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felixcat老兄似乎忽视了一点,这里大部分去比较lp和cd的烧友,都是去用数字录音出现之前的lp和后来在翻版成数字格式的cd去比较的。所以从source开始就和此文主要观点有了出入。此文讲的是作为介质来讲,认为lp不及cd。如果用老录音(数字录音出现之前)的lp去和翻录的cd来比较,涉及的因素就远比单纯比较两种介质的比较来的复杂了。模拟录音因为存在FM过程,所以记录的信号远不是传真的。而早期的数字讯号由于设备的限制(dac,adc电路微电阻阻值不均匀,导致最小采样电平不均匀),采样率和位深也都达不到传真的标准,这点能在相同数字母带所制作的dvd-a和cd上发现。但是其采用傅立叶变换得信号的方式确是传真的。随着光刻技术和芯片制造领域的其他发展,这些电阻的阻值已经可以做到非常均匀。目前的24/196就远比当年的16/44.1要出色的多。最主要的就是位深的提高。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量化。
我想提及的一点,是我的观点:数字电路在和模拟电路具有相同素质(指元件精度,特性等等)的情况下,能得到比模拟信号更好的传输性能并更加容易处理。但是我并不认为模拟的方式是不好的。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其他一切因素,将电路视为理想状态,模拟的东西就是最传真的,并不需要将其数字化。而显然科技仍未达到这个水平。但我相信有一天会回归的。比如现在每个国家都在搞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特性之一就是信号的表达方式与目前的计算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可以传递任意一个微小量而不是0,1。所以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表示信号的位深是无穷大的。这意味着纯粹的“模拟”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量子所表示的微小量精确的输入和读出和对其计算过程进行控制。如果这些技术发展顺利,我们便可以拥有纯粹的“模拟计算”而不是用数字。话题扯得有点远。我对于模拟的最终回归是保有乐观态度的。

因为它是最能表达自然的方式。“数字好于模拟”这个命题仅限于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