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4.1KHz 16bit (也就是音乐CD)真的过时了么? [复制链接]

查看: 34808|回复: 162
101#

回复 96# lao6 的帖子

原帖由 lao6 于 2012-6-22 3:13: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20 14:55:00 发表
找个真真正正是24/192 录、制的原格母文件,对比一下压缩后的 16 / 44.1,听听有多大差别?
最怕是碰到一些 16/44.1 用软件升为 24 / 192 格式的文件作比较,这样等同把 VCD 放在蓝光里,一点意义也没有。

这种比喻有点不太对。
44.1K已经超出人耳范围,已经达到极限,
即使蓝光也远没到人眼分辨极限(300DPI),所以从VCD-DVD-蓝光可以清楚看出区别,但一旦显示分辨率达到300DPI以后,300DPI和1200DPI很难分辨。
另外,有一个主要的是声音是具有连贯特性,意思是说没有像图像那样的黑白分明情况,所以,44,1声音特性增补内容变换到192和真正的192没大区别。
同样,16bit因为被业界规定的1bit为6db标准,可以达到96db动态,再拓展下去,再高的动态没意义。
即使24bit录音,保守估计真正有效位超不过20比特,在16比特之内很有可能。
高采样唯一的好处可以降低相位失真。

lao6 先生!能说明一下对采样率为何在44.1K 或 更高后,已经是超出人耳范围?这个与正常人耳的可听范围 20hz ~ 20K 有什么关联呢?


(44,1声音特性增补内容变换到192和真正的192没大区别。)
==================================================
例如把一个是24/192录音的数字母带文件,以原格式与一个通过16/44.1升为24/192后的文件作对比,两者真的没大区别?按您的意思,把一张16/44.1的CD升频为24/192后,那不是可与数字母带同样得到相同的品质,把这张CD再升为32/192的话,那不是比数字母带更好?升为一定值后,那不是可与录音现场比美,甚至会比录音现场更好?是否这样?


(同样,16bit 因为被业界规定的1bit为6db标准,可以达到96db动态,再拓展下去,再高的动态没意义。)
===================================
按先生所说的意思,16bit X 6db = 96db,那么 32bit 就 = 192db 吧?先生是否认为比特越高动态就会越大,相反就越细呢?那么上世纪80年代未日本三洋公司发行的1Bit CD,按您的观点,这种1Bit CD 只得 6db,这样还可以听吗 ?相反为什么这种CD的音质超好呢?


(高采样唯一的好处可以降低相位失真。)真的吗,就只有这个好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2 16:57:2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02#

回复 97#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7:31:00 发表
把个球体磨亮,光彩不代表实体积。房子造高大,里面却是虚空的或者稀疏的,有何意义。


对!估计07兄应明白我说什么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03#

原帖由 HappyWater 于 2012-6-22 12:16:00 发表
不懂就不要装懂啦。。。
你说的每一条都透露出了你的无知,您还是少说几句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44,100_Hz
自己看看 Why 44.1KHz

高于20KHz的频率一点不留的都切掉?扯吧你,只要压低到144db以下就行了(24bit录音的话)。

非得在正负半周期的峰值上?哎,不懂没人说你,不要装懂好不?
HappyWater 最后编辑于 2012-06-22 12:17:02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2 10:59:00 发表
44.1K的由来:根据那个什么定理,要还原20kHz,理论上采样频率40kHz就可以了。但是要留有10%余量,那就是44kHz了,至于为什么会取44.1kHz就不清楚了.读书不能读死书,这个定理是有前提条件的,1.要有一个理想的滤波器把高于20kHz的频率一点不留的切掉,这个滤波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2.要对20kHz的频率进行采样,采样点要正好在正负半周的峰值上,否则还原出来的波形就变形了,



我狠后悔!!!
TOP
104#

回复 102# 中山张 的帖子

信息量是音符的支撑,不能还原本真的演奏音符,谈高与低,宽与窄,那是外表。
TOP
105#

回复 102# 中山张 的帖子

恭喜张先生,同时我想说,以后你会感觉发烧圈不是扩大而是缩小,这是必然,而后你会淡然、从容了。事物发展本来就如此…
TOP
106#

CD的正弦波

16k:


18k:




20k:
TOP
107#

能听到的自然有所要求,听不到的也不会去追求。
要说CD过时,还是言之尚早
最后编辑韵材童子 最后编辑于 2012-06-22 22:11:31
自然传神,韵味深远,静聆神韵,感悟乾坤
http://jlsy168.taobao.com
我的淘宝小店,欢迎交流切磋
TOP
108#

楼主,什么叫普及啊,SACD、蓝光音乐碟已经进入主流消费市场了吗,听音乐不要对载体斤斤计较的,发行版本的选择可以自己衡量,CD无法入耳了吗,不见得吧。
TOP
109#

回复 105#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21:03:00 发表
信息量是音符的支撑,不能还原本真的演奏音符,谈高与低,宽与窄,那是外表。

晚上好07兄!
高格载体里面装着低格制作的信息,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一向以来观察CD,现时部分CD连16/44.1还没有用尽和做好,还谈什么24/192高格呢。例如:为何玻璃CD和由24/192录音的数字母带直接转录的1:1直刻CD会比一般的CD信息量多这么多和音质好这么多,就是因为制作、利用率和录入的源头也比一般的CD要好得多。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22 21:14:00 发表
恭喜张先生,同时我想说,以后你会感觉发烧圈不是扩大而是缩小,这是必然,而后你会淡然、从容了。事物发展本来就如此…

不要说到以后,我早就发觉了,且早就淡然和从容了。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10#

回复 109# 中山张 的帖子

是啊,品尝过精致美味再吃粗糙食品就会感觉梗喉咙,但是不能请所有人都品尝美味佳肴,证明自记观点,自有心得便可,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