

查看: 43520|回复: 144
81#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照像,是越清晰越好呢还是有的柔化好,如果是又年轻又漂亮的MM,很多人会喜欢清晰的好,如果脸上有斑又有皱......


“音源好,就用比较接近理想的电容;如果换上去,声音又躁又刺,只能妥协了。”最后这句讲得好,要顶!

168上高手如云的,他们不会象老浦东这样胡吹乱吹,但他们看不过时不经意漏出的一句话,都有大师风范。

请大家注意胡思兄,他已经是很难得的高手了。请多指教!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82#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照像,是越清晰越好呢还是有的柔化好,如果是又年轻又漂亮的MM,很多人会喜欢清晰的好,如果脸上有斑又有皱纹,那就柔化一些好了。
音源好,就用比较接近理想的电容;如果换上去,声音又躁又刺,只能妥协了。



问题是我们怎样可以判断这个电容就比较接近理想呢?如果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它确实接近理想,换上去声音表现不好,又有什么理由确定是这个接近理想的电容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地方存在问题呢?

接近理想的元件可能是造成声音表现不好的(表面上的)原因,但绝不是造成声音表现不好、又燥又刺的根源。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多几个为什么了,或许就能找到真正的恶声根源。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3#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3 17:37:00 发表
原帖由 nbaudio 于 2007-5-13 15:52:00 发表
咿,音响真的无什么技术可言???;P


是呀,音响真的无什么技术可言吗??
那么些仪器仪表,那么些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吃干饭的?那么些设计理......


音响真的无什么技术可言吗?那是不是模拟技术没什么技术可言?
简单举例:运放的理论和技术是不是在几十年前就已定型了?也无什么技术可言吗?
TI公司几年前还收购了几家模拟芯片公司,其中包括BULL-BROWN(BB)公司。为什么呢?
看见某公司几十年不变就得出这结论?

哈哈
其实模拟不是看看或学学就可以做出好东西。
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模拟芯片设计的四重境界》 http://blog.21ic.com/user1/620/archives/2006/20105.html


有句话偶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成功模拟设计源自一头白发
呵呵是美国TI公司高性能模拟产品高级副总裁Gregg Lowe说的哦
http://article.ednchina.com/2006-03/2006313081500.htm
TOP
84#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21: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照像,是越清晰越好呢还是有的柔化好,如果是又年......


我是这样做的,电容的D值越小,ESR,ESL越小,反转速率越快就越接近理想电容。还有,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容量变化尽可能小。
如果是功放,我会先换滤波电容,然后到反馈电容,最后才换耦合电容。
如果是CD,先摩电源,然后然后摩数字部分,最后才是模拟。
如何认为变好还是变坏呢?我有两个音源,对于功放来说,音源的区别大了,就是变好,反之则变差;CD毛躁了,卡座不毛躁、清晰度提高那就变好。
最后编辑胡思 最后编辑于 2007-05-15 12:49:12
TOP
85#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7-5-14 19:0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照像,是越清晰越好呢还是有的柔化好,如果是又年......


老浦东过奖,小弟还在摸索。
TOP
86#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5 12: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21: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电容越好,不管是耦合还是电源滤波。
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


果然没有看走眼,胡思兄厉害。
上168都是来交流的多,来听课的我想不多。
胡思兄可以pm地址给我吗,我送几个我认为非常好又超值的耦合电容请你玩玩。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87#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7-5-15 17: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5 12: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21: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4 18:32:00 发表
我同意松香兄的观点,电容越接近理想......


已PM地址。
TOP
88#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5 18: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7-5-15 17: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007-5-15 12:4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21: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思 于 2......


收到,明天发。谢谢。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89#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5-14 16:45:00 发表
我上面回答这些问题,已经把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吧。
当我们不得不使用耦合电容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根据耦合电容使用的位置、要求、目的不同,耦合电容的容量大小差别是非常大的,对各种技术指标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耦合阻抗非常高的电路(位置)里,耦合电容的容量可以非常小,音频电路里,有时候0.022uF甚至更小就完全够了。大了反而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在耦合阻抗非常低的电路(位置)上,耦合电容的容量就比较大,有时候达到数十uF,甚至更大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这是为什么同样完成“耦合功能”的电容,他们的容量为什么不同而且相差那么大的客观事实和原因。


通常情况,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容量越大非理想的因素越多,越难做好。所以用多只比较小的并联使用,虽然占位且不便于安置设计,但是效果还是可以反映出来的。那么是不是一定非要这样并联处理才好呢?这就不一定了,了解事物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同样可以相对较好地达到需要的目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90#

回复: 关于耦合电容(认为不值得讨论的免进)

有一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如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耐压相同,体积不同时,
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声音好;这是因为体积大的电容极板导体比较厚,造成体积比较大。但是极板导体比较厚时,电容极板导体的损耗就会变小。


相同品牌(相同系列品质)的电容,体积相同,耐压不同时,
(耐压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耐压低的比耐压高的声音好;这是因为耐压高的电容极板导体之间的绝缘层会相对比较厚,电容极板导体相对就要比较薄,造成电容极板导体的损耗变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5-16 14:57:2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