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0358|回复: 320
11#

nos简直是在放P,什么不用拿核心期刊吓唬人,我受过高等教育,对这个有免疫力。有本事你在核心期刊多发几篇论文再来回帖。
说实在楼主在这里发长贴,又没有利益收入,就是为我们这些烧友充充电。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字理论的基础上,而在你在数字理论上,给楼主桶马桶都不够格。少在这里装一副唯我独醒的样子,阿呸!
TOP
12#

本人大失所望。
TOP
13#

felixcat 在 2004-11-19 14:52:49 发表的内容

绝对没有任何概率的成分。

只要您看了误差公式,一切都会很清楚的。

本不想再和这位朋友争论了,根本是对牛弹琴。但这位朋友实在是太能能装蒜了,有些朋友的思想比较容易产生混乱,所以有必要向大家澄清一下事实。我将努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以便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问题的所在,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进来。

1、没有任何一种算法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优或绝对的劣。譬如,一组由1,-1,1,-1,1,-1……组成的PCM编码,可能代表一组方型波或者锯齿型波,那么假设现在有三种算法,算法A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正弦波,算法B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方型波,算法C把这样的PCM编码解码为锯齿型波,那么,我们怎么比较算法 A、B和C 的优劣呢?显然简单的“计算公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下,算法B最优、算法A居中、算法C最劣;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算法C最优、算法A居中、算法B最劣。

2、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可能针对任意连续曲线提供一重“万能”的计算公式,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可能客观地评价这些算法的优劣呢。万幸的是,任何一种模拟量的曲线(例如音频曲线),都具有一定的数学特征,例如前面的1,-1序列如果是从音频曲线编码出来的,再假定我们已经知道多数音频曲线不太可能象方波或锯齿波那么“呲牙咧嘴”而是比较柔和一些,那么显然,这时我们“差不多”就可以知道三种算法中较好的一种应当是算法A。这里用到的数学方法是概率统计学,而上面提到的模拟量的曲线“数学特征”的取得,来自于我们声学工程师的经验。

3、从上面的讨论,朋友们已经看出了一种算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估体系的选用,与算法的用途直接相关。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算法,可以一般地优于其他对手,事实上,适合语音、人声还原的算法就不一定适合器乐的解码还原,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数学特征”。也许这也是不同品牌的CD解码器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之一吧。

先说这些吧。
最后编辑yxiao
TOP
1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5#

首先支持楼主的研究精神!
其实这里讨论的是一个纯算法的问题,不过搀杂了太多感觉的东东,只能怪楼主的“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这样一句并不新鲜的广告词!
只是一个算法的问题,就简单多了,暂时先不要考虑其他领域的东东,让这些领域的高人自己去考虑,我们就专注算法。

检验楼主的算法怎么样?比较呗!

找一段声波曲线按CD的标准取样,再用各种算法还原曲线,通用的、Hermite插值法、楼主的算法....,和原来的声波曲线一比较,不就出来了!唠叨了几十页,还吵起来了,实在是不应该呀!不过楼主也要注意时效性哦,芯片发展再快,也跟不上不计实效的算法。
希望楼主拿出这样的曲线对比!
TOP
16#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仅凭有限的几个取样点,为什么通过这些算法就能够反映出整条连续的曲线呢?——事实就这个样子,换句话说,这就是数学的威力(多项式插值是应用数学里面极为著名的例子,现在谁还说“数学不实用”呢?呵呵)。直到现在,多项式插值算法的研究仍然是计算数学里面的一个极为热门的话题。比上述几种插值法更加厉害的算法肯定还有,这里限于篇幅原因就不再多说了。

多项式插值需要的运算量不小,所以据我估计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当时的芯片技术水平还远没达到这个要求;就算是现在,假如不依靠硬件直接实现,用软件来进行实现的话,这也不是太轻松的事情,比如说在运行Unix平台的,采用双450MHz Ultra SPARC II的CPU、2G内存的Sun 220R工作站上进行CD格式数据规模的12次Hermite插值运算,所需要的时间仍然赶不上CD播放所要求的速度),所以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性能好的D/A转换器要这么昂贵了——高性能的芯片的成本是不便宜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也是CD格式历来所被批评的:在制作的时候,也就是A/D转换,有一些电平值处于某两个二进制数之间,这个时候转换器要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近似值,这也是产生误差的一个根源。

(未完待续)
TOP
17#

按这个讲法,是否以后我可以用电脑来当音源?
TOP
18#

不知楼主能否说服LP发烧友?
TOP
19#

felixcat 在 2004-11-16 17:16:14 发表的内容
不敢发烧 在 2004-11-16 17:08:43 发表的内容
按这个讲法,是否以后我可以用电脑来当音源?


假如阁下的电脑的声卡的电路保证避免电气误差,并且能够编出运行速度足够快的程序,并且能够杜绝机箱里面其他不必要的干扰,原则上来讲,可以。

其实,现在CD的制作流程里,基本上是首先是把混好音的母带转换为数码数据(这时这对数码数据是一个完整的大文件),然后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硬盘里(别害怕,硬盘的读写纠错方法保证没有错码的——除非硬盘有坏道),把曲目分隔划分好,然后再刻成玻璃母模,再送去压片场制造的。


如果以后唱片公司能以这个“硬盘里数码数据”出唱片就完美了,无需刻母模压CD、抓轨等损耗。
TOP
20#

耳朵是耳朵,数据是数据.只有听了才知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