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182838485868788» / 1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37952|回复: 1950
841#

回复 840# redsox 的帖子

为伟大的翻译鼓掌!
可惜你只会翻译,并没有弄懂。
TOP
842#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9 10:03:00 发表
比较唱臂在不同区域抗侧滑力的大小变化,和正确调整抗侧滑力是两码事,你自己分不清楚没关系,但可不要误导人哦。
测试碟上只是某个范围的抗侧滑力检测信号,但我们必须先要弄整个唱片信息范围侧滑力的变化,才能使唱针更合理地循迹。
否则只会像你这样照猫画虎,只能调准某个范围而不是全部。
而且我只证实了你的观点只是抄袭,你自己根本就不会测试。


我到是很有兴趣听听你们这些所谓的玩LP的老手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是因这个信号只是个315Hz的信号?这是一个没有涉及其它频率的信号?请回答。

同时,你说范围是指侧滑力大小的范围?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29 10:34:54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4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9 10:15:00 发表
为伟大的翻译鼓掌!
可惜你只会翻译,并没有弄懂。

既然你这么喜欢邀功,那我就用你的图来证明你只是照猫画虎。
从图中可以看到侧滑力是从外圈最大,到3.5英寸的地方最小,再逐渐增大。
变化幅度达到了25%。
图上标注的两个公式似乎可以推导侧滑力变化的过程。
第一个是标准的正切公式,肯定好理解。
第二个嘛看上去很复杂,其实说穿了就是唱针在弧线循迹时一直在变化的角度。
前面已经证实过了,在合理设置超距的情况下,循迹角度变化低于2度(甚至更低),如果摩擦力从外圈到内圈不发生改变的话,这个变化的角度能支持侧滑力变化25%的幅度吗?
083708ut4dtd9iyy9p11u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9 10:36:50 上传)

083708ut4dtd9iyy9p11u4.jpg

TOP
844#

建议两位别.........................
不如各自把几大厂的臂测一下实际侧滑和抗侧滑机构设说一说,不是更有益
!!!
TOP
845#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10:26:00 发表
我到是很有兴趣听听你们这些所谓的玩LP的老手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是因这个信号只是个315Hz的信号?这是一个没有涉及其它频率的信号?请回答。

同时,你说范围是指侧滑力大小的范围?  

这个测试点的信号在外圈,如果你没有弄懂侧滑力从外圈到内圈变化的方向,你根本就无法满足内圈对抗侧滑力的需要。
TOP
84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9 10:37: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9 10:15:00 发表
为伟大的翻译鼓掌!
可惜你只会翻译,并没有弄懂。

既然你这么喜欢邀功,那我就用你的图来证明你只是照猫画虎。
从图中可以看到侧滑力是从外圈最大,到3.5英寸的地方最小,再逐渐增大。
变化幅度达到了25%。
图上标注的两个公式似乎可以推导侧滑力变化的过程。
第一个是标准的正切公式


这没有争议的。我以前就说过。这个变化的存在,故不存在动态抗侧滑力。那这个变化和那段信号的关系是什么?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47#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9 10:39:00 发表
建议两位别.........................
不如各自把几大厂的臂测一下实际侧滑和抗侧滑机构设说一说,不是更有益
!!!

这个你就别再难为jwang了,因为他根本就看不出SME3009臂抗侧滑装置的抗侧滑力是动态减少的。
这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证实的了。
TOP
84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9 10:42:00 发表
这没有争议的。我以前就说过。这个变化的存在,故不存在动态抗侧滑力。那这个变化和那段信号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是你所崇拜的“专家”提出的,你根本就没有弄懂,还敢提出争议吗?
现在是我对你那位专家提出质疑,质疑些什么你懂吗?
快去网上找找,快!
TOP
849#

这个测试点的信号在外圈,如果你没有弄懂侧滑力从外圈到内圈变化的方向,你根本就无法满足内圈对抗侧滑力的需要。


好!我这再教你一招。我做大学教师时是系里最年轻的。我不在意免费传授知识。

在Kogen文章中也讲到。振幅速度会导致侧滑力增大。也就是说,针的摆动越大,侧滑力也越大。针尖摆动越大,也就是音量加大。这个测试LP上那段信号虽只是315HZ,但它是从0dB上升至12dB。也就是说,它的振幅速度在不断上升直至12dB。而且这个信号只是水平方向的摆动。如果你能在12dB下的抗侧滑力调完美了(很少可以做到,就是做到了或许会过头),那么整个从外圈至内圈都在这个抗侧滑力的包括的范围之下。

现在懂了没有?不要嘴上不服。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29 11:05:52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850#

回复 849# redsox 的帖子

说你半桶水你真的就半桶水。
你有没有考虑过侧滑力从外圈到内圈是发生变化的呢?
你上面那个图已经很清晰地反应出来了。
说你照猫画虎,还真的马上就原形毕露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