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弃贵价HI-END两声道,尝试接受平价AV吧 [复制链接]

查看: 30956|回复: 201
131#

james_0075 在 2003-4-17 17:19:33 发表的内容
大家的情绪太激烈,以至讨论的内容有点离题。
还是暂缓一端时间,设法亲自尝试一下,再来交流为好。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要被多声道的要求卡住。如果这样,就会畏缩不前。也无法得到尝试的快乐。想想我们自己刚刚开始走上发烧不归路时的情景吧,有谁是满足了两声道对器材、线材、环境的所有条件才中毒的?没有吧。


还是一个钱字,CAV之类的虽然便宜,我也不会买。新的多声道音乐格式很又诱惑力,但是要达到一定水准,价格不菲。如果投资同样的钱,十万以内多声道肯定不如双声道。但我决不排斥多声道,应为这是今后的方向,但是至少准备20万以上,我才碰它。若我有钱,以后我一定弄一套MARK LEVINSON的SACD配上他一家子的功放,再用一圈丹拿。
TOP
132#

多声道的器材要对应多声道的软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LW兄说的2W胜18W是指在重播多声道方面吧?普通CD是两声道录音制作的,本身并不包含多声道信号,硬是要从中分离出多声道来是不是强人所难?况且这样分出来的多声道也不是真正的多声道。把多声道信号压缩到用两声道播出来,当然比不上用回对应的多声道了,但是把两声道的信号硬是人为的处理成多声道播出来的效果会是如何,我相信绝对比前者更差。各位持不同意见的DX应该也就是这个意思。上一贴开头那些大人物所说的,其实应该是指在未来多声道软件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好时(这是他们对软件未来发展变化的一致预测),用平价的相对应的多声道器材重播多声道软件,在音响效果方面很容易超越如今的贵价两声道HIFI重播两声道CD的效果。这点暂时我还是认可的,但是在涉及更深一层的音乐演绎和内心共鸣上能否有同样的效果则不敢担保。把那些前提限制条件都忽略掉了,怎么能说服人呢?
TOP
133#

leslie 在 2003-4-17 10:23:22 发表的内容

11人才够一支球对哦。是啊,难道你要让100个越南队员和阿根庭11人踢吗?足球只是进球吗?立体感很重要,你可以每声道花100元去买200个声道,实现你的 2万元系统,那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你还是得承认每一个声道的重要性哦。
[/quote]这就是多少才是好的问题。以你为什么不听单声道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不用阿根庭的5人踢英格兰的11呢?道理不是你用越南的举例一样吗?
你认为2声道足够,多昂贵的1声道不足够,我认为5.1才够,当2声道不足够时,花多少前多昂贵都没有用,都是一样的道理。
立体重播优势只是一个方面,你贴的20要,很多都是多声道的强项,我没有全部说明罢了。
TOP
134#

leslie 在 2003-4-17 11:58:58 发表的内容
足球不只是进球,还有个人技术哦,呵呵,如果你连比喻都看不明白,而去咬文嚼字,那我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可我还是要说。
为什么世界杯不给技术好者发奖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进球的基础也,而不是目的。
另外,你贴的20要已经过时,找一找新出的多声道音响20要贴给大家参考吧。
否则,当全世界都在几乎转产多声道器材时,我们还在死抱两声道不放。
TOP
135#

LW 在 2003-4-17 14:06:14 发表的内容
刘汉盛听过的组合比我吃米还多,买他的杂志的朋友比我见过的人民日报还多,不相信在广大发烧友之中拥有崇高或江湖地位的他和他的杂志,难道相信你?
有根据刘汉盛大侠的推荐配置器材,是马记SACD机,和路遥的多声道前后级。另外还有一台马记的17SA(两声道)。讲来有什么用,我用CAV又如何呢?

对不起,刚漏看了这段。
你介绍的器材很好啊,只不知它们要多少投资?对于月收入3000元以内的烧友如何,算不算平价?
我也一直没有否认刘前辈的江湖地位,只是你听他的,难道所有人就必须都听他的,把他老人家讲的话仅作参考不行?我也没要谁信我,信谁是每个人的自由,我还自知水平高低深浅。但我也决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别人,不会因为信奉某医生或大侠的话,就把它当圣旨,要别人跟我一样的顶礼膜拜。
另,假如你真用CAV,那是别当别论的事了,相信谁也不会跟你探讨这么久。探讨不是一定要分出对与错,而是要把道理讲清!--你好象还不懂这个原则。
TOP
136#

James_0075 在 2003-4-17 14:25:11 发表的内容
11FYF兄,100多片DVD都是原装正版的吗?如果不是,会把你自己带如歧途。我的意思是,决不能用D版来检验系统。
另外,你选择两声道没错。两声道可以向AV5。1声道发展,也可以向SACD多声道发展。
至于理论上5~100KHZ的要求,可以先忘了它。

James_0075兄,如果当时的 DVD都是原装正版的,就不能叫“要入门”了,而是比我现在烧了,你太抬举我了,不敢当。呵呵
我想有朝一日我也会玩多声道系统,而且可能比LW兄的器材还够班,但那是后话,因为好的多声道系统绝对建立在好的经济基础上的,而绝不是什么平价AV就能出来什么仙乐(平价AV能出来仙乐是骗未入门的烧友的)。目前我还没能力做到。
TOP
137#

    LW兄,你的贴子之所以争议这么大,完全是源自你提出的:“多声道能轻易大败两声道”,“放下先入为主的思维,放弃HI-END两声道,尝试接受平价的AV潮流吧。”
这是你的原话,放弃hi-end,接受平价av的提法很有新意,如果平价av真的能胜过hi-end,要真遇上这种既省钱,又利耳的好事,那我们发烧友友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你的理由还不够充分。
    我想知道在音响二十要中那几个方面av占了上风?记住,你的提法是平价av,至少投资应该不会在双声道之上吧。但是我看你在辩论中逐渐将概念偷换为新的sacd和dvd-audio上,这真的很矛盾,我们知道平价av和多声道纯音响系统不应该是一回事。平价av用的什么喇叭?两个主声道,一个中置,两个后环绕。五个音箱并不要完全相同。sacd用什么喇叭?要求6个指标一样的音箱,即如果你前方用的是b&w 804的话,那么你至少需要5个804围绕在周围,头上还有一个怎么放也是问题。后者是在双声道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技术,当然各方面都优于双声道系统,但是投资也是数以倍记。你用多声道的优势佐证“应该推广平价av系统”,本身就有些搅混水的意思。而且,对于你翻来覆去提到的曹医师的事例,这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因为我可以举出更多的发烧友抛弃了av而转向hi-end系统。
    对于你一会儿提倡av“平价”的优势,一会儿又摆出dvd-a在声音上的优势,难怪hi-end会在你的口中落荒而逃了。
    如果按照你的说法,用上平价的av系统,听蔡琴的机遇,会听到什么呢?在野地里,一群群蟋蟀围着你叫个不停,真是身临其境。可是当有发烧友听信后买一套回家,会听到什么?是一群很模糊的蟋蟀叫声围绕在你的周围,好像是从低地下发出来的,又或是都带着口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系统的解析力不够,想听得清楚些吗,OK,请扔掉平价av的喇叭,换上贵3倍的喇叭。这就是为什么发烧友只用两个喇叭,因为我们只有这么多钱。
TOP
138#

11fyf 在 2003-4-17 10:35:25 发表的内容
[quote]LW 在 2003-4-17 10:17:26 发表的内容

不让我们学习原文,焉知你传达的精神无误?
也许打败你的6W无需2W,1.9999W就成了。你没见过,并不等于没有。想看多点书,花钱去买吧。要想考究是不是原文,自己查资料吧。我看你根本就没听过纯正的多声道音乐。不要在这里一味的不相信。我以前已经罗列了一大堆多声道系统器材,你都说过“这样的多声道系统我切实没听过“,怎么又要罗列啦?
TOP
139#

11fyf 在 2003-4-17 9:50:40 发表的内容
LW 在 2003-4-17 8:53:41 发表的内容
不单仅曹医生有这样的观点,道说2万打败18万就是2万打败18万?1.9万打败18万不成?,2.5、2.6、2.7万打败18.5万不成?或者15万仅仅万打败18万不成?

另,LW兄,叫你列出让你满意的多声道系统清单和报价以及它所胜出的系统清单和报价,你为何一直不愿提供?
为什么要我罗列一套出来呢?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市面很多嘛,你可以自己组一套。
如果你怀疑我是在说大话,我没必要在这里提供原文。
TOP
140#

自从1958年出现了商品化的家用双声道立体声音响系统以来,由于可以获得一个位于听音者前方的二维声场,就像坐在音乐厅的座位里欣赏舞台上乐队的演奏或演员的演唱,所以它作为纯音响标准格式而延续至今。

  在前段时间家庭影院风靡一时之际,很多人十分担心纯音响的前途,然而传统的双声道Hi-Fi音响并没有在家庭影院的热浪中消亡,最近以来反而略有升温的迹象,君不见百元以上一张的正版CD碟十分热 销就是很好例子,而国内外的硬件生产商也不失时机地推出许多Hi-Fi器材供发烧友选购。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国产影音器材大展"上多数厂商和参观者对Hi-Fi器材更加关注,而家庭影院似乎没有往日那么热闹了。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台湾音响界名人刘汉盛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的AV族必然有很大的比例成为音响族。没有一个人会每天看影片而不厌烦,但是很多人可以每天听音乐而不腻。音乐带给人是轻松的,是抒解压力的,是可以在做事时同时欣赏的,而这些特性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只要AV看腻了,自然就会转到音乐来,这就是商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