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High Fidelity的绝对与相对性 [复制链接]

查看: 26286|回复: 167
1#
音响High Fidelity的绝对与相对性

我们经常提及的High Fidelity “高保真”, 简单地说就是以极小的失真,换得与现场一样的真实声音。想达成这个终极目标,许多经济力量宽裕的朋友,认为自己的音响系统未能满意,就一掷千金的频繁地换器材,但始终似乎都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一些经济实力较差的朋友,会通过各种相应的调音手段,不厌其烦地左摆右放,可是回放出来的声音依然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那么,这真实的“高保真”声音真的如水中明月,镜中鲜花般的没有办法成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要弄清声音重现与现场的关系问题。

现场真实声音

我们聆听到的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由于震动频率的不同,所产生声音的高低也不同。震动快的发出的声音就高,震动慢的发出的声音就低。而物体震动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内耳,并震动我们的耳膜,使我们听到声音。由于声音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因此,同一物体发出的频率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中聆听会有明显的区别。自然界中绝对真实的声音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通过与音乐有关的乐器来举例论证:

小提琴的声音是大家最熟悉的,可是假如自己想得认真深入些的时候,却不能说出小提琴最真实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事实上,假如在空旷的、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演奏小提琴,即便手上握着的是一代名琴斯特拉迪瓦里,恐怕也难发出甜美、润泽的声音来!但自己却不能说它发出的声音不真实!因此,在不同的环境里聆听到的真实声音,也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差异,说明了在不同的环境里聆听到的真实声音存在着相对性。

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厅,如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卡内基音乐厅、悉尼歌剧院等等,由于它们的建筑结构不同、声学处理不同、残响时间不同,所以同一把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音乐厅也同样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也是许多音乐爱好者在评论音乐厅效果好坏时,有各种说法的原因,可你能判定哪个小提琴在哪个音乐厅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呢?所以,绝对真实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在现场你听到的声音也是相对的。那么,以现场听音作为声音的评判标准是否也会有失偏颇呢?

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受教.
TOP
3#

受教.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同意!
TOP
6#


故此,发烧友在关注音响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有最重要的东西——音乐。

另外,发烧友还要避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对高档(High End)器材十分崇尚和响往,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不错,音响器材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制品,在它们身上往往体现着现代电子技术、制造工艺、声音科学的最高水平。高档器材往往选用最新、最优质的元器件,手工制造的成分很大,加之产量不会太多,所以价格令人咋舌。这种高档(High End)器材的价值评定,也不能仅仅以声音音色的好坏去论价,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定工艺品的因素,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高档音响回放出来的声音表现,一般都会比较全面,声音重现的失真极低、细节也十分丰富。不同的品牌会有它们的许多独门绝技,形成自己的声音特色。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高档器材肯定比平价器材有更好的表现力与潜力。但是,关键的重点在于组件之间的搭配与较调。发烧友假如仅从某一次音展或演示的表现里,来随意评判高档器材的回放水准,事后会觉得自己的判断过分草卒。评判高档器材的回放水准,必需是经过细心品尝、搭配、挑选、调试……有时我们会发觉:良好的中等价位的音响系统,往往会超过粗心挑选和调试的高价音响系统;反过来说,高档音响经过调较搭配后,回放出来的声音效果,却是中档器材难以企及的。这就是音响系统器材档次之间的相对性。

发烧友经过聆听音乐的历炼后,较调自己的音响系统的手艺也必定日趋成熟的。由于个人喜好的听音环境、音乐风格、声音取向不同,发烧友会创造或建立了具有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的、特色的声音。

音响器材所回放出来的声音,往往被发烧友划分为「英国声」、「美国声」、「日本声」等等不同风格。事实上这种风格上的差异,说明了不同国家的音响器材,每一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音染,它是与器材生产国的文化背景,欣赏习惯相关的。

当我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声音取向,选择好响应的音响器材和唱片后,不是随意堆放、按下PLAY就能发出理想的声音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视听空间的特点,确定好摆放位置,按照一定的声音处理流程驾驭器材,逐渐将其较调出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别人喜欢的声音取向而改变自己的欣赏习惯,不能说你的音响发出的声音与别人的不同,就怀疑自己的器材不够好、较调的仍然存在缺点。而应该冷静的问问自己,这是否就是自己喜欢的声音呢?只要是能够树立正确的音响发烧观,在发烧之旅中不断积累必要的音响、音乐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调音技巧,勇于在实践中摸索、不盲目迷信专家、迷信杂志,你便会发觉在聆听自己的音响系统时乐在其中。

待续
TOP
7#

关于录音

百多年以来,录音技术就得到的长足的发展。刚刚录音技术发展初期,是还没有模拟录音机,当时的录音是记录在钢丝上的。声音的产生或是回放都是受环境影响的,而音乐厅是建筑师根据声学原理,结合自己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建造的。每个音乐厅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建筑设计师的风格,保留了建筑师对声音、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而一部音乐作品从作曲家创作完成后一直到首次演出,必须经过演奏家的排练、指挥家对该曲目的独到理解、歌唱家等等的二次创作。这种二次创作的完美性,完全取决于演奏家、指挥家、歌唱家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刻程度……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对同样的音调和节奏保留着那么多不同的演奏或演唱方式,而听众同样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再度揣摩音乐的内涵,描摹出自己心中的音乐图象。假如从音乐的演出或音响回放的角度来看,应该再加上演奏或聆听环境里,建筑师对声音的处理因素。因此,我个人认为:音乐从开始诞生的一刻开始,就派定不断地布满了人为的烙印了!

假如是使用过录音机录制演唱或演说的音响爱好者,会发觉自己所记录下一些珍贵片段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录制的声音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假如是在安静的环境录制还好,差别只是录音话筒摆放的远近,造成录音电频大小的差别吧了;如果是录制的声音来自分散在一间屋子的各个角落,回放出来的声音往往显得特别嘈杂,与录音话筒距离差不多的声音音量大小几乎一样,分不清主次。由此可见,录音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按理说,现场的一个拾音话筒,应该是最近似我们的一副耳朵,在音乐厅里也是一个拾音的点。可什么我们可以在乐器齐奏时清楚的分清各种乐器的声音,甚至可以分辨出一件弱奏乐器发出的旋律呢?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大脑,对各种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可以忽略其它同样响亮的声音而着重聆听你希望听到的那件乐器发出的旋律。但录音机没有我们大脑的这种功能,只能如实的记录下所有的声音,因此在回放时显得嘈杂不堪。

如何将各种发声方式不同、声音响度不同的乐器组成的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和谐、平衡、清晰、准确的收录下来,是录音成败的关键,也因此产生了录音师这一种职业。现代录音技术往往采用高保真的拾音话筒,采取多话筒、多声轨的录音方式,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的采集声音,然后经过录音师的重新混音,平衡各音轨的音量,使各种乐器以一种和谐精准的状态展现出来。

录音的技巧性很强,在乐队中,小提琴的声音肯定比不上小号发出的声音嘹亮,而定音鼓肯定比小军鼓来得更有气势,如何既保证各种乐器的原有声音特点,又能使每种乐器的声音清晰分辨,还要听起来更如现场般真实的确非常不易。如果没有专业、熟练的录音技术技巧、没有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理解、没有经验丰富的录音师,是无法制作完成一部复杂音乐作品的录音工作的。当今还有许多发烧录音公司推出的录音制品,录音师在录音时还要增加一定的音响效果,以突显其穿墙破屋的震撼力,准确、清晰的定位感和拳拳到肉的真实感。

另外,录音是可以反复录制的,因此无论是乐队、歌手还是录音师都可以对不满意的地方删除而重新录音,直至满意为止。而现场演出则不能够这样,它是属于一次性的买卖,如果演出时有瑕疵、演出场地有缺陷也无法弥补。因此,单就录音来说,好的录音效果可以超过现场是不足为奇的。

待续
TOP
8#


音响回放

利用音响器材播放音乐录音制品的方式,产生了音响发烧友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谁叫你喜欢上经常想聆听音乐这样的嗜好,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不会天天有音乐会让你去欣赏,想经常可以聆听音乐的话,就只好自己拥有一套音响器材播放音乐系统了。但是,经过音响器材回放出来的声音,与真实的人声、乐器发声方式不同,因而的的完美性当然会差异,也就是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近似声音的回放。

音响器材发声简单来说是通过音源:如收录机、LP、CD唱机、SACD、DVD-AUDIO,将记录在磁带、黑胶唱盘、激光唱盘上的模拟或数字信号读取出来,通过电子管或晶体管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推动扬声器各单元的纸盆振动发出声音。它是一种电与声的物理运动,与自然界由于有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大不相同,人类耳朵的敏感性、大脑里储存在案的认知标准也大不相同,总会觉得推动扬声器各单元的纸盆振动发出声音,不太自然。

不经过电子转换真实乐器的声音,完全是纯物理的振动发声,是以琴弦、鼓皮、簧片等振动,通过琴腔共鸣发出声音。音响器材系统中的扬声器的发音单元,只能通过纸盆的不同振动频率、使声音在音箱箱体产生共鸣,各展其才(不同厂家所设计及采用材料各自不同)地最大限度的模仿真实乐器的音色去还原它。现代扬声器性能,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表现的异常全面、出色,基本上可以较为真实的、将真实的声音以最低的失真还原出来,甚至连同种乐器间细小的差别也能显现。

但事实上,一件乐器的诞生是乐器制造者经过选料、烘干、定型、油漆等许多精密的工艺、积多年的制造经验才能完成的,它的声音表现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小提琴会有瓜奈里、斯特拉迪瓦里这样价值连城的名琴,也有学校里学生乐队中百元、千元的普通乐器了。钢琴也一样,既有各大音乐会显身露脸、享誉世界、价格不菲的斯坦威,也有寄居普通家庭的珠江牌。这些超级名琴哪个赶不上天价发烧器材的价值?世界上有多少乐器厂家、乐器工匠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百年都无法制造出同样或超过这些名琴的新作品,因此,怎么可能指望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器材鸣放出与这些各个种类的、价值连城的名琴一样的声音呢?因此,想经过电子转换回放出来的声音,真实乐器的声音近似也是相对性做得到吧了!根本就没法做到绝对!

这样说来,是不是可以说追求“高保真”已经丧失意义了呢?回答却是否定的。因为假如没有对“高保真”音响的不懈追求,就不可能取得声音回放、声音还原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烧友在音响发烧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住追求“高保真”这样一个发烧真谛,我个人觉得这一点相当重要,但千万不要贪婪地去追求极至,更不能追求极端!否则期望越大失望会越加大!

世界上没有任何音响、音乐不受诸多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也没有任何音响是万能的,制作者在设计制造它时,如果想表现出色的小提琴还原,就肯定会牺牲其它乐器的还原,如果说它表现全面也仅仅是相对的。所以,评价一个音响系统的「好」、「坏」,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仔细想想:自己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和喜欢音乐的风格究竟是什么。

论述已经说明,真实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真实,因此,我们在器材的选择方面也就不必苛求它能十全十美,在软件方面也不必感叹录音师在录音过程中搀杂了个人理解与技术处理等相关因素,否则很容易偏离发烧的目的,陷入不断升级、不停扬钱等自寻烦恼的事情。其实自己那套音响系统回放出来的声音的改进,所具有意义仅是在音乐性上的意义。发烧友们想到的音响越少,你享受的音乐就越多。
TOP
9#

受教育!
TOP
10#

搬个凳子坐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