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环境尺寸限制声音那些频率的还原(怎样初步计算你的环境里完... [复制链接]

查看: 20317|回复: 151
51#

房间大些的确有好处,处理起来也相对容易些。不过超声波和次声波其实人耳根本听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
松香兄不妨多谈谈对房间处理调整的实用性方法和方案及实例。
TOP
52#

KENTRYFO 在 2006-4-8 22:04:07 发表的内容
2.5倍波长原理外,还有个4分1波长。其实,同样对于小空间的低频重播有着极大的意义。松香味老哥所提的实践方法其实可以从更多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或加以指导的.......


4分1波长与产生共振或者驻波关系密切,对低频重播有着极大的影响,选择了需要的反射点后,其余的反射面就需要扩散、吸收等手段处理了,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多的吸收、扩散低频,保持低频、中频、高频有平衡的吸收曲线,防止“过量”的共振或者驻波产生。
本来不打算再多说了,“言多必有失”。KENTRYFO 兄提出来了,随便说一句。
TOP
53#

资料来源——[日]饭田修-大野和郎、神前熙-熊谷宽夫、泽田正三、合编;张质贤等翻译;
[upload=jpg]Upload/2006482333591678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482335715729.jpg[/upload]

开心果兄可否上测试图表照片。这样就不容易误会了。
TOP
54#

[upload=jpg]Upload/20064911464133433.jpg[/upload]
TOP
55#

松香味 在 2006-4-8 0:40:34 发表的内容
主要不是这个原因,在超声波厂附近,如果在做超声波检验,40m的距离同样可以听到18KHz左右令人烦躁的“超声波”(当然可能也包括了低于18KHz以下的谐波)。空气对人耳敏感的高频如12~16KHz的衰减没有那么厉害。


那个“超声波”应该是单频吧,且与其它的声音是不“相关”的,如果功率足够,能听到也不奇怪。

但音乐声就不同,高低频不仅同时转送,且是“相关”的,是一个“整体”,如果少了其中某个频段的声音,听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气温在20摄氏度,湿度在60%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衰减量约为:频率为12khz时,约15db/100m,频率为16khz时,约20dB/100m。这算不算厉害?
TOP
56#

当气温在20摄氏度,湿度在60%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衰减量约为:频率为12khz时,约15db/100m,频率为16khz时,约20dB/100m。这算不算厉害?

所有的声音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说“衰减”,实际上不如说是类似放射状扩散更准确。
TOP
57#

胡敏强 在 2006-4-8 17:59:41 发表的内容
房间大些的确有好处,处理起来也相对容易些。不过超声波和次声波其实人耳根本听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
松香兄不妨多谈谈对房间处理调整的实用性方法和方案及实例。


上面谈到的知识点以及根据知识点得到的部分结论;
1、小环境不适宜使用低频下潜太深的箱子。用也是浪费。
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
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
4、小环境里前后两面墙的反射是获取相对比较低的频率还原的必要利用和无奈的选择。
这些实际上就是对房间处理调整的实用性方法。对这些“部分结论”引申应用和灵活应用,就可以相对实用于不同的环境。
例如“3、小环境里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是我们应该重视利用的最理想反射点。他反射来的声音仅仅次于直达声。”有的朋友把箱子摆在环境(房间)的长边上,两侧面墙第一反射点实际上就没有得到利用,效果相对就比较差是很自然了;
再如“2、小环境解决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更为重要,否则二次反射的利用就成问题。”有的朋友就根本不重视地面和天面反射问题,基本上根本就没有处理,怎样可能利用好“二次反射”?怎么可能得到相对“干净”并相对“深沉”的低频还原?
有人不相信听音环境效果可以“看”出来,这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他了解的东西多了一些,他的“看功”就会多一些。将来他自己也会有体会,当然需要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

房间的处理和调整没有千篇一律的“样板”,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我们应该利用那些“反射”、预防那些“反射”、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反射”、怎样才能预防那些“反射”、常用处理材料的性能特点怎样、应用方法和效果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材料和选择“应用方法”等等,掌握了这些相对有规律的原则、条件和应用方法,就不会“盲目”了。

我说这些,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也欢迎提出反对意见和开展讨论,或者保留自己的看法。
TOP
58#

2.5倍波长原理外,还有个4分1波长。其实,同样对于小空间的低频重播有着极大的意义。松香味老哥所提的实践方法其实可以从更多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或加以指导的.......
TOP
59#

空气是声音的“比较”良好的“传播”介质,又是声音的“低通滤波器”,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衰减量(包括传播速度)除了与气温、湿度有关,还与大气压强、空气中各气态分子组成成分比例有关。其实一个双耳正常,有足够经验的人,把一只耳朵塞上,仍然能够判断一个声音来自的远近区别,就是依靠这个“低通滤波器”现象产生高频衰减的音色变化进行区别判断。

“根据一些图表算出。”是否可以进一步说明?
TOP
60#

松香味 在 2006-4-8 21:59:32 发表的内容
当气温在20摄氏度,湿度在60%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衰减量约为:频率为12khz时,约15db/100m,频率为16khz时,约20dB/100m。这算不算厉害?

所有的声音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说“衰减”,实际上不如说是类似放射状扩散更准确。


此“衰减”非彼“衰减”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