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BI-AMP之路(电子分频缓慢进行中) [复制链接]

41#

提个建议给楼主,讲究一点的BI-AMP信号线和喇叭线应该尽量选用同品牌同型号产品。
我目前也是用两台ARC CLASIC 60 BI-AMP推天朗YORKMINSTER,声音还不错,就是大夏天16个6550太TMD热了。
感兴趣楼主的滤波插头做法,能否详细讲讲。。。
TOP
42#

回复 41# chohoo 的帖子

和兄弟同是ARC,同是BI-Amp,握个手先,答CHOHOO:
1.喇叭线早就有打算了,上段时间在EBAY看中2对,可是人家老美就是不买给我这个 ''猜你死".我只有将就一下用现在的咯.
2.用ARC 玩BI-AMP是很恐怖的,你的CLASIC还不是全Tube,我的D系列是全Tube,加上Ls22快有100个管了,夏天开机一定要开空调.
3.滤波插头做法其实就是38楼的第2种玩法,在推高音的插头串一个电容,在推低音的插头并一个电容,具体数值要根据分频点和后级输入阻抗计算.
TOP
43#

看到现在 还是没看到用什么喇叭
TOP
44#

回复 43# 征友 的帖子

推低音是AQ的 直布罗陀,因功放的喇叭接线柱是老款的那种,故要加个转接头才能接上,推高音的喇叭线我就索性不买成品线了,用老至高散线焊个老款的头,将就点先用用.都是些低档货,各位见笑了.
TOP
45#

原帖由 chohoo 于 2011-8-28 20:33:00 发表
提个建议给楼主,讲究一点的BI-AMP信号线和喇叭线应该尽量选用同品牌同型号产品。
我目前也是用两台ARC CLASIC 60 BI-AMP推天朗YORKMINSTER,声音还不错,就是大夏天16个6550太TMD热了。
感兴趣楼主的滤波插头做法,能否详细讲讲。。。


我和C兄的玩法差不多,箱子是TANNOY TURNBERRY,后级是两台AYRE V5XE,还好,热量不大,哈。
男人要多听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TOP
46#

音响知识进阶
双扩大机调理技巧(上)
陈运双

< 图1 >「双扩大机疗法」的基本连接法︰由一部具备二组输出讯号的前级扩大机,与二部后级扩大机联结后,分别驱动喇叭的高、中音单体分频网路,以及低音单体分频网路(图为真空管后级驱动 高中音分频网路,电晶体扩大机驱动低音单体分频网路)。

「 双扩大机疗法」是否真能让您的音响系统起死回生,相信许多读者看完刘总编这篇报导之后已经跃跃欲试,或许您禁不住刘总编三寸不烂之舌的诱惑,早已试过「双扩大机疗法」,并且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一番景象;但有些读者可能心中仍有诸多疑问,或执行时遭遇各种问题,正坐困愁城而感到泄气,甚至怀疑刘总编是否言过其实。  笔者在此替刘总编背书,「双扩大机疗法」不仅能让表现不佳的音响系统起死回生,也能使原来表现不错的音响系统更上一层楼,如何达成,端赖您调理运用之妙。  本文笔者将以技术的观点分析「双扩大机疗法」的益处、如何选用扩大机;以及两部扩大机增益(放大倍数)不同、相位不同或输入阻抗不同时应采用何种辅助措施一并提出说明,以利读者可以灵活运用,使双扩大机疗法成为人人可以享用的平民疗法,而非少数王公贵族的专属品。

双扩大机疗法是调音的进阶手段

更换电源线、信号线或加垫各种不同形状/材质的脚锥以改善音效,已是现代音响迷不可或缺的调音手段,如果您在此方面已有相当经验与成就,建议您下一个步骤应该试试双扩大机疗法(Bi-Amping)的调音进阶手段,只要您详阅刘总编之前的报导,再参考本文的说明,您会发现双扩大机疗法其实跟更换电源线、信号线一样简单。  等您领悟双扩大机调理技巧,藉由Bi-Amping而得到更好的声音之后,您将体会原来Bi-Amping所获得的效益远超过更换一整套线材(增购一台扩大机也许只需花一组线材的钱,但对音质的改善却是全面性的),因为线材是被动原件,而Bi-Amping的扩大机却是主动原件,更换线材就如同更换汽车的轮胎与避震悬吊系统,而更换扩大机却如同汽车加装增压器(Turbocharger)与改造引擎的汽缸(Cylinder)一样,更换轮胎与避震悬吊系统让您觉得更舒适;加装增压器与改造引擎的汽缸(包含燃烧系统)则让您觉得车子的力量更充沛(Powerfull)与加速度性更优越,由于燃烧效率提升致使引擎运转更平稳,故而兼具舒适性的提升,两种感受是截然不同然的。  更换线材系节流(降低信号传输的损失),Bi-Amping则系开源(两部扩大机分工合作将能量直接送达各喇叭单体),只顾节流 是不够的,还要积极的开源,最聪明的作法就是找一台合适的扩大机而不是最贵的,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驱动不同喇叭单体,因为找一台十项全能(从低频到高频均表现优异)的扩大机必定相当昂贵,况且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Bi-Amping可以降低扩大机的失真

喇叭因内含音圈及分音器,而分音器内又组装有电阻、电容与电感等元件,故喇叭的负载特性极为复杂,不同频率下会呈现不同的阻抗特性,尤其较低频段,由于纸盆振幅比较大,音圈切割磁场后引起极大的反电动势。  一般后级扩大机遭遇极低阻抗、电容效应与强大反电动势时,轻者导致扩大机波形扭曲、产生铃振(Ringing)等失真;较严重者使扩大机电路工作不稳定而引起高频振荡;更严重者直接导致扩大机烧毁,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难推的高级喇叭搭配不适当的后级扩大机,会让人觉得高频吵杂尖锐刺耳、声音太干不够丰润饱满的缘故。  有不少高级喇叭为使频率响应平直精准,将分音器电路设计成非常复杂的结构,甚至采用多单体驱动,如此势必对扩大机造成重大负担,必须搭配选用大电流、低输出阻抗以及低负回授量的后级扩大机才足以应付,此种扩大机价格必定昂贵,若实施Bi-Amping将可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

二部后级输入并联防止震荡的方法

< 图2 >在前级输出端串联上一只10Ω-100Ω电阻器作为阻尼。
< 图3 > 在前后级讯号线之一端串联上一只10Ω-100Ω之电阻器作为阻尼。
< 图4 >再后级的输入端串联上一只10Ω-100Ω电阻器作为阻尼。

为什么采用两部后级可以达成这种效果?  因为复杂的喇叭负载一分为二由两部后级所分担,各别驱动的困难度自然就降低了许多,尤其是最难驱动的低音单体已经由另一部后级负责驱动,由于高/中音与低音分频网路已完全分离,即使该扩大机产生波形扭曲、振铃等失真,也不会再干扰到高/中音造成听觉上的不悦(人耳最敏感的频段是在高/中频段)。  后级扩大机受到喇叭负载所引起的失真以高频成分居多,低音单体之前已有低通分频网路,使得大部分失真信号被阻挡在分频网路之外而不会呈现在低音单体上,故低音单体所接收到的失真信号将微乎其微,因此采用两部后级分工合作可以保有纯净无染的高/中频,又可以获得饱满结实的低频段。  与低音单体相比,通常高/中音单体比较好驱动,若实施Bi-Amping,推高/中音的扩大机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许多小瓦数质感很好的管机就是最佳选择,例如最近流行的300B管机后级扩大机。

翻开音响杂志广告,凡是品质性能稍微好一点的后级扩大机,大都要价四、五十万元以上,而且有愈来愈贵的趋势,相信已经不是一般公务人员或年轻音响迷所能负担得起,因此学习DIY是省钱又好玩的方式。  唯对于大多数不懂电子的音响迷而言,要进入DIY行列可能有点困难,如果告诉您只要手边有两部后级扩大机而喇叭又具有Bi-Wiring端子(喇叭的高/中频段与低频段分频网路是完全独立分开的),再参照本文所述简单的调整技巧,即可达成享受Bi-Amping的乐趣,相信您一定愿意尝试看看。

同厂牌同型号的后级Bi-Amping

若手边有两部同一厂牌同型号的后级,而前级扩大机又有两组输出,只要利用两组讯号线将前级的讯号分别送往两部后级即可;若前级只有一组输出,可到电子材料行购买一组一变二的RCA转接头,但此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该一变二转接头内部是直接并联的,有极少数后级或不同厂牌的两部后级,若将其输入直接并联有可能引起震荡,要如何判断是否有震荡现象发生?  如果有震荡现象通常应该可以从喇叭听到异常噪音,严重者将导致后级扩大机之保险丝烧毁。  万一遇到此种情形,还是有解决办法,您可以在其中一部后级的输入端(拆下后级上盖,在输入RCA端子之后与讯号线之间)串上一只10Ω-100Ω电阻作为阻尼(Damping)之用即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如图1-1),如果不想修改后级,也可以在其中一组讯号线之一端加串电阻,即RCA插头在焊接讯号线之前先串一只10Ω-100Ω电阻(如图1-2)。  有些前级的扩大机虽然已经具备两组输出端子,但内部也是直接并联的,此亦有可能发生震荡现象,除根据上述方法修改后级或讯号线外,也可以在前级扩大机输出端加串电阻(必须拆下前级上盖,在输出讯号线与RCA端子之间加串电阻,如图1-3),同样可以达到消除震荡的目的。

增益调整

两部后级若增益不同,有下列三种解决办法:一、装一部被动式前级,接在增益比较大的后级扩大机之前,以衰减其输入讯号强度,使两部后级的输出电平一致。  所谓被动式前级,仅是利用可变电阻器(VR)装置在金属盒内以形成衰减电路,电阻值必须与该后级之输入阻抗一致或稍低为宜(如图2-1)。  二、在后级扩大机内部输入端(RCA插座之后)加装可变电阻器,以衰减输入讯号强度,目的与前者相同,只是将VR置于后级机箱内而已(图2-2)。  三、修改后级扩大机内的回授电路,使两部后级的增益一致,此法对一般音响迷稍微困难一点,但对懂得电子电路的DIY族来讲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方法(如图3-3)。  至于是提升其中一部后级的增益,抑或调降另一部后级的增益,则视该两部后级的特性而定。  降低回授量以提高扩大机的增益时,通常会有下列状况发生:使声音速度变慢,低频尾韵变长,低频量感稍增但凝聚感会降低,使整个音场变宽一点,但高频的延伸及细致度会变差一点;反之若增加回授量以降低扩大机的增益时,则声音的走向是相反的,您可以依照上述经验法则予以适当调整,以获致最佳效果。

后级扩大机的增益调整

< 图5 >将一部被动式前级接在增益比较高的后级之前,以衰减输入讯号强度。
Out 1接在增益比较低的后级。
Out 2接在增益比较高的后级。
< 图6 >在后级内部输入端加装半可调电阻(VR),以衰减输入讯号强度。
< 图7 >修改后级内部回授电路以改变增益。
注︰当RF电阻值变大则增益提高,当RF电阻值变小则增益降低(增益G=1+RF/R1)。

阻抗匹配

两部后级的输入阻抗不同是否影响Bi-Amping?  理论上两部后级的输入阻抗一致是最完美的,然而既要选择喜爱的音色又要考虑输入阻抗一致,可选购搭配的机种就会少很多,故拟在此提供一些辅助办法。  一般晶体后级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大约在10KΩ-100KΩ左右,但有极少数稀有机种后级之输入阻抗设计成10KΩ以下或100KΩ以上,然最大多数机种是设计成50KΩ左右,只要避开极大值与极小值互相搭配,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一般真空管后级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却高达100KΩ以上,因此若要将真空管后级与晶体后级互相搭配Bi-Amping,则要特别注意输入阻抗的匹配问题,否则可能无法调整出平衡的声音,甚至导致真空管后级变成哑吧(发不出声音来)。  许多音响迷偏爱管机那种迷人的高/中频,若要Bi-Amping,高/中频段当然非选用管机不可,而先天上晶体后级扩大机的低频驱动控制能力比一般真空管后级强得多,可以说它与管机最适配了!

笔者一位同事于数年前曾经尝试此种搭配方式,但始终未尝成功而耿耿于怀,最近又再度兴起这种念头,希望笔者能提供协助以达成多年的心愿。  那位同事原来所用的晶体后级为Linear Acoustic LA 120,经查阅设计电路图,其输入阻抗为4.7KΩ,增益为48倍(一般后级之增益为20-30倍),因此之前他以低输入阻抗高增益的后级,欲与高输入阻抗低增益的真空管后级搭配Bi-Amping,虽然当时已另装了一部被动式前级借以衰减Linear Acoustic后级的增益,但还是无法如愿,据他表示,只听到低频而不闻高/中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下列解决方案:一、修改晶体后级的输入阻抗与增益,使与管机后级一致。  由于上述修改会改变扩大机整体的音色,我那位同事希望能保持Linear Acoustic之原味以备不时之需,例如,当管机故障时仍然可以单机驱动喇叭而不影响原有音色,故采取下一个办法处理(如图3-1)。  二、另装一部主动式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借以驱动并调整晶体后级的输出电平(如图3-2)。

首先由我设计电路及零件布置图,那位同事自行动手组装,完成之后再由我检查、测试,并协助最后的Bi-Amping平衡调整,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成功。  完成之后,使得中/低频更饱满,音场更开阔而深邃,高频更柔顺耐听,那位同事也感到非常满意,终于一偿宿愿,最近他正尝试着更换不同厂牌的真空管,享受不同管味的高/中频音色。  Bi-Amping虽然花费不多,但在玩音响的生涯中又迈进一大步,好像增添了调色盘,让音乐的色彩丰富了起来。  缓冲放大器的增益一般设定为一,也可以依实际需要调整,使其增益小于一或大于一,主要在于提供输入及输出阻抗的匹配功能,若在其输入端加装可变电阻器,即兼具调整增益的功能,您若没有能力DIY自己装缓冲放大器,也可另找一部前级取代前述缓冲放大器的功用,不过在还没有充分把握之前,建议最好先向同好借用前级试用一下,待成功满意之后再购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寻找较便宜的二手货也是不错的选择。
TOP
47#

二部后级之输入阻抗匹配方法

< 图8 >修改输入阻抗设定电阻RIN之电阻值,使二部后级一致。
< 图9 >另装一部Buffer Amp,接在增益比较高之后级输入端。
Out 1接在增益比较低的后级。
Out 2接在增益比较高的后级。

相位测试与调整

两部后级若相位不一致应如何处理?  执行Bi-amping之第一个步骤就是先确认两部后级的相位是否一致,一般扩大机可分为正相放大及反相放大两种,大多数扩大机都是设计成正相放大,除非厂家说明书有特别申明,但为了慎重起见最好还是先确认相位,利用示波器与讯号产生器是既简单又精确的测试方法,有此设备者都应该知道如何测试,故不在此多做说明,若同好或朋友中有此设备者可以委托他们代为测试。  另唱片行可以找到许多CD测试唱片,上面录有左右声道、正反相及各种频率等测试讯号,您可以依据唱片上的说明进行相位测试。  如果两部后级扩大机中,已知其中一部是正相放大,则可利用下述方法加以判定,首先将左右声道喇叭面对面摆放(注:距离拉近一点效果会比较明显),由两部后级扩大机分别驱动左、右声道喇叭,已知相位之后级驱动 左喇叭,另一部则驱动右喇叭,两部后级的输入讯号必须同时从前级的左声道或右声道接过去,也就是说两部后级是输入完全一模一样的讯号,然后选一张最熟悉、低频量比较多的CD唱片播放,如果低音量感正常,表示另一部后级也是正相放大,为慎重起见可以把右喇叭的接线(靠喇叭端)正负反接,反接之后若低音量感变少了,证明刚刚的判断是正确的。  相位测试时请记住喇叭正相发声的接线方式(注:反相扩大机的喇叭接线其中一端之极性要反接,通常靠扩大机端的接线固定不变,仅于喇叭端正负对调反接),Bi-Amping时就依该接线方式分别接高/中音与低音喇叭就行了。  这是不需增加任何装置的最方便接法,您也可以在反相后级扩大机之前加一部反相Buffer Amp.或反相前级,使该反相后级扩大机改变为正相输出,此时所有喇叭线即可照正常方式接线。

平衡调整

选择大电流、驱动力强的后级推低音喇叭,高/中频比较柔顺、失真比较低的后级推高/中音喇叭,完成Bi-Amping接线之后接下来即可进行平衡调整,需准备的工具包括:数位三用电表及CD测试唱片,另外有示波器与讯号产生器的读者更方便,而且可调出更精准的平衡性。  前面已经提到过,因为两部后级增益不同所以需加以适当的调整,而调整过程,后级扩大机需有适当的负载,因为轻负载与重负载情况下扩大机的增益略有差异,此时最佳的负载就是所要驱动的喇叭。  由于比较耗功率的者就在低音喇叭,而一般低音的分频点都设在500Hz以下,三音路较大型喇叭都设在400Hz以下,所以测试讯号建议选择300Hz左右或更低频率的正弦波。  为安全起见,测试前最好将前级关到最小音量,选定测试讯源之后再慢慢提高音量,一面提高音量一面利用数位三用表(交流档)或示波器量测高/中频与低频喇叭端子 的电压值。  若以测试CD片为讯源,当前级音量旋扭转到正常聆听位置时,测得电压值大约在1~3伏特之间(4欧姆喇叭),8欧姆喇叭大约在3~6伏特之间,视环境与喇叭的效率而定。  若以讯号产生器为讯源,则宜特别小心,刚开始勿将讯号产生器之输出调得太大,以免导致喇叭损伤。  调整工作最好能再请一个人帮忙,当前级旋扭调至适当音量之后即固定不变,其中一人调后级的输出电平,另一人则在喇叭端测量电压值。  为什么要在喇叭端测量而不是在后级输出端测量?  因为喇叭线具有电阻值,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压降而影响调整平衡的准确度,又测量时要交互量测比较高/中音与低音喇叭端子 的电压值直到完全一致为止。

后级选择与功率分配

解决了扩大机的增益、阻抗与相位匹配问题,音响迷最关心的大概是扩大机的功率选择问题,即驱动高/中频与低频喇叭的后级扩大机,其功率如何比率分配?  在此不妨先看看ATC 100A喇叭内部电子分音扩大机之功率分配,ATC 100A系采三音路电子分音,其音箱内部设50、100及200瓦等三组后级扩大机,分别推高、中及低音单体。  ATC的中音单体是出了名的难推,甚至比一般低音单体都还难推,因此ATC设计制造时才用100瓦驱动,换成其他单体大概只要50瓦就可推得很好,故一般Bi-Amping假设低音单体用200瓦推,则高/中音单体只要60瓦(真空管机30瓦)就够了;如果遇上比较难推的中音单体或是采用双中音单体者,我想以100瓦(真空管机60瓦)来推应该已经很足够了,以笔者过去的经验,推高/中频的后级「质」比「量」更重要。  笔者十几年前曾分别装过Nelson Pass先生设计的A 40(A类40瓦)后级扩大机及Marshall Leach先生设计的250瓦双快枪后级扩大机,前者高/中频音色柔美但推力却不足;后者低频驱动力比较好,但高/中频的延伸却不够柔美飘逸,因此分开单机使用都有缺陷。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输入阻抗与增益几乎相同(前者输入阻抗为40k,后者为43k;前者增益为24.3倍,后者为24.25倍),于是将此两部后级Bi-Amping推Duntech的Crown Prince喇叭,截长补短的结果相当令人满意,遂以此搭配聆赏音乐达好几年之久。  A 40与双快枪虽然是DIY经典之作,但离笔者理想还是有一段距离,经过数年的研究设计,加上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完成另一部220瓦之大电流后级扩大机,以单机驱动Duntech所得到整体音乐性与音响性的表现足以取代A 40与双快枪Bi-Amping的效果,虽然维持使用了好几年,但此其间还是念念不忘当时采用Bi-Amping让丑小鸭变天鹅的美好经验,于是又试着另外设计一部120瓦大电流低失真后级扩大机,这次特别针对高/中频段的音质进行设计与实验,以便用来推Duntech的高/中频单体,因为高/中频段是人耳最敏感的部分,故深信只要依预设的高标准完成这部后级,要把「天鹅」再蜕变成「天使」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为了实现此种理念因而耗费了许多不眠不休的日子,又为了一一突破诸多技术瓶颈,而翻遍了各类技术手册,绞尽了脑汁,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赐给我天使的歌声,让我的美梦成真!

Bi-Amping VS. All0y&Hybrid

编写本文期间,一直苦思是否有日常生活上的例子可与Bi-Amping之妙相提并论者,以便加深读者的印象,就在本文快完成之际,终于想到「合金」与「混血儿」的现象,特在文末引喻如下。

不同金属元素混合制成合金(Alloy)之后,其硬度与机械强度均会超越个别金属元素原有的特性,例如:「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锌与锡都是非常软的金属材料,但制成合金之后,硬度与强度均超越纯铜许多;「K金」是金与铜的合金,市面上钻戒的台架一定是用K金而不采用纯金,因为纯金太软了,纯金虽如此高贵还是需要铜的辅助才能更坚强而且能散发出光芒来!  各位家中的菜刀与水果刀也是由合金制成的才不致于用不到几下就钝了;工业界更少不了合金材料,如大家最熟悉的不锈钢是镍与铬的合金,而航空用铝合金、钛合金等均是选用一定比例的不同材料相辅相成制成的合金,才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不同民族通婚所生的混血儿(Hybrid)都比父母更聪明漂亮,此从众所周知的许多演艺界漂亮宝贝与国际间闻人即可获得证实。  同理Bi-Amping也具有类似功效,即可以隐藏缺陷彰显优点,化腐朽为神奇,明白此理并起而行之,经过细心调理定可同时拥有最喜爱的高/中频与低频,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在Bi-Amping联邦共治的体制里(注:不同厂牌、机种与不同增益、相位的扩大机混合搭配),管石共融(注:真管机与电晶体扩大机混合搭配)的太平盛世,定能缔造音响的桃花源!

结语

如果您拥有一流的喇叭、一流的听音环境,但始终唱不出美妙的乐声;当您玩遍了所有发烧线材,还是找不到您所喜爱的声音,建议您在换喇叭前一定得试试双扩大机疗法,说不定能带给您全新不一样的惊喜。  战场上讲求地形地物利用随机应变,玩音响也要能就地取材灵活运用,但愿本文所提Bi-Amping调理技巧能帮助您在音响的领域里有更宽广的挥洒空间,您将发现原来可以只花很少的钱,甚或不花一文钱也能让音响系统注入新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美好的成果有您贡献的一份心力(Effort),此种喜悦是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  ■


注:
一、下列CD测试唱片可作为Bi-Amping调整测试之用:
(1)The Sheffield / XLO Test&Burn-In CD (Sheffield Lab 10041-2-T)
第2首:相位测试。
第5首:315 Hz讯号。
(2)Stereophile Test CD (STPH 002-2)
第3首:相位测试。
第21~31首:200Hz-20Hz Warble Tones。
(3)Stereophile Test CD 2(STPH 004-2)
第2首:相位测试。
第16首:200Hz-20Hz Warble Tones。
二、CD测试唱片内所录之粉红噪音讯号(Pink Noise)不适用于本文Bi- Amping扩大机输出电平之调整测试用,因为一般三用电表或数位三用电表之性能无法正确量测粉红噪音之电压值,粉红噪音讯号主要功用是作为频谱分析仪量测调整喇叭摆位与环境特性之用。
摘自《音响论坛》2000年第11期(总第146期)P244-249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8-31 14:44:20
TOP
48#

"LS22是全平衡的,就等于有四个单声道"

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 搞清楚什么叫立体声.
TOP
49#

原帖由 korg 于 2011-8-31 15:02:00 发表
"LS22是全平衡的,就等于有四个单声道"

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 搞清楚什么叫立体声.


请兄台指正。
TOP
50#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8-28 10:55:00 发表
BI-AMP接法;


电子分频接法:

楼主的电子分频接线图似乎值得商榷. 图上两台后级被用于分别推动一个喇叭的高低两路.如果两台后级型号不同,会产生音色,控制力的差异.
一般来说,两路电分应该是前级放大的信号经过电子分频器分成高低两路信号后,一台后级推高音喇叭,而另一台后级推动低音喇叭.
TOP
51#

回复 50# wm711130 的帖子

711130是对的,图是网上抄的,是我大意了,谢兄台指正.
TOP
52#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8-31 23:24:00 发表
711130是对的,图是网上抄的,是我大意了,谢兄台指正.

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改了一下图:请看
TOP
53#

回复 52# szlghyj 的帖子

这是正确的接线图,楼主辛苦了.
TOP
54#

回复 53# wm711130 的帖子

不客气,我应该做的,兄弟的系统令人妒忌。哈哈!现在玩电分吗?
TOP
55#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9-1 13:19:00 发表
不客气,我应该做的,兄弟的系统令人妒忌。哈哈!现在玩电分吗?

过奖了. 三年前曾经玩过JBL4348的两路电分,用一台金嗓子的F15L,CELLO 1MO前级, 两台金嗓子后级分推高低两路.
现在的TAD2402玩的原装分频.
TOP
56#

双扩大机调理技巧II (转载)
转载自台湾「音响论坛」149期音响知识进阶文章-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49/08.htm

之前『双扩大机调理技巧I』的内容,主要是对双扩大机的使用方式,以技术的观点加以说明,让读者们可以先就理论上加以了解。  在了解理论后,为了要让读者更深入且清楚地了解「双扩大机疗法」的成效,又将「双扩大机调理」的实做过程纪录下来,供给对「双扩大机疗法」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事前需要准备的工具
要享受「双扩大机疗法」的乐趣,对于器材本身的条件,也有着部分的要求。  为了怕引起震荡的情形,前级扩大机必须要有二组输出功能,且内部非为直接并联的方式。  虽然这已经在上篇中提过,但还是要再次地提醒读者们,请特注意到这点。  这次所使用的器材,讯源部份为Pioneer DV-S9 DVD/CD唱盘;前级扩大机为陈运双先生所设计,这部电源分离式的前级扩大机,本刊曾于79、80二期中介绍过;后级扩大机部份则为Accoustic Art Amp-Ⅱ后级扩大机,与Clayton Audio单声道与立体声版本的后级扩大机各一部;喇叭则是使用了mbl 300D。  在所需的工具方面,则需要准备「讯号产生器」、电表与「示波器」。  不过,由于「讯号产生器」这项仪器,一般音响迷并不会有,所以可以用包含单一频率的CD片取代,使用时重覆播放即可。

先以相同的扩大机驱动
首先以Clayton Audio的二部后级扩大机,分别连接mbl 300D的高低音端子。  要事先说明的是,Clayton Audio的二台后级扩大机虽然一台为Mono版,而另一台为Stereo版本,但二台线路的基本架构相同,增益(Gain)也相同,所以将之视为二台「相同」的后级作Bi-Amp。  连接后,以讯号产生器输入300Hz的信号,再以电表测量喇叭线高低音端负载前与负载后(接上喇叭端子 前后)输出电压有无不同。  通常负责驱动低音单体的扩大机,因负载较高音扩大机来得大,所以输出电压会较高音部份来得低,这样的情形在部分驱动力不足的扩大机身上,会显得尤其的严重。  实际量测后,负责驱动高、低音间的扩大机便产生些许的差异,但由于二者的输出电压差异并不大,所以并未刻意地加以调整。  整体的听感与先前以一台后级驱动 做比较,发声更为轻松余裕,前后、左右的音场也更加开阔,显出正面提升的效果。

以不同的扩大机上场
在「双扩大机调理技巧」中,使用二部相同的扩大机做驱动,是属于比较简单且省事的方式。  若是要想得到更高的音质享受,就必须准备二台不同需求的后级扩大机,再以音质取胜的后级推中高音,以驱动力或大功率的后级推低音。  这样的「双扩大机疗法」,比起单纯以二台相同后级作驱动时,所需测量的程序会复杂许多。  首先,要确定二部后级的输入阻抗。  这是因为若二部后级间的输入阻抗相距过大,在这样的情形下使用「双扩大机疗法」,因电流会往较低阻抗的地区流动,所以会使得拥有较高输入阻抗的一方电流量减少,造成所负责驱动的单体毫无声音或极小声。  若不愿改变后级的组成份子,要解决这样的情形,就必须在有较低输入阻抗的后级前,串入一台缓冲前级(Buffer Preamp),使二台后级的输入阻抗差距不会过大。  相反的,若一开始测量时,二部后级间的输入阻抗差距不大,便可以省去上述这些麻烦的动作。  通常,输入阻抗的多少,在器材的规格表上皆有详细的记载,只要在使用前查阅即可;若是不知道输入阻抗的数值,可将讯号线连接至后级扩大机的输入端,再将电表开至电阻档量测讯号线端,便可得到输入阻抗的值。  虽然这个数值并不是最精确的数字,但因误差值很小,所以可以作为参考之用。

测量后级增益
解决了输入阻抗的问题后,接下来必须量测出二台扩大机的增益值。  测量增益的方式,先利用「讯号产生器」输出一个固定频率的讯号,再以电表量测后级喇叭线端子的输出电压值,为方便计算的缘故,我们调整前级的音量旋纽,使得输出电压为1V。  固定输出电压后,再回头以电表测量前级讯号输出端的电压值,得出数值后,将后级的电压除以前级的输出电压,便可以得出后级的增益值为多少。  以Accoustic Art AmpⅡ为例,后级的输出电压为1V,前级的输出端电压为57mV,相除之后便得到Accoutic Art Amp-Ⅱ的增益为17.5。  再以同样的方式,也可以计算出Clayton Audio后级的增益为22.6。

相位的确定
阻抗匹配、测量增益值完成后,还要确认二部后级的相位。  将讯号输入后级扩大机后,再将扩大机喇叭端子 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结,「示波器」便能显示出二部后级的波形,后级是否同相位,便一目了然。  若是后级间有反相的情行,试听时将其中一部后级喇叭线正负端反接,便可以解决。  由于这次的实作,陈运双先生有携带「示波器」,所以使得测试相位的工作,显得非常的简单,若是音响迷没有这项设备,可利用某些的测试CD(如Stereophile等,上篇有介绍)中的相位测试功能,也可以检测出相位。

整合后级的增益值
在使用二部不同后级时,通常的情况下增益都不会相同,这时就必须在其中一部扩大机前,串上可变电阻或加上一部前级连接(主动或被动均可) ,作为调整之用;这也是本刊刘总编每次提到「双扩大机疗法」时,都会强调其中一部扩大机要带有音量控制的原因。

将Clayton Audio后级扩大机前加上一部Buffer前级后,再以「示波器」比较二台后级的波形,并慢慢调整Buffer前级的音量,使二台后级的波形重叠。  取下「示波器」将讯号线重新连接后,还不能马上进行聆听,必须再以电表测量二组喇叭线的电压,将二部后级的输出电压调整至同数值。  因低音单体对后级会有较大的负担,所以要再次测量负载后的电压。  以这次实作的情况为例,将喇叭线的电压调整至0.716mV后,加上负载再次测量,便发现Amp-Ⅱ的电压降低,所以便再次地调整Buffer前级的音量。  为了顾及大动态时,负责驱动低音的后级,因负载增大造成电压值降低,出现声音不平衡的情况,所以调整Buffer前级音量时,刻意的将电压增大至0.719mV。  上述调整的方法,也可以做为使用「双扩大机疗法」时的一个调音手段,因使用者可以视空间状况,如低音、高音太多或不足时,进行增加或衰减的工作。

  声音表现全面提升
经过了一长串繁复的调整过程,终于可以进入验收成果的阶段。  进行实作「双扩大机调理技巧」当天,除了「音响论坛」编辑部同仁外,还有本刊顾问刘仁阳先生与陈运双先生二位爱好音响的同事一同参与,试听的软体有细川凌子「For Mr. Wonderful」专辑、Telarc的「秋夜吟」、Joen Baez In Concert、安塞美指挥「法雅三角帽」、发烧测试片「Bass Power」与Chesky的十周年纪念精选集等。  以「双扩大机」驱动时,听感上最大的差别,首先便是声音变得很轻松而且余裕,声音听起来非常的舒服;除此之外,音场的变化也非常明显,宽度与深度的增加,轻易的就营造出大的场面;各个发声体的线条清楚而凝聚,连带着让人感到乐器与乐器、演唱者间的分离感与浮凸感也更为显明。  高、低频二端的延伸,也因使用「双扩大机疗法」,而获得了更佳的表现;低频的弹性、冲击力,高频的透明度,也比以一台Accoutic Amp-Ⅱ或Clayton驱动时,有着很大地改善。

在聆听过「双扩大机调理技巧」的成果后,刘仁阳顾问也提出「双扩大机疗法」要注意二部扩大机间搭配的问题。  虽然使用这样的接法,可以让声音获得大幅度的改善,但搭配的问题仍然须要强调,这是准备以「双扩大机调理技巧」整治系统的发烧友,所必须多加留心的地方。

这次参与「双扩大机调理技巧」实作的人,都已清处地了解到它的优点;本刊的刘总编也一再的强调,遇上不好「搞定」的怪兽级喇叭,以双扩大机驱动,绝对是个好方法;陈运双先生以「双扩大机调理技巧」,让许多发烧友的家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好声。  已有这么多的人享受到「双扩大机调理技巧」的好处,若家中的硬体条件符合,就请您赶紧起身动手,亲自体验「双扩大机调理技巧」的妙处吧!
TOP
57#

原帖由 korg 于 2011-8-31 15:02:00 发表
"LS22是全平衡的,就等于有四个单声道"

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 搞清楚什么叫立体声.


为慎重起见,我这几天又在网上搜了下,找到了ARC  LS-22的电路认真看了一下,我的理解应该没错啊!
这是一个声道的电路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9-09 11:32:42
TOP
58#

TOP
59#

玩电子分音一直是我的梦想,原因是听过分音的系统,一生都不能忘记.

请问楼主,你的工程进行的如何了?我觉得BI-AMP的意义不大,干脆直接上电子分音好过.
TOP
60#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9-9 18:31:00 发表
玩电子分音一直是我的梦想,原因是听过分音的系统,一生都不能忘记.

请问楼主,你的工程进行的如何了?我觉得BI-AMP的意义不大,干脆直接上电子分音好过.

见到兄弟回帖我惊喜,又多一位同好了,证明我还不至于太另类,我一直是想找ARC的EC-3胆电子分频,就是找不到,现在我打算自己焊一台胆电子分频,看行不行,我从没有焊过机,不知难度有多大,这几天在网上买了些材料。等天气凉些动手,不管成不成功,到时向各位更新报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