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对本帖的主要讨论进行小结:
假定的听音环境如图;
[upload=jpg]Upload/20064131356058424.jpg[/upload]
假定的听音环境里可利用的声波反射点及路径;
[upload=jpg]Upload/200641313594869818.jpg[/upload]
F到听音位——为侧面壁第一反射点的直接声反射路径,它的效果仅仅次于音箱直接传递到听音位(人头部)的直达声l 。全部过程为;音箱——F——听音位。
G到H,为后面墙壁第一反射点到正面墙壁二次反射点的直接声反射路径;H到听音位——为二次声反射路径。全部过程为;音箱——G——H——听音位;效果不如一次反射好。
从上面谈到的知识点以及根据知识点得到的部分结论有;
1、小环境不适宜使用低频下潜太深的箱子。用也是浪费。
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
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
4、小环境里前后两面墙的反射是获取相对比较低的频率还原的必要利用和无奈的选择。
这些实际上就是对房间处理调整的实用性方法。对这些“部分结论”引申应用和灵活应用,就可以相对实用于不同的环境。
例如“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有的朋友把箱子摆在环境(房间)的长边上,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实际上就没有得到利用,效果相对就比较差是很自然了;
再如“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有的朋友就根本不重视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基本上根本就没有处理,怎样可能利用好“二次反射”?怎么可能得到相对“干净”并相对“深沉”的低频还原?
有人不相信听音环境效果可以“看”出来,这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他了解的东西多了一些,他的“看功”就会多一些。将来他自己也会有体会,当然需要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
房间的处理和调整没有千篇一律的“样板”,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我们应该利用那些“反射”、预防那些“反射”、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反射”、怎样才能预防那些“反射”、常用处理材料的性能特点怎样、应用方法和效果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材料和选择“应用方法”等等,掌握了这些相对有规律的原则、条件和应用方法,就不会“盲目”了。
我说这些,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也欢迎提出反对意见和开展讨论,或者保留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