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BS传奇性制作人John McClure谈录音)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4 0:5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3 17:57:00 发表 这个实验只说明的是在正常的音乐信号下,人耳对20khz以上的信号是否有辨别能力。如果要做到绝对严谨,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两个其他的实验:
将20khz以...... |
他们的实验是要证明“正常情况” 但是如果存在极端情况,比如某一乐器的高频部分对超高频部分的谐波出现明显的调制,致使其声压很大的超过其他信号的声压(声音是纵波,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一定会影响到拾取设备),当然,这样的几率比较小。
那么,既然有这种情况出现,那就应该拓宽采样频率。这是hi-fi的内涵,44.1khz对表达这种现象无异于瞎子摸象。对于带宽,当然在目前的adc,dac技术来看提升并没有太多的必要,但是,如果追求hifi的本源,这也是不应该忽略的。君不见目前录音工业都被196/24标准化了?
我认为,既然有上述情况的出现,那么就一定要采用更高级的格式而不是44.1/16
另外,您认为是直接用44.1/16采样的信号更接近真实还是24/196降频而来的44.1/16更接近真实呢?我认为是后者。
理由同上,直接由44.1/16采样来的信号会出现一些相对极端状况无法正确记录的情况,而采用196/24便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再者,录音室的动态压缩是在后期进行的。前期由于mic特性的关系,动态经常会超过130db,这显然是不能被44.1/16所描述的。这些跟anti-aliasing关系不大。
那么,如果我们手里买到的出版物是直接由196/24格式记录的呢?那就正确的保存了比44.1/16更多的信号。确实,很多人误认为44.1只能描述到21khz的信号,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正弦波的状况。而经过anti-aliasing后的44.1对于更细微的波形的描绘仍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但这总是有局限的,为什么不直接用196/24呢?难道44.1 anti-liasing能得到跟196相同的信号?这是不可能的。
我的另一个观点,听不出来不等于不存在差别,而相对于原始信号的差别是无法在“hi-fi”领域忽略的。当然,hi-fi这个名称就要求我们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