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被录音界采用是因为成本低和操作简单吗?
这里很感谢Decca提供的资料。
Gino Mancini,英国的一位录音、录像设备收藏者,拥有世上为数不多的一套Decca自行设计制造的数码录音设备(因为这类型设备是Decca造来供本公司录音使用的,那当然数量十分有限),这套设备是当年Decca专门用来录制古典音乐作品的。这是这套设备的一部分照片(注意上面的Decca商标):
[upload=jpg]Upload/200733013263566595.jpg[/upload]
Mancini说:“Decca started using their digital system in the late 1970's, and I was lucky enough to witness it still in use in November 1997.”
(他的意思是说,这套设备Decca在70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制造出来投入使用了,并且Mancini有幸亲眼目睹在1997年11月的时候Decca仍在使用这套设备。)
当然这套设备不是从始至终都没改动过,A/D转换部分在76/77年的一开始的时候它的量化精度是16bit,后来迟些时候升级到18bit,到后来1991年的时候才用20bit的格式。
好,我们回到主题上来:数码技术被录音界采用是因为成本低和操作简单吗?答案对于Decca来讲是:非也。
原文:“in those days a very respectable professional analogue stereo tape recorder could be bought new for very much less than £2,000. However with this new Decca digital system, just the IVC 826 1-Inch helical-scan video transport cost rather more than £2,000.”(在那个年代,一台全新的顶尖专业模拟式开盘磁带录音机的售价远远不到2000英镑,但是Decca的整套数码录音机,光是磁带驱动器那一部分就要比2000英镑贵。)
那么,到底整套数码录音器材要多少钱呢?请看原文:“Decca's 'works' cost for one of these recording systems was 'about £13,000' (in 1970's money)”(按照70年代的物价水平,Decca的这套系统成本价大概为13000英镑。)
所以:模拟开盘机不到2000英镑,数码录音机光成本就13000英镑,大家心里现在就有数了。这里另外给一个物价膨胀的参数:70年代的2000英镑,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8000英镑(或者3.5万美元);因此70年代的13000英镑,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17000英镑(或者23万美元)。
那么,操作简单还是困难呢?比如说如何确定某一段录音的开始点呢?模拟式磁带可以在每个take的后面加入一个50Hz的信号音,所以倒带的时候只要听到了这个信号音就知道要找的点到了;但是数码磁带就不同了,倒带的时候无法读取时间点。所以Decca在数码磁带上面用一个模拟信号轨专门来放置断点的信号音。具体描述请看:http://www.mancini99.freeserve.co.uk/Michael_Mailes.html里Decca工程师Michael Mailes的描述。
felixcat评注: 7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性能先进的微机,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备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那个时候C语言产生才没几年。因此当时要进行数码信号的编辑,不是像现在那样装个软件双击运行,然后用鼠标点几下拉几下就OK这么爽的。所以我还听说80年代早期的时候,有的唱片公司虽然有数码录音设备,但是他们没有技术力量来进行数码编辑或者嫌数码编辑费时,所以只好把数码磁带播放出来转录到模拟磁带上,在模拟磁带上编辑,再把编辑好的模拟磁带A/D转录成CD出售。当然,大唱片公司还是采用数码编辑的,像Decca、EMI等这些各自有自行设计制造的整套完备的数码录音编辑系统的唱片公司,数码编辑是他们的强项。
因此从Decca的例子我们能看到,数码录音被唱片公司接受并迅速取代了模拟式录音,完全不是因为成本和操作的因素;性能(也就是“音质”)——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