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felixcat
还是lichen 在 2005-10-8 2:36:50 发表的内容 他人说又有人“倒下”了,felixcat在这里大叫一声“别倒,危险!”还不够天真?
johnleeh
bw621105 在 2005-10-8 9:13:41 发表的内容 bw621105 在 2005-10-8 9:06:00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5-10-5 23:29:15 发表的内容 lp比cd好听这已是定论,无必要再争论了,但LP唱盘确实需要调整才能得到更好的音质,特别是VTA,非常重要,本人的REGA P3唱盘配BENZ MC GOLD原来唱臂高度有点低,最近在唱臂下面垫上一个金属垫,音质改善了很多,感觉像换了一个唱头。根据以往经验,唱臂最忌连接唱盘那一端过低,造成唱头那一端高而后边低。 本人认为好听与真实声音是不同的,音乐的内涵不是好听,我想应该是心里感应与共振才对. 也 就是说听到音乐旋律时,该悲伤就悲伤该兴奋就兴奋等.他的前提必须是更接近真实的声音才行.
bw621105 在 2005-10-8 9:06:00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5-10-5 23:29:15 发表的内容 lp比cd好听这已是定论,无必要再争论了,但LP唱盘确实需要调整才能得到更好的音质,特别是VTA,非常重要,本人的REGA P3唱盘配BENZ MC GOLD原来唱臂高度有点低,最近在唱臂下面垫上一个金属垫,音质改善了很多,感觉像换了一个唱头。根据以往经验,唱臂最忌连接唱盘那一端过低,造成唱头那一端高而后边低。 本人认为好听与真实声音是不同的,音乐的内涵不是好听,我想应该是心里感应与共振才对.
qiguang 在 2005-10-5 23:29:15 发表的内容 lp比cd好听这已是定论,无必要再争论了,但LP唱盘确实需要调整才能得到更好的音质,特别是VTA,非常重要,本人的REGA P3唱盘配BENZ MC GOLD原来唱臂高度有点低,最近在唱臂下面垫上一个金属垫,音质改善了很多,感觉像换了一个唱头。根据以往经验,唱臂最忌连接唱盘那一端过低,造成唱头那一端高而后边低。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8 0:34:58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5-10-7 23:54:43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某些人该好好补补课喽!SACD时代,偶觉得制版大师和音响设计师要好好研究极高频的噪声整形技术。不同的曲线带来的听感真的千差万别
felixcat 在 2005-10-7 23:54:43 发表的内容 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
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Raxel
johnleeh 在 2005-10-8 13:48:37 发表的内容 女的漂亮不漂亮,关键是自己去看,而不是拿把尺去量了,抄两个数据对比作准。
54888
johnleeh 在 2005-10-8 14:23:54 发表的内容 我早说过了,LP如果不是去追求什么头版之类,价钱也没那么高。你如果进入了一个圈子,还是比较方便找到比较便宜的片源的,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如果你不是很挑唱片公司,版本的话,我这个LP初哥都能以30元一张的价钱出个几十张给你,而且都是古典音乐,有些还是大师演奏,音效也不错,不是YLJ,我还不亏本。什么事,都得自己去行动啊,光坐着想象那什么事都干不了。
Real
felixcat 在 2005-10-7 16:22:51 发表的内容 Real 在 2005-10-7 16:06:57 发表的内容 我是门外汉!! 我一般认为小提琴在左前。。。管在中。。。号在右后还有最重要不管在什么位置,不能飘散(移)而我听到的CD系统大多数高潮一到就散乱呵呵当然不总是这样了。维也纳爱乐有时候喜欢小提、中提、大提混着然后围几圈;倍大提琴在乐队后方围一圈。比如说新年音乐会时必定是这样。休斯顿交响乐团喜欢把大提琴放在左边,小提琴左右都有。而Decca录音的时候为了适应麦克风的摆设,甚至乐队的定音鼓放在左前方,竖琴放在指挥附近的都有。根据Real朋友的描述,可能跟听音室布置有关。一个适合于聆听古典音乐的听音室不必用很多材料去装修。很多听音室的装修,体现的是视觉上的格调,但和音乐厅聆听的感觉则大相径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一些十几平米的房间,然后铺上地毯,周围和顶上都有一些调音、吸音的材料——这种房间,根本就缺乏大音乐厅的那种空间残响,所以可能更适合听流行或者一些非完全现场录制需要后期remix的录音。不过说句老实话,一般住家的房间面积,是造不出音乐厅所需要的残响的。听古典音乐录音,听音室需要一定的残响。
Real 在 2005-10-7 16:06:57 发表的内容 我是门外汉!! 我一般认为小提琴在左前。。。管在中。。。号在右后还有最重要不管在什么位置,不能飘散(移)而我听到的CD系统大多数高潮一到就散乱
Real 在 2005-10-7 16:33:09 发表的内容 1,我的房子是很可能有问题,但里也没多少吸音的DD,在有问题房子LP有优势吗??2,我强调飘散(移)是CD在我家没法克服。另外我听过大多数系统高潮一到散架。。。。。。只有音压没音质。
科研级旗舰
我爱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