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3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541#

可众多厂家为什么偏偏要设置补偿角,从而加大侧滑力呢,这不是摆明坑爹吗?


这是为适应各种盘和唱头安装需要,消费者是否可选的情况下,选头臂盘全要匹配,令在针尖能处于臂管的中心线当其中一指标

单从超距侧滑这点出发,长臂就更有优势!直线臂就是无限长臂概念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19 08:28:11
TOP
542#

本以为蒋兄的视频就能说明问题,看来忽略了许多人对于平面几何力学的理解能力了。
既然看不明白光面与坑槽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还是要把话说清楚。
如果我们将唱片上的坑槽等化成同心圆,并先忽略补偿角、唱头的顺性方向、唱针的形状,就可以先简单地比较唱针落在光面与坑槽之间的差异了。
唱针落在转动的光面时,因为摩擦力的关系,光面带着针尖向切线方向运动,由于在超距时,唱臂的中轴线与切线形成夹角,产生了貌似向圆心的合力,这就是超距形成的测滑力。
由于唱臂轴心的反作用力,以及唱针侧向移动的阻力较小,这就使唱针跨过无数的同心圆直接向圆心滑去。
大家可能认为这种现象与唱针拾取唱片坑槽信息相差太远,无法把他们联系起来。
唱针落在转动的唱片时,同样因为摩擦力的关系,坑槽带着针尖向切线方向运动,从而也产生向心的超距侧滑力。
但由于受坑槽壁的阻挡,唱针不容易跨过这个同心圆,只能相对地停留在某个位置,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唱针拾取信息时的现象。
由于靠圆心侧的槽壁要低档唱针的侧滑力,这就形成了唱针对于槽壁两侧的压力不相同,影响了循迹能力以及信息拾取能力,必须为唱头施加反作用力,才能使他正常地工作。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抗侧滑力。
这时候再把补偿角、唱头的顺性方向、唱针的形状等一切因素联系起来,我们就不难发现,只有将这些因素调至精准,才能使总的侧滑力无限接近超距侧滑力。
如果补偿角调整未能使唱针处于切点、唱头的顺性方向(针杆)未能处于切线、椭圆针(甚至鸭舌针)与坑槽两侧形成夹角.......
轻则会大幅增加侧滑力,严重干扰唱针拾取信息的能力,重则就像唱针落在光面那样,跨越无数的同心圆------跳线。
TOP
543#

回复 542# 阿杰 的帖子

近年最精采的LP论文!!!!!!!!!!!!!


再论说如何“精明”地的发烧.,几种常见的直、J、S臂的比较和优异就更精采了
TOP
544#

菜鸟问各位大师一个低级问题(注:针尖、光面测试与针尖侧面、沟槽实际播放的条件不同运行状态不同不拿来说事):
侧滑力哪来的?如何产生?为什么“侧滑”一定是向内的?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545#

无论是光面LD唱盘还是实际的唱片槽纹,无论是椭圆针尖还是线性针尖,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唱纹可以近似看做一个一个的同心圆,那么针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就可以近似看做在改点上的切线方向,,,针尖还受到另一个力:臂杆的拉力,拉力沿切线方向与摩擦力相抵消,拉力垂直于切线方向就是针尖受到的向心力(此向心力并非以臂轴为圆心,而是以转盘轴心为圆心)。如果臂杆的拉力也完全沿切线方向,那么这个内侧力就不存在了。
其实上述言论就是对天藏兄的图的一个解释。
请看图;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46#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混的讲法,不正确的讲法。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47#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48#

zhe'ge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47:00 发表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这个深有感触。


另外请教各位大大,除了自己DIY纸质唱片垫外,还有什么垫子既做到好声又没有静电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TOP
549#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混的讲法,不正确的讲法。


上面的是不带补偿角的假想图,和带补偿角的唱臂受力点和方向都不一样了,试试右移一下图中唱臂轴点,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外侧滑力都有可能了吧?所以上面的说法还要把内侧滑力修正为侧滑力。
摩擦力与唱臂力线形成夹角会产生偏移力这个没问题,试验时喜欢把唱头怎么装都可以,但实际使用中,立体声唱头首先要循迹角正确才能正确拾音,否则无论有无侧滑力,无论方向和大小,无论如何修正都会失真,所以其它设定下讨论侧压会得出正确而无实际意义的结论。正常设置唱头的前提下,在正确设置了补偿角,使唱针力线接近坑纹正切方向时,只会产生内侧滑力,而且就是由补偿角和针尖所受摩擦力决定。而且这时侧滑力变化最少,在工业设计上也最容易做抗侧滑力装置。


没有设定补偿角的唱臂实际是存在的,一是早期的单声道唱臂基本就是直身转轴唱臂,这些唱臂没有抗侧滑力装置,而且对循迹角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二是近代也有唱臂设计成直臂管而且不带补偿角的,前几年白天鹅音响展上就有实物参展过,这款唱臂针尖就在直臂的力线上,利用长臂管使针尖在碟面上划过的运动轨迹接近切线(当然唱臂转轴不会像例图这样设置在这么不合理的位置),这样的唱臂也不需要设定抗侧滑力装置。具体原理不作说明,请大家自己思考吧。


关于抗侧滑力使用与否,我的建议是轻针压设计唱头在高阻尼唱臂上可以考虑不使用之外,其它情况建议使用。准确的设置除了减少大动态失真之外,还能有效延长唱头和唱片的使用寿命,至于接受与否,也请各人自己决定。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2-10-21 15:18:39
TOP
550#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混的讲法,不正确的讲法。



看来蒋兄没有注意(理解)到啊杰(总的侧滑力无限接近超距侧滑力)这说法(较理想模式)了!!!
TOP
551#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47:00 发表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开发者应更严谨地看待问题,抗滑主要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蒋兄的论据,需要证明同心精度影响远大于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才(有可能)能成立!!!如同心精度影响很大的话LP不可能成为HIFI产品了!!!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1 16:44:27
TOP
552#

各路高手有关抗侧滑探究的很仔细很认真,可敬。也基本差不多了。
请继续深入探究其他方面的与声音直接相关的关键环节,比如避震,感觉学问很深,变数很大。
就说我用的外置交流同步电机吧,用不同电源线差异很大。
电机下垫什么同样明显差异,前几天按蒋鹏兄的方法,唱针放唱盘上,空转电机,开大音量,换不同的垫,听那个噪音小,结果垫的汽车放手机的防滑垫很软噪音最小,就用它吧,结果怎样?经过验证,声音却不是最好的,声音发糊点。乳胶圈、小树本、厚胶垫、薄胶皮自制胶圈等,自制的胶皮圈声音最好。当然还会试别的。只是想说这个环节的变化。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553#

旷版好,real兄好,这个图并非一个不带补偿角的假想图,而是一个准确的带补偿角的力学分析图,是一个实际唱臂、唱头的力学分析图!

我是不可能说服各位的,但这个图确实是一个实际带有补偿角的唱臂的力学分析图。大家可以去请教物理老师。
理论力学就是研究受力分析的,我于理论力学上在大学同学间亦算权威,即问即答的时候可能会犯错,但这种问题我想我犯错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于这个问题我不再参与讨论,等大家讨论完了我再继续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54#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混的讲法,不正确的讲法。  



看来蒋兄没有注意(理解)到啊杰(总的侧滑力无限接近超距侧滑力)这说法(较理想模式)了!!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47:00 发表
但是唱片的同心度没有精度可言,唱纹也会带着唱针左右甩动,也就会造成抗侧滑锤的不断抖动,虽然循迹力是上去了,但也会因而会造成恶声。  


开发者应更严谨地看待问题,抗滑主要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蒋兄的论据,需要证明同心精度影响远大于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才(有可能)能成立!!!如同心精度影响很大的话LP不可能成为HIFI产品了!!!








如蒋兄不能严谨正视这些提问,作为开发者是不理性的!!!
TOP
555#

原帖由 Real 于 2012-10-21 16:58: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21 8:21:00 发表
无论是S型唱臂,还是J型臂,还是直线型臂,也无论有没有唱头补偿角,其受力分析图都是上图。因此唱头内侧力产生的原因就是臂杆对于针尖的拉力不在切线上,而是与摩擦力有一个夹角,,而这个夹角导致其指向唱盘圆心的向心力的产生,这个向心力就是内侧力!  至于某些国外文字所述是唱臂补偿角所致,只是T角度的补角与唱臂补偿角近似,是一种含


real兄好,刚刚已经明确陈述过,“侧滑力不是是抗补偿角和超距的侧滑”
我的电话,微信:13866782399
淘宝店铺:https://shop35642446.taobao.com
TOP
556#

蒋兄好,到现在才看成到,大家就侧滑力产生上有分歧!各自努力玩好LP吧


摩擦力使得唱针受到切线方向的力,超距决定唱针落到唱盘的那个区域,也决定唱针切线方向的力和臂拉力合力的方向(产生内、外侧滑),在现实LP运转中,超距决定产生内侧滑力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1 20:31:33
TOP
557#

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至今尚未看到,关于侧滑是如何形成、或者是否存在的真正有说服力的理论。我没有理论否定它的存在,也见不到能证明它存在的理论。

而我在自己的实际实验当中,证明了抗侧滑在循迹及其它问题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不会去使用这种装置。

在抗侧滑这个问题上,肯定者依然肯定,否定者仍旧否定,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陈腔老调再议此问题不会有突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请大家还是展开其它方面的话题吧。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558#

回复 557# what? 的帖子

是的,可能是掌握人没上网,或不愿说。虽则说是这样,还出现531和542两精采之贴!每人都能做的是不加侧滑时,用光面碟试验,是向内走的;
其实,有测试碟和示波器的,录段上来就很清楚了,看来要法配一套了
兄可交流下你在实际实验当中,抗侧滑为负面时的具体配置,因看到说到轻针压可不加侧滑的说法,我晚上争取装上97唱头1。25轻什压加与不加侧滑试试


请大家还是展开其它方面的话题吧-----------这讨论也没什么,起让人思考的作用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2-10-22 08:05:01
TOP
559#

回复 557# what? 的帖子

只有充分了解侧压成因,才能找到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超距(负距)产生侧滑,只是基于我这些年对于唱盘、唱臂以及几何、力学的认识所提出来的理据。
正确与否就要看看有没有厂家搞个权威的实验出来验证了。
如果只在网上探讨抗侧滑设置是否正确,有一个硬指标不得不提,那就是1812的16声炮响。
我从未看见过不加抗侧滑装置能够顺利通过的。
或许大家会说从不听炮声,过与不过无所谓。
但他确实是寻迹能力最起码的标志,不能通过的,其循迹能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或者还会说听其他的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太执着。
那可能是所听音乐的类型,又或者是音响系统的分析力不够,反应不出来而已。
黑胶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TOP
560#

侧滑力,抗侧滑力,平衡后,产生了阻尼?这阻尼对对声音的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