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环境尺寸限制声音那些频率的还原(怎样初步计算你的环境里完... [复制链接]

查看: 20346|回复: 151
71#

不知录音时话筒离“乐器”有多远?

暂不考虑两倍半的来历。
现在假设低频声是真乐器发出的,那么录音时话筒离乐器够不够两倍半波长以上的距离?如果不够,说明记录的声音就不“不完整”了,重播出来的声音就更加不“不完整”了。那么不管在多远的距离来听,谈完不完整还有意义?
TOP
72#

我前面说过——关于录音,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工作,它有整套的专业基础理论,近场录音和远场录音实用的基础理论会指导录音师做出相应的处理。该帖子就不展开讨论了。
TOP
73#

明白人都知道,这里并不是要讨论怎样录音的问题,而是关于hi-fi的问题。既然录音时就“不完整”了,后面还能完整?
其实我只是对“吵耳朵”的现象发表一下见解而已。
TOP
74#

我认为录音是可以做到“非常完美”的,有很多这样的录音典范,当然也是相对的。这里主要是讨论我们如何还原得“完美”的问题。对于录音是否“完美”的问题,由录音师们去讨论解决,当然也可以开个专帖来讨论。
TOP
75#

下面,我们对本帖的主要讨论进行小结:
假定的听音环境如图;

[upload=jpg]Upload/20064131356058424.jpg[/upload]

假定的听音环境里可利用的声波反射点及路径;
[upload=jpg]Upload/200641313594869818.jpg[/upload]
F到听音位——为侧面壁第一反射点的直接声反射路径,它的效果仅仅次于音箱直接传递到听音位(人头部)的直达声l 。全部过程为;音箱——F——听音位。
G到H,为后面墙壁第一反射点到正面墙壁二次反射点的直接声反射路径;H到听音位——为二次声反射路径。全部过程为;音箱——G——H——听音位;效果不如一次反射好。

从上面谈到的知识点以及根据知识点得到的部分结论有;
1、小环境不适宜使用低频下潜太深的箱子。用也是浪费。
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
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
4、小环境里前后两面墙的反射是获取相对比较低的频率还原的必要利用和无奈的选择。
这些实际上就是对房间处理调整的实用性方法。对这些“部分结论”引申应用和灵活应用,就可以相对实用于不同的环境。
例如“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有的朋友把箱子摆在环境(房间)的长边上,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实际上就没有得到利用,效果相对就比较差是很自然了;
再如“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有的朋友就根本不重视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基本上根本就没有处理,怎样可能利用好“二次反射”?怎么可能得到相对“干净”并相对“深沉”的低频还原?
有人不相信听音环境效果可以“看”出来,这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他了解的东西多了一些,他的“看功”就会多一些。将来他自己也会有体会,当然需要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

房间的处理和调整没有千篇一律的“样板”,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我们应该利用那些“反射”、预防那些“反射”、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反射”、怎样才能预防那些“反射”、常用处理材料的性能特点怎样、应用方法和效果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材料和选择“应用方法”等等,掌握了这些相对有规律的原则、条件和应用方法,就不会“盲目”了。

我说这些,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也欢迎提出反对意见和开展讨论,或者保留自己的看法。
TOP
76#

好帖,顶一下!
TOP
77#

作为小结必要的补充说明:

1、在开始的时候我已经提到:我们当欣赏音乐时,是要在远音场的位置(即2.5倍波长以外的位置),而不是在近音场的位置。
2.5倍波长以内的位置上,这个波长(频率)的声音声压就会明显变小或者“不完整”,这就是即使利用了“二次反射”仍然不能获得某些低频“远音场位置”时,这些低频就是环境的低频还原“下限”。
因为三次反射波不在听音位置,四次反射波到达听音位置时已经比较弱小了,当然(重要的前提条件)这是经过处理的听音环境的情况。如果我们让四次反射波到达听音位置时仍然足够“强”,或者说对环境不进行处理,我们是能够听到更低的低频,但是其结果,我想大家都不会喜欢这类支离破碎的声音。
2、根据箱子的大小不同,当音频低于某一频率以后,它的传播方向将是球面的或说是全方向性的。因此,我们面对的正面墙壁上将生产第一反射点,但是在正面墙壁上生产的第一反射点反射来的频率都比较低,到达听音位时其声反射路径还远小于频率的2.5倍波长,所以基本是“无效”的;再经过两次反射后,声反射路径是足够长了,但是在经过处理的听音环境里,声压也应该“衰减”得比较小了。所以,我们真正可以利用的反射点主要就是:F、G和H。

小环境里的低频还原“下限”:
A、“下限”频率波长=(箱子到G点距离+G点到H点距离+H点到听音位距离)/2.5  ;
B、频率=344m/s/“下限”频率波长(m)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78#

小环境里的低频还原“下限”:
A、“下限”频率波长=(箱子到G点距离+G点到H点距离+H点到听音位距离)/2.5 ;
B、频率=344m/s/“下限”频率波长(m)

根据这些计算,如果你的听音环境经过一定的处理,不妨用《汕头国际音响大展纪念CD》11-19轨检验一下你的系统及环境的低频下限。(从10Hz~100Hz,每Hz5秒,每10个Hz一曲)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79#

太复习了!为什没有了1/4波长理论?
我给一个简化了的公式,房间能够较完美地放出最低的低频下限。
  1000÷房间长度(m)×0.35=频率
最后编辑bjm1
TOP
80#

哈哈!没有关系,这应该是一个经验“公式”,虽然没有办法 推出里面的数据,确实很方便。但是前提条件还是要进行适当的环境处理才行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