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弃贵价HI-END两声道,尝试接受平价AV吧 [复制链接]

查看: 30952|回复: 201
101#

多声道AV要搞好,涉及到各声道的平衡、相位、选择等等问题,比两声道HIFI要难搞得多,除非你不想真正搞好,但求有声出就OK。所以我是不会去搞的了,两声道都还没搞好就去搞多声道?台湾的那个曹医生玩HIFI的本事和经验是没多少人可比的,拿他来作证明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TOP
102#

      关于曹医生的报道文章,我也看了,我个人的意见是:HIFI发烧友追求的是什么?HIGH-FIDELITY,是高保真。AV发烧友追求的是什么,是夸张的音效,是那些在耳边飞来绕去的声音带来的新鲜感,是子弹从背后射过来的刺激感。两种追求的目标不同,当然对器材的要求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一两千元的AV系统也会给人带来“酷比了”的听觉“享受”,而音乐发烧友却为万元的器材还无法演绎小提琴的飘逸、钢琴的宏大而愁眉苦脸。如果用廉价的AV系统挑战双声道的高保真系统,最多只能获得一些虚假的现场感,为什么,因为有限的资金分摊到线材、喇叭、功放上后,能得到清澈见底、细节毕现的音效吗?能得到下潜很深而有控制力的低频吗?能得到富有魅力、婉转而绝不发蒙的歌声吗?如果不能,那么这种环绕的现场感能给我们真实的现场感受吗?


    纵观曹医师的发烧报道,我并没有看到作者写他听交响乐的感受,而是“听了好多DVD Video 音乐, 眼睛盯着美轮美奂的岛国风景……”,观看了“日本BS电视的水乡之城-威尼斯的风景介绍片”,“ 随着小船游城, 所有的声响与定位跟着画面角度精准的在各声道转换, 细节之多引人入胜, AAC音轨实在非常出色, 那一些威尼斯城的声音栩栩如生, 不管是街道上人们的交谈声, 小孩子打球时的弹跳声, 船桨滑水的声音, 风吹动的空气声, 配合着精致的大画面, ……”,还有“录制的抢救雷恩大兵”,这能说明多声道适合放古典音乐吗?好像只不过在抒发纯粹的感官刺激。
    再看作者写道:“MX5000快速纯净的低音尽显无疑, 我也曾在杜比实验室看过雷恩大兵, 他们用的是S150P的专业版2510P 加上更昂贵的Tag Mclaren AV32R前级, 但是效果还不及现在我听到的临场感, 滚烫的子弹空气声杜比那里显的很火热, 曹医师这里则多了一份稳重与结实. 或许你可以对曹医师所调教出来的音色提出看法, 但是我想你不可否认这样的效果听了令人感动, 随口说鸡蛋里要挑骨头很简单, 但是把真的鸡蛋端到你面前要你动手挑出骨头实在难上加难。”原来,可以比杜比实验室的效果还好,子弹的空气声还能多一分稳重和结实,我只能说佩服佩服。
    文章中还有一处“ 先不谈DVD Audio与SACD这类高精度录制的音乐, 就以最简单的DVD Video音乐片都能有超过CD片的采样频率”,无怪乎作者这么热衷于欣赏风光片,原来CD比DVD VIDEO也不及,他难道不知道DVD VEDIO采用了有损压缩吗?
    也许曹医师确实做到了20万战胜180万,但这是在曹医师武装到牙齿的地下发烧工厂里比较出的,而且到了一定档次的器材,搭配好的低价(相对而言)系统战胜更高价的系统并不少见,有时候一根线也能让百万系统只有十万级的表现。何况与听众的取向有关,如果比环绕感的话,两声道甘拜下风那时自然。也许换作我,我更愿意得到曹医师弃而不用的MBL全套组合。
TOP
103#

那篇文章不是曹医师写的,其实不能代表曹医师自己的观点。作者是MK的大陆总代理
TOP
104#

leslie 在 2003-4-16 10:15:43 发表的内容
LW 在 2003-4-16 10:05:32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3-4-16 9:42:09 发表的内容
有点乱 在 2003-4-15 23:31:14 发表的内容
不知
是哪两套啊?
首多声道系统只用去听两声道,当然比不上“专业”的两声道系统啦。

比例缩减是不正确的想法。

按你的意见,应该如何理解曹医生“20W轻易打败180W”这句话
TOP
105#

LW 在 2003-4-16 10:50:09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3-4-16 9:57:53 发表的内容
首先可以继续美妙的2声道,再添个环绕解码如DTS EX的 解码前级,那么力大无穷的2声道后级可灵活的用在5.1或6.1或7.1的任意2个声道。其余的声道工作就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力大无穷的双或单声道后级购买,再购买相应的中置和后中,后环,侧环,低音炮。你说可以吗?这些都可以分步进行。或者把原先的喇叭做为环绕,中置都可以,只要有钱买更好的,相当灵活哦,其中玩的乐趣可也是无穷啊。 该你说你的两万系统升级篇了。

嘿嘿,你的升级,只不过是在数量上将两声道变成多声道之所谓“升级”。而且同样离不开你所称的“廉价多声道前级”。
看来我原有的多声道无需升级啦。因为本身已经是多声道的了。
顺便提醒一句,今后增加的后级,必须是同一型号、品牌或音色一致,否则花钱不讨好,音箱也差不多同样道理。两声道“升级”到多声道,不只是量的问题。

你的那套多声道系统可以告诉大家吗?任何类型的产品都有高低端的分别,这点你不反对吧。把我说的都驳斥一遍吧,呵呵。
TOP
106#

说实话,我真想知道能打倒18W二声道系统的2W的多声道系统是怎么配置出来的,如果真有这么神,我立马再买一套,好歹这2W块钱还是有的。
TOP
107#

不知LW兄打败18 W的两声道的哪套多声道是听两声道打败的还是听多声道时打败的?听的是否同一张碟?
       以上问题纯属请教绝无挑剔成份
TOP
108#

scfan 在 2003-4-15 16:13:06 发表的内容
LW 在 2003-4-15 14:42:26 发表的内容
合并机。

2万的多声道可以升级到更好的多声道,请问怎么升,把喇叭扔光吗?把廉价多声道前级也扔掉吗?把没力气的多声道后级也扔掉吗?

先请你说说如何把昂贵的2声道前级、力大无穷的2声道后级怎么升级吧。
TOP
109#

对于多声道与立体声之争, 本来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我没有多声道系统,
立体声也只是2万的配置. 但我不相信2万的多声道系统可以好过我的
立体声系统. 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理论上多声道的优势是否建立? 不说真还是美之争, 就说还原真实的音乐, 首先是,什么是真实的音乐? 你听到的是在音乐厅指挥位置的音乐, 还是第一排的位置?录音技术是否可以满足要求?这里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 记得当初EMI发展四声道技术,差点破产, (现代音响技术)上有专文争论,建议谁贴到网上来看看.
2.    更主要的是,我认为100%的还原是不可能的,在局限条件下(主要是金钱),即使多声道真的优于立体声,是把钱投放到更好的喇叭,功放, 音源上去还是多弄几个喇叭, 复杂的功放,以获取所谓的反射感?
3.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无穷多声道才好,这样才能做到100%还原, 但代价呢?可能吗?立体声不是最好的, 但是在目前的局限条件下最有效率的, 性价比最高的.

所以坚决支持LESLIE.
TOP
110#

那我可就等着你投入平价多声道的怀抱,我来捡你的“过时”系统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