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168的版主终于都全部倒下了! [复制链接]

查看: 81949|回复: 687
211#

Real 在 2005-10-7 16:23:35 发表的内容
还是末能说服我,我比的是XR邓丽君(不是国内A。。),JVC用的重制CD设备不会太差吧??还考虑到自已音源上差价(CD/LP:8/5)。而LP胜出绝对性。。。。。。。。。。


这和制作设备没关系,母带是谁着年代的久远会在音质上有损失.这不是用什么先进设备可以改变的客观情况.就是现在的复刻LP也达不到头版LP的效果,如果是相同混音版本的话.

而且XRCD其实也是某些专辑做的不错,某些还可以,某些就不一定比普通CD版本好了.
TOP
212#

felixcat 在 2005-10-7 18:40:46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0-7 18:04:25 发表的内容
老兄LP和CD用的是什么系统,能介绍一下吗?也许您的系统比我们高班很多,所以我们还未能体会到其间的妙处.


器材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的系统是很平常的配置,CD机是Sony的5ES,转盘唱臂唱头都是清一色Clearaudio的。

妙处人人都其实已经听到过的了。只不过由于对于真实声音的概念不准确或者抱着“我觉得这样才对”的态度,所以不少人忽略了这些地方而注意了另外一些地方,导致判断的基准不正确。



谈音响脱开了具体设备,恐怕不现实的.老兄的那款SONY我不大熟悉,不过我用过的SONY的音色,音质,平衡度是我用过的数码器材中最糟糕的,冷淡寡味,毫无聆听趣味.老兄能听出别有洞天,当真佩服.我用的LP转盘也是CLEARAUDIO 的MASTER SOLUTION AMG,唱臂是RUBY,唱头是BENZ MICRO RUBY.不知老兄是什么型号?

还有一点,我认为目前无论那种音响介质,都不可能还原出现场的真实的全息的声音,以音响数据,规格之高来求还原声音之真,可以说是缘木求鱼.就象想用高象素照片来替代实地旅游一样.或者说听音响的不知道能做到什么,在干什么.任何文艺样式的复制都是残缺的,不可比不可比拟的.
TOP
213#

Willson 在 2005-10-5 23:13:18 发表的内容
WILSON BENESCH “FULL Circle”


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TOP
214#

还是lichen 在 2005-10-8 1:28:01 发表的内容
如果说道“反复地泛泛而谈”felixcat肯定是第一位的,历年无数次地说LP如何如何,但又有几个LP迷听了你的言论打退堂鼓的?这也是中国特色或说亚洲特色?
我没有你们任何一个人的技术理论,针对任何一个人对我都没有好处,但我必须尊重我的感觉,我的听觉。如果错了,我自然会改正。


再回你一次。你的听觉肯定错了,因为你的描述和RCA立体声开国功臣Jack Pfeiffer的感觉是相反的。我完全相信Pfeiffer的听觉(因为我的判断跟他一致),完全不相信你的听觉。
TOP
215#

felixcat 在 2005-10-8 3:19:42 发表的内容
对,我改变主意了,我想继续看您的表演,因为我之前没预想到现代版《岳飞传》竟然这么好看。


如果说到表演的话,felixcat肯定是这里的主角。好看不好看观众说了算。
TOP
216#

Raxel 在 2005-10-8 8:53:24 发表的内容
那怎么样呢?数字手机,你听到的就不像人话,模拟手机听到的才像人话吗?

方便/降低成本和质量降低有等同关系吗?


单声道听的也是音乐,你不是也在享受着立体声吗?至于数字、模拟手机的通话质量去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问问就能释疑。

方便与降低成本和质量降低不是等同关系,是有紧密的关联。

Raxel 在 2005-10-8 8:56:30 发表的内容
那你不停的说LP好,我也没看到LP淘汰CD啊.你尊重你自己的感觉,那也让felixcat尊重他自己的感觉,大家不是平等的吗?


印象中,我是第一次聊LP和CD,不得其法见笑了。LP想淘汰CD是天方夜谭,这个我清楚的很,但这里不是谈这个问题。我极其尊重felixcat的感觉,却也可以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反过来也成立,再公平不过了。
TOP
217#

Raxel 在 2005-10-7 14:50:01 发表的内容
2.LP的动态可以达到相当大的范围,超过普通人的认识,但是LP回放时的动态受到播放设备的影响,例如唱头,唱针.以前放1812,一些调试不当的LP,经常会跳针.所以LP所能达到的动态范围,不代表你实际播放也能达到.


说得相当好。理论上来讲可以在LP上刻任意大的动态,比如说可以刻一条纹,这条纹的振幅等于LP半径(6英寸),那么我想这条纹所对应的动态可能有几亿分贝了吧?不过估计唱针刚走到这条纹的时候就身首异处了。

另外动态过大的地方,唱针播放的失真度会随之增大(除非用激光读取方式)。

所以刻片工程师会在刻片的时候强制地限制所有信号的动态,因此LP时代的唱片,动态只能有50分贝。前些年Classic Records用最新材料、最新刻片技术生产200克系列的LP,想试图把LP动态提升为70dB这个级别,但后来根据实际测试,没成功。

比比看吧,一台中低档CD机,可以不困难地达到90dB的动态。

所以对于独奏或者几重奏的作品,我有一部分是选用LP版本的;但对于大编制的管弦乐录音,我一般采用CD版本。
TOP
218#

qiguang 在 2005-10-7 17:32:51 发表的内容
上面的几位分析得很透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felixcat好象说得更多的是动态,动态是音乐很重要的要素这没错,但音响重播的音质不仅仅是动态,而且我也不认为LP的动态比CD差,在某些情况下我倒觉得LP的动态比较好。我觉得LP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信号的完整还原,从唱头出来是信号是直接对应于刻片的完整波形,刻片的信号又直接来源于母盘,没错这个过程是有损耗和失真,但还是原来那信号;而CD是怎么一种情形呢,它是用母盘的原始信号经过数码化,所谓数码化就是把完整的信号切割成很多碎片,然后在重播的时候重新组成起来,试想一下,这重组后的信号还是不是原来的信号呢?如果你说当然是原来那信号,不然是什么,或者搬出个“香农定理”出来,那我想你也只不过是根据“香农定理”了,但别忘记了任何定理也是人说出来的,就象我们现在讨论的一样。很多听过LP的人说LP听起来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信号的完整性造成的。


你说的这个和取样频率有关系了.当取样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成是连续的.究竟多少取样频率是不影响听感,同时在数据容量上是可以接受的,这的确也是一个研究课题.但像你说了,母带,制作,刻盘,到唱针,唱头这个传递过程,也有损失和失真.而你说这个衰减,失真过程,不会对原来信号产生畸变?理论依据在什么地方?就是因为你想是这样的?
最后编辑Raxel
TOP
219#



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

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quote]
felixcat朋友:
问题:
SACD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板主们还都倒上LP上呢?
他们是用血汗换来的银钱而倒的啊!!!真理何在呀!!!
TOP
22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