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或许虎头蛇尾,居然歪打正着?小摩*写*真*八*号*的发现及给厂家... [复制链接]

查看: 52978|回复: 93
11#

10、
粗略测量、估算尺寸后,动手剪裁、切割。
5厘米厚度的聚酯纤维吸音棉,很不好切割。本身手艺有限,工具又不趁手,什么尺寸精度、整齐美观就顾不上了。切割出来的尺寸,安装如果发现长了点,就取出来剪掉一截;如果短了点,就再剪一块补上。宽度也无法保证一致,比如一块30厘米宽、60厘米长的吸音棉,宽的地方31厘米,窄的地方28厘米。幸好是在音箱内部,平时看不见,只要管用就行了。
新增的5厘米吸音棉直接加在原来的吸音海绵上,不用粘贴,剪裁尺寸略大于内部空间,靠吸音棉自身挤压产生的力量安装。结果发现相当稳定、牢固,正常使用、搬动,不会产生变形或脱落。

低音箱体内部一共有六面,对四面进行了处理:
左右侧面: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宽30厘米、高60厘米
下部底板: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深30厘米、宽20多厘米(挤压进左右侧面的吸音棉之间,产生固定作用)
顶部隔板:增加的吸音棉大概是宽、深20多厘米(同样挤压进左右侧面的吸音棉之间,产生固定作用)
前面板:未处理(有喇叭及连线,不好处理)
后面板:未处理(有倒相管、分频器、喇叭连线,形状复杂,不好处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2#

11、
先处理左侧音箱,再处理右侧音箱。
前后两个小时,终于完工。
有点疲倦,有点受伤——是真的受伤,还是两处:右手被剪刀磨出一个大血泡;往第一只音箱内装吸音棉时,不慎碰到低音喇叭,喇叭从凳子上往下坠,第一时间本能地伸手去抢救喇叭(其实有喇叭线连着,应该掉不下去的),用力过猛,结果右肩轻度拉伤。所以,后半场是带伤工作,右手、右肩都不给力,没有心思去拍照,本帖只好无图无真相了。

老同志了,比较淡定,并不急于马上检验效果如何。安装好喇叭螺丝之后,不慌不忙,把喇叭和音箱表面用毛刷、绒布清理干净。打开全套系统热机(特意把数字转盘、解码器和前级的6只电热杯垫都开到最大50瓦,快速加热升温),然后收拾杂物、打扫房间、拖地,再去冲凉,晃荡一圈大概半个小时,前端器材温度升温到42度左右,这才开始试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3#

12
从原理分析,低音箱体内部增加了大面积、高密度的厚型吸音棉之后,箱体的局部震动和整体振动都会减小,产生正面效果。有两点预期:
一是低频会有改善,应该是量感略有下降,但质量会有提升。
二是系统的解析力会有一定的改善(箱体震动减小后,中高音喇叭受箱体震动的影响减弱,更为稳定、清晰)。
当然,这只是预期,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耳听为实。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4#

13
首先是检测低频改善的效果,所以选了一组非常喜欢、非常熟悉的低频较重的唱片:
盖瑞.卡尔的低音大提琴低音提琴--发烧天碟精选和Super Double-Bass(16X44.1WAV)
RCA鲁宾斯坦:肖邦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24X176.4FLAC)
RCA鲁宾斯坦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葬礼奏鸣曲)” (16X44.1 WAV)
RCA 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4X88.2FLAC)
RCA斯托科夫斯基 狂想曲(24X176.4 FLAC)
喜多郎“古事记”(24X88.2 FLAC)
朱哲琴《黄孩子》中的《吹箫人》(16X44.1 WAV)
(因为是测试效果,需要不同曲目检验,所以是选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5#

14
播放过程中多次用手摸音箱外表(正面、背面、侧面和顶部),发现箱体震动确实明显减小了,减小幅度超过50%,大概有60%吧!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凭记忆,感觉箱震依然比当年使用的唯美六号还是要大两三倍。(说明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只是有所改善而已)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6#

15
花了一个多小时专门测试低音部分的变化,效果相当明显:
1、低音的量感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这好像不大科学,当天没有在意,但接下来两天被这个问题困扰,失眠了两个晚上!)
2、低频的清晰度明显提升,低频层次感、分析力上了一个台阶。
3、低频瞬态有一定改善,速度略有加快的感觉。
低频部分的改善大,属于一耳朵可以听出的差别,主观量化改善程度大约10%+。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7#

16、
接下来测试解析力与音场、定位方面的变化
选用了一些熟悉的信息量大的曲目:
A Journey Into Stereo Sound(火车头),很经典的试机碟,选听01. Train Sequenc, 10. Ceremony Of The Keys(16X44.1WAV)
莫扎特 单簧管协奏曲、单簧管五重奏(24X88.2 FLAC)
朱哲琴《央金玛》中“六世**喇嘛情歌” (16X44.1WAV)
朱哲琴《阿姐鼓》中“羚羊过山岗”(24X176.4 FLAC)

这方面的改变也比较明显,似乎信息量没有增加,但背景更干净,所以更容易识别,有点像在同样焦距下用定焦镜头取代变焦镜头拍摄的照片。
音场、定位表现基本没有变化,但结像更凝聚、清晰,声线也收得紧一点点。
这方面的改善大约是5%+,但不到10%。

当天试听到晚上十点,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关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

17、
第二天(周一),开始正常的聆听欣赏,都是平时常听的曲目:
RCA鲁宾斯坦 肖邦“夜曲” (16X44.1 WAV)
莫扎特第24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24X176.4 FLAC)
DG 吉列尔斯 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16X44.1 WAV)
RCA 海菲茨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24X176.4 FLAC)
DG 吉尔•沙汉姆 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6X44.1 WAV)
人声只试了试陈洁丽的《忘了自己》、《玫瑰心事》和《春天年年到人间》(青燕子)(16X44.1 WAV)


五六个小时下来之后,总体感受如下:
1、    由于低频量感增加(!)、分析力提高、瞬态改善,风格从中性偏儒雅含蓄变得中性偏雄浑大气,整体气势有较明显的提升,有了绅士宝10吋低音该有的样子(这点稍后从两个方面详谈)。
2、    由于箱体振动减小,中高音喇叭受的负面影响下降,信息量虽未增加,但细节更容易识别,显得更清晰。
3、    能量分布重心稍有下移,整体感觉更稳定。
4、    低频是声音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吸音、减震带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低频,而是多方面的、整体的改善。

综合评价改进幅度大于5%、接近10%,大概在8%左右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

18
花费成本极其低廉:
使用5厘米厚1米X1米吸音棉一块(不到30元,还剩余了20%)
损坏美工刀一把
剪刀被磨钝
附加成本:右手血泡一个、右肩拉伤一次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

19
这次打摩事出仓促,很简陋很粗糙,跟计划的不一样。如果按照设想的低音箱体内增加10~15毫米橡胶垫+30~50毫米高密度聚酯纤维吸音棉的方案,在加工精度高的前提下,猜测能将箱震减少80%左右(要求达到杰作唯美六号那种箱震水平就足够了),改善效果应该更好,估计能提升12~15%。
至于升级喇叭连线的效果,取决于选择的线材、投入的多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后续的摩改做不做呢?不好说,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再接再厉,也可能半途而废。
佛系摩箱,很可能虎头蛇尾、到此为止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