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36.8℃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5 23:33:00 发表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1-10-5 23:14:00 发表讲到信息量、音场这些元素,我发觉其实很多烧友都不怎么看重。记得高盈有一档卖西电等古董器材,用几瓦的古董胆机推一对硕大无朋的古董号角喇叭,足有4-5个电冰箱的宽度,高度就直顶到天花板了,店主经常用一些6-70年代国外流行来示范,声音嘛无疑是挺讨好耳朵的,特别是中低频,就是嘴型大得有点过分,有次我要求店主播只古典的CD来听听,结果当然是不怎么样了,神马信息量、音场都是浮云。不过这家店的生意却不差,而且东西还卖得挺贵的,因此网上交流各路烧友的观点、意见南辕北辙是一点儿都不出奇的,根本大家要求都不同的,纸上谈兵实际上是谈何容易啊。 其实问题在于发烧友自己,绝大部分发烧友对声音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感性阶段,典型的表现就是用一大推虚无缥缈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特性,比如说什么“湿润感”之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阶段的发烧友会比较关注器材的档次,品牌和血统,通常会简单地以器材价值来评估声音效果。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1-10-5 23:14:00 发表讲到信息量、音场这些元素,我发觉其实很多烧友都不怎么看重。记得高盈有一档卖西电等古董器材,用几瓦的古董胆机推一对硕大无朋的古董号角喇叭,足有4-5个电冰箱的宽度,高度就直顶到天花板了,店主经常用一些6-70年代国外流行来示范,声音嘛无疑是挺讨好耳朵的,特别是中低频,就是嘴型大得有点过分,有次我要求店主播只古典的CD来听听,结果当然是不怎么样了,神马信息量、音场都是浮云。不过这家店的生意却不差,而且东西还卖得挺贵的,因此网上交流各路烧友的观点、意见南辕北辙是一点儿都不出奇的,根本大家要求都不同的,纸上谈兵实际上是谈何容易啊。
Dr kuang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0-6 0:06:00 发表建议大家不妨找根预警机上的信号传输线用作音响信号线,是否能感觉到信息量更大、结像更凝聚,一试便知。
松香味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5 23:49:00 发表“换信号线导致的音场变化主要原因是换上去的信号线相位更好了,信息量更大只是次要因素。”老实说,我对咸菜的材料和构造和声音关系是一知半解,但我觉得您得出上面这个结论好像可能在前面加上“我觉得”会比较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