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氢弹效应——营造梦幻低频 [复制链接]

查看: 35476|回复: 282
211#

请看连接的melody资料:
http://www.hifi168.com/av/junli/stella.htm

40Hz(-3dB)是做假还是长冲程,或多组小口径推挽?

此贴主题所述正好也是我最近才体会到,并准备付诸实践。

增加中间厚度与增加功放控制力。
TOP
212#

好了,我的个人意见只供参考,最实在的还是D板那句话:大小口径各有所长,我们作为发烧友,不必太过强调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就选那种设计的。
TOP
21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14#

松香味 在 2006-5-10 12:58:54 发表的内容
为了保证推挽式设计的瞬态表现比较优秀,一方面应该选择瞬态表现相对好的单元来设计,另一方面吸音棉应该安置在箱壁上,不宜采取悬挂方式。再就是倒相管口径适当小些,可以相对好一些的“隔离”参加推挽的另外一只单元产生的声音。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只是努力寻找相对完善、相对理想的方案。但是我们必须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才能达到“寻找相对完善相对理想方案”的目标。
如果吸音棉太多,单元的瞬态表现将受到影响,需要制作者平衡各方面关系。

正解!关键就是折腾中有美的标准和方向!
TOP
215#

接楼上松香大侠:
近代的喇叭在低频制作上更加强调速度,和瞬态反映,所以倾向于用小口径喇叭来制作,其中AE是较极端的,全部音箱都用5寸半中低单元。这种小口径单元的低频因为能量集中,所以冲击力特强。
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又发现这和现实生活中听到的低频(特别是80Hz以下)的低频有很大差异,因为现实中能再生出这个频段的发声体通常发声腔体较大,而且通常会在相对稍远距离来听,所以真实环境下的80Hz以下低频会有较强的包围感而且缺乏定位感。于是又有部分发烧友又回归到15寸大纸盘的松软低频怀抱中,反应到市场上就是使用这种低音的JBL号角,天朗受到追捧。

大小口径各有所长,我们作为发烧友,不必太过强调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就选那种设计的。
TOP
21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17#

VV 在 2006-5-10 0:21:5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5-9 23:53:03 发表的内容
声音密度要建立在“小失真”的基础上来谈。那么,反映灵敏(灵敏度比较高的)、瞬态好(能够反映细节信号的)、动态优秀(大、小信号输出声压能够与输入功率成线性关系的),这样声音的信息量就会丰富,声音密度就好。
上面说的是箱子。
对于信号源——就是能够平衡还原应该有的所有信息;
对于放大器——就是能够平衡放大应该有的所有信息;并保证能够很好地驱动箱子。
这些就是“音响器材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 。
如果我们比较理想地达到了“音响器材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不管是大箱子、还是小箱子,也不管什么“牌子”都能够得到好声。
到我这里听过的朋友有国内的、国外的,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改变了对小箱子原来的“偏见”。





有没有回家后把物理书也处理了的?!


        我的理解:人类与每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在发展,所以书要读厚,然后就要读薄。如果不为功利目的,我们写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把书写得太厚。可是有时候,的确又因为读书人理解的原因,不得不把书写厚!
    也罢,正如大箱、小箱的作用,实际上,AE的概念也没有错,小喇叭的松软度、密度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关键是箱体运用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这是AE的理念,可是,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实现这个理念的条件,从而遭到了市场相对冷谈的反映。原因?并非其他,仅仅因为音响器材环境——住宅市场形成的习惯的主导!
TOP
218#

反过来,前段时间关于stero sound 上音箱的研究得到的信息是:AE的一款推挽低音落地箱已经在低频段放弃了原来的理念,而中高频仍然在考虑与环境的关系——这不是好兆头!如果考虑分频、分箱体设计的方式,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TOP
219#

松香味 在 2006-5-10 0:06:37 发表的内容
好了,我的个人意见只供参考,最实在的还是D板那句话:大小口径各有所长,我们作为发烧友,不必太过强调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就选那种设计的。


哈哈,大家讨论讨论挺好,只要不是不演变成争论,最后变成争吵就都没关系啦

还是那句话,道不同不与为谋,只要是朋友,大家都可以随便谈谈自己的观点,但如果碰上喜欢吵架的就头晕了
TOP
220#

松香味 在 2006-5-10 9:43:55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10 8:42:08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5-9 21:19:39 发表的内容
推挽式低音设计——只是提高功率、增加动态,减小失真;不能增加低频的延伸。
多个小口径单元并联,或者长冲程设计的单元,才可以增加低频的延伸。
小口径在响应速度和减小相位失真方面有优势;低频量感和延伸方面与优秀的大口径相比不是优势。
目前大口径(8寸以上)长冲程设计的单元相位失真和分割失真仍然是头痛的问题。但是用推挽式低音设计能够减少这些问题。


关于推挽式设计,从理论上仍然有疑:我们认为测试可以准确,但实际上,参加推挽的单元间误差恐怕人耳还是能分辨出来,一旦推挽,更为明显,如果这种情况,推挽能够提高功率和动态“范围”外别无优势,反相抵消不得不同时抵消了失真以外的信息(两相不一致时更明显),同样是一种失真。同样在降低密度。当然,我们也许不必太过计较。


推挽式低音设计能够减少相位失真和分割失真主要原理是——相当于减轻了原来单元驱动负担,或者相当于提高了原来单元振盆刚性,在振盆位移(振动)幅度一定时,分割失真减少,控制能力提高,相位失真同时得到降低;
但是参加推挽的另外一只单元产生的声音应该被“隔离”为“无名英雄”,否则将出现你担心的情况。

是的,谢谢大哥的解答。我也是循着这条路走过来的,曾经参考单拿设计并制作了一对内置一个6.5寸推挽单元的音箱,可是要隔离它的声音?却是非常的艰难!——把箱体做得非常刚性、惰性——环氧加沥青还是厚厚的(15mm),30mm的mdf,还有:在20升的推挽单元正向容积内压放了数公斤的吸音棉,还是无法消除啊!当然,那不算失败!但是,难度太大之余有感叹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