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283848586878889» / 1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37953|回复: 1950
851#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9 11:08:00 发表
说你半桶水你真的就半桶水。
你有没有考虑过侧滑力从外圈到内圈是发生变化的呢?
你上面那个图已经很清晰地反应出来了。
说你照猫画虎,还真的马上就原形毕露了。


外圈至内圈的变化也只是侧滑力的大小。它也是在12dB的抗侧滑力足以包括的了。人啊,好心传给你知识,不说声谢谢倒也算了,还骂人。你真该被骂!

我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懂些什么!狗屁不懂,还要满口喷粪!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29 11:16:29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52#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10:59:00 发表
这个测试点的信号在外圈,如果你没有弄懂侧滑力从外圈到内圈变化的方向,你根本就无法满足内圈对抗侧滑力的需要。


好!我这再教你一招。我做大学教师时是系里最年轻的。我不在意免费传授知识。

在Kogen文章中也讲到。振幅速度会导致侧滑力增大。也就是说,针的摆动越大,侧滑力也越大。针尖摆动越大,也就是音量加大。这个测试LP上那段信号虽只是315HZ,但它是从0dB上


你还是大学老师?
真替你的学生感到担忧!
下面是我在+12db时测出的波形,你说这算是调好了?
QQ图片2014032809103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9 11:22:12 上传)

QQ图片20140328091038.jpg

QQ图片2014032809105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9 11:22:12 上传)

QQ图片20140328091050.jpg

TOP
853#

回复 851# redsox 的帖子

还真变成游乐场了,哈哈。
我已经截图,你是修改不了了。
TOP
854#

象你们这些人,不要说做我学生,连个门都进不了。学到就好,你大概不会忘记你要看单声道在两声道中的输出来调抗侧力?是我告诉你这不行。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55#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11:27:00 发表
象你们这些人,不要说做我学生,连个门都进不了。学到就好,你大概不会忘记你要看单声道在两声道中的输出来调抗侧力?是我告诉你这不行。

你又气急败坏看漏眼了,你闹的笑话真是罄竹难书哦。
我已经说过是+12db信号了!!!
看清楚了,是314Hz信号,连示波器都不会看,还不承认是照猫画虎!
测试碟上单声道的信号是1KHz呀,别又看漏了眼!
TOP
856#

正是你说过要用这个测试碟上是1KHz呀单声道的信号来测抗侧滑力!蠢的不可思议!我说不行,是我告诉你应怎么测,现在学到了就可以了。这样贫嘴有意义吗!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29 11:41:0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57#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11:39:00 发表
正是你说过要用这个测试碟上是1KHz呀单声道的信号来测抗侧滑力!蠢的不可思议!我说不行,是我告诉你应怎么测,现在学到了就可以了。这样贫嘴有意义吗!

你在这里还想修改我的话?
1KHz单声道信号,以及A面的第二第三段信号是调天顶角的,不在本贴讨论范围。
调整抗侧滑力他也会产生变化。
黑胶系统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坦白告诉你这个照猫画虎的“老师”,就算在这里+12db能够得到完美波形,都不能代表他到内圈就能准确,放一次1812就知道了。
必须调整悬挂锤的矢量角度重新再调,才能满足内圈对抗侧滑力的要求。
如果你使用的是外圈小内圈大的抗侧滑装置,那就永远都调不好。
还有你为唱臂加装的抗侧滑力的方式,也永远都不会调得好。
TOP
85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8 23:55:00 发表
变动超距这红线怎么可能不变?图也不用画了,给你两个提示。

1.这条红线必须与两个零点相交。超距变了,零点位置变了,这红线必然变。

2.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变化超距,看看这红线位置是否变化。

再加点,再看看平均循轨误差是否有变。这样就很清楚了。

本来已画好图了,不用花多少时间的,但想想没必要发了,因为理解的话根本不用看图,不理解的话看了图还是不能理解。。
我是估计你还未能理解这条红线是如何定义出来的,它的定位只跟轴距和补偿角有关,两者不变的情况下,红线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超距的改变是不会改变轴距和补偿角的,改变是的有效长度而已。红线上的任何一点分别与唱臂支点和唱盘轴心相连,其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就是90度减补偿角的值,这意味着唱针在这条红线上运行的话,循迹角度的变化为零,是一条理想的循迹曲线。超距的变化带来的后果是超距弧线与这条红线相交产生两个不同位置的零点,你将零点变化的因果关系搞混了。
零点的概念应该清楚吧?支点臂加上补偿角后,唱针在零点位置与音轨圆弧成90度正切,循迹误差为0,这条红线正是在没有补偿角的情况下定义出来的所有零点的合集,可以称之为“零点曲线”,如果唱针能沿着这条线走的话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两个零点外,其他点与唱臂轴心都不在同一半径的圆心上。
因为支点臂必须要有补偿角再加上超距设置才能正常循迹,但超距弧线与理想的“零点曲线”最多只能有两个相交点,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将超距弧线尽量接近“零点曲线”,将误差变化尽量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所以这条理想的红线尽管不能实现,但它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标准。
以上是我的理解,阿杰可以来确认一下,如果我说错了,那说明我也未能吃透。。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859#

本来已画好图了,不用花多少时间的,但想想没必要发了,因为理解的话根本不用看图,不理解的话看了图还是不能理解。。
我是估计你还未能理解这条红线是如何定义出来的,它的定位只跟轴距和补偿角有关,两者不变的情况下,红线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超距的改变是不会改变轴距和补偿角的改变是的有效长度而已。红线上的任何一点分别与唱臂支点和唱盘轴心相连,其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就是90度减补偿角的值,这意味着唱针在这条红线上运行的话,循迹角度的变化为零,是一条理想的循迹曲线。超距的变化带来的后果是超距弧线与这条红线相交产生两个不同位置的零点,你将零点变化的因果关系搞混了。
零点的概念应该清楚吧?支点臂加上补偿角后,唱针在零点位置与音轨圆弧成90度正切,循迹误差为0,这条红线正是在没有补偿角的情况下定义出来的所有零点的合集,可以称之为“零点曲线”,如果唱针能沿着这条线走的话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两个零点外,其他点与唱臂轴心都不在同一半径的圆心上。
因为支点臂必须要有补偿角再加上超距设置才能正常循迹,但超距弧线与理想的“零点曲线”最多只能有两个相交点,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将超距弧线尽量接近“零点曲线”,将误差变化尽量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所以这条理想的红线尽管不能实现,但它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标准。
以上是我的理解,阿杰可以来确认一下,如果我说错了,那说明我也未能吃透。。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4-04-29 16:54:20
TOP
860#

"mylp"老兄对红线的由来解释得非常清楚了,确实如是..... 可以稍为讲讲 "而超距的改变是不会改变轴距和补偿角的,改变是的有效长度而已" , 尚有一点模糊...主要未搞清楚 超距,轴距,有效长度这几个基本概念.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