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BI-AMP之路(电子分频缓慢进行中) [复制链接]

21#

我也有玩BIAMP的打算,喜欢ARC,关注~~~~
音乐与生活

TOP
22#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6-14 11:50:00 发表
我也有玩BIAMP的打算,喜欢ARC,关注~~~~

哈哈!有志同道合的了,谢关注.
TOP
23#

找不到合心意的胆电分(估计很难找到EC3了),我搞了个转接头玩,暂且称它为半桶水电分.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6-15 11:04:23
TOP
24#





转接头里面有滤波电路,滤掉低频,去推中高后级.
TOP
25#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6-15 11:15:00 发表
前级是这台: LS22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6-16 11:30:23
TOP
26#

回复 21# hpstudio 的帖子

后级是2台ARC D时代的旗舰D160和D250:
图是借的,我懒得拍.
160:



250: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6-16 11:42:49
TOP
27#

ARC拥趸飘过~~
TOP
28#

回复 27# wangyonc 的帖子

兄弟的比我HI END多了.
TOP
29#

希望早日成功
《常见疾病治病解说》最实用的家庭医生
http://daniel115.taobao.com
TOP
30#

回复 28# szlghyj 的帖子

玩玩,开心就好
TOP
31#

现在接法是这样:CD平衡输出至 LS22,LS22是全平衡的,就等于有四个单声道,我把LS22的2个正相端接D250推低音,2个负相端经前面说的滤波转接头接D160推中高音,这种接法比单纯的BI-AMP效果更好.
TOP
32#

D250和D160灵敏度不同,要反复调节后面的旋钮来调节高低音的平衡.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6-20 14:40:06
TOP
33#

ARC的D系列功放几乎都有音量调节,玩BI-AMP很方便.
TOP
34#

请教楼主,玩电分是否就可以不要音箱原来的分音器了?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峨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35#

现在也是玩BI-AMP,彻底在话当然是玩电分,但需要拆掉原来箱内的分频器,一旦这样玩,箱子就相当于是摩改过了,二手值就贬低不少,所以一直很犹豫。

看楼上HP兄也有此意,难道你要这么做?
男人要多听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TOP
36#

原帖由 李尋歡 于 2011-8-26 16:56:00 发表
请教楼主,玩电分是否就可以不要音箱原来的分音器了?


报告李尋歡,玩电分要把音箱原来的分音器废掉,但BI-AMP还是要用原来的分音器.
TOP
37#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11-8-26 17:00:00 发表
现在也是玩BI-AMP,彻底在话当然是玩电分,但需要拆掉原来箱内的分频器,一旦这样玩,箱子就相当于是摩改过了,二手值就贬低不少,所以一直很犹豫。

看楼上HP兄也有此意,难道你要这么做?


哈哈,幸好我的箱是唯6,摩改也不心痛。
TOP
38#

转一段 网上找到的,我做了些删改,

玩Bi-amp就一定要音箱可玩Bi-wire的前提,因此在进入Bi-amp的主题前,我想还是先谈谈Bi-wire双线分音.与Bi-wire紧密相连的就是音箱内分音器的设计。在只提供一组喇叭接线柱的单线连接形式的分音器里,我们能看到高低音单元的参考地电位是在互相连接的短路片的负端上,通过2.5 米至3米长的喇叭线,然后到功放输出端子的负端,这里通常是功放取得负反馈讯号的参考点。由于距离相对较长,而喇叭线又不可能阻抗为零,因此这两个参考点其实有差异,即是有相对电位差。另外在喇叭端子上的公共接地点上,高音和低音单元都把这里作为参考点,但这条地线里流动的却包含各种滤波电流的回流,也就是说,高音单元会从参考点上捡拾到低音单元所滤除的高频讯号的部分成份,而低音单元也会捡拾到高音单元所滤除的低频讯号,这就给音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 Bi-wire设计,就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参考点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借分开独立的地线将参考点建立在功放输出端的负端上,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应会带来相当大的音质改进,而这就是双线分音设计的出发点。

双功放的三种玩法

在Bi-wire增进了音效的前提下,使用Bi-amp更将单元与功放的关系简单化了,在双功放驱动的世界里,高低音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功放驱动,这意味着功放的电源供应有了更充足的保证,分频后的各音路之间的干扰更少,负反馈讯号的成分也比较单纯,这些都会给音效的提高带来重要的影响。Bi-amp的玩法,除开可桥接为单声道的机种外,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种。第一,就是以一部前级输出两组讯号给两部后级,一部后级推一对音箱的两只高音,另一部后级推一对音箱的两只低音,这也是最普遍的玩法,在后文中我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双功放配置中,就是这种玩法。而第二种玩法,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我们知道,在第一种玩法中,流过两台后级输出端的仍然是全频的讯号,然后再通过分音器分割消耗,放大全频讯号对功放来说仍是一个负担,那么在留用音箱分音器的前提下,有人就想出预先设计出一个配合推高音功放的高通滤波装置,以及配合推低音功放的低通滤波装置,这样先行将前级送来的讯号分割,再送到后级里放大,最后推动音箱,音箱里的分音器照样起分频作用,那么对后级来讲,放大的是已分频后的讯号,频段范围窄了很多,功放的负担进一步减少,效率得到提高,不过这种玩法对玩家动手能力与听音经验的要求也比较高,算是介于电子分音与Bi-amp之间的一种折衷形式。最后一种,则是纯粹的主动式电子分音,这就要求用家要开箱去掉原厂分音器,并要求有高水准的电子分音器配合,并对音箱所用喇叭单元的特性相当熟悉,从理论上讲,这种Bi-amp的方式是最彻底效率最高,也是音效提高更为明显的,但实际上也是运用最为困难的,除非是使用像Linn等预先考虑了电子分音玩法接口的音箱,如果没有专用音频测试仪器在手,一般的箱子尝试的难度就相当大了,不易推广。

传统双功放玩法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所以从上面说述的三种Bi-amp玩法来看,最实际也最容易采用的就是第一种传统双功放配置,当然,虽然这种玩法是最简单的,但是对所用的器材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所用的前级要有两组输出,或使用一部带前级输出的合并机与一部纯后级也行,像Arcam等以前提倡的就是这种方式,以合并机推高音,后级推低音,但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同厂牌的合并机与后级,因为使用两部功放分别推高低音的话会涉及到音域平衡与相移的问题,厂家的配置已经将前级的两组输出阻抗与两部后级的输入阻抗与增益做一致了,一般不会产生音域不平衡的现象,但是如果你想换一部另外的纯后级的话,假使这部后级的输入阻抗太高或太低,与另一部功放相差太大的话,就产生音域失衡,需要通过另外的手段调整。因此,使用一部合并机兼作前级玩Bi-amp,不使用同厂牌的后级,就一定要用带音量控制功能的后级来配合,这样才能取得音域平衡的听感。一般晶体管机的输入阻抗是47KΩ,胆机的输入阻抗在100KΩ或更高,只要不是太低(低于10KΩ或 5KΩ),都可以通过音量调整来与合并机达到音域平衡的效果。

不同后级调整高低音的相对量感,使音域有平衡与和谐的听感。实际做起来也不麻烦,当你利用测试唱片将功放的音量平衡点找到以后,那么就不必再去动它了,聆听时只要通过前级的音量旋扭可同时控制两部功放的音量输出,而在整个旋动控制范围内音域都是平衡的,以后只动合并机的音量旋扭就行了,操作也是非常简便的。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两部功放的输出相位问题,这实际是指功放内部的增益放大级数,如果一部增益级数是偶数倍,另一部是奇数倍的话,那么按照平常的喇叭接线法就会出现高音与低音讯号反相的情况,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示波器来观察,或者利用一些录有正相或反相测试讯号的碟片来判断,如果有一部反相的话将喇叭接线正负端对调就行了。

Bi-amp的提升可谓是全面性的,自玩上双功放后前来聆听的朋友有很多,经过现场比较后大家的印象还是很一致的,都认为在我这套系统上得到的效果提升是非常正面的。总体而言,Bi-amp带来的改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低频的控制力明显增强,低频收得结实干净,此时如鼓等乐器的结像明晰,细节更为丰富,得到的是一种有弹性、有力度兼具分析力与量感的低频表现。体现出来的那种水分润泽,特别是高频泛音的重播,每个音符都像拖了一条诱人的小尾巴,使音乐的表情愈加动人。而在中频段,此时体现出来的细节更多声音更圆润,使感染力也大为增强。
最后编辑szlghyj 最后编辑于 2011-08-28 10:17:32
TOP
39#

BI-AMP接法;


电子分频接法:
TOP
40#

我码字太慢,转帖实属无奈之举,希望原作者不介意:


双扩大机疗法  刘汉盛

您有没有「齐秦世纪情歌之迷」、「阿吉仔唸歌第一集」与Janis Ian的「Breaking Silence」?假若有,请把它们拿出来准备好。假若没有,最好去买回来。因为我准备以这三张CD来引导您做一次音响的奇妙之旅。

先为频宽定义

在踏上旅途之前,我们要先开个行前教育,告诉各位该注意的事项。第一、频段的分法为极低频(20─40Hz),低频(40─80Hz),中低频(80─160Hz),中频(160─1280Hz),中高频(1280─2560Hz),高频(2560─5120Hz),极高频(5120Hz以上)。第二、如果我说高频段,那就是包括高频与极高频;如果我说中频段,那就是包括中频与中高频;如果我说低频段,那就是包括极低频,低频与中低频。第三、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通常在2500-4000Hz之间,也就是说高音单体负责高频与极高频再生,中低音单体则负责高频以下的频率再生。第四、假若是三音路喇叭,它的分频点可能就比较複杂,除了高音与中音的分频还维持在2500-4000Hz之间,中音与低音的分频点从200-400Hz之间皆有可能。

或许读者不瞭解,为什么要有以上四点行前教育?因为,我想要教您把高音与中低音单体(二音路)拆开来听;或是把高音与中音、低音单体(三音路)拆开来听。怎么拆开来听?每次只让一个单体去响,或让高音与中音单体为一组,低音单体为一组去响。到底要怎么让其中一组喇叭响呢?很简单,假若有双喇叭线端子,先只接一组端子就可以了。万一只有一组喇叭端子,那就只好拆单体把箱内配线先銲开,这样比较麻烦些,而且要小心。

把中高频段与低频段拆开来听听看

为什么要拆开来单独听呢?我想要让您体会一下,当二音路喇叭高音单体没响,只有中低音单体响时,声音会怎么样?同样的,在三音路单体的情况下,当低音单体不响、或只有低音单体响时,声音听起来会怎么样?让我们先说二音路的情况。当您只让高音单体响时,会发现那根本不能称作音乐,只是某些单薄的声音而已。但是,如果您切掉高音,而让中低音单体响时,却发现除了声音闷闷的之外,所有的声音却都很完整。在这种基础之下,如果我们慢慢的把高音量感加上去,同时慢慢地把高音的分频点作调整(这是指在出厂前微调时),使得原来闷闷的声音慢慢变成开朗、甜美、清澈的声音。

再来我们说三音路的状况。假若我们只让高音与中音响,而把低音切掉,您会发现高音与中音单体响起来一定比完整的二音路喇叭还差劲。为什么?高音单体加上中音单体不是也等于完整的二音路喇叭吗?不!通常二音路喇叭的低频段延伸会比较完整,而拆开的三音路喇叭,其高音与中音单体的声音一定比较单薄,因为它把许多中频接近中低频的部份交给低音单体了。

对低音表现的误解

若是单独听三音路喇叭的低音单体发声,您会大吃一惊:怎么平常认为应该从低音单体发出来的那种既沉、又Q、有弹性、又有冲击性的低频不见了(别忘了拿阿吉仔、齐秦、Janis Ian那三张CD来试)。奇怪,那种迷人的低频不是该从低音单体发出来的吗?可是耳朵所听到的低频却是单薄虚弱没有什么质感的低频,这种低频一点都不迷人。

这个事实反映了几件事:第一、音响迷所认定的低频,其实都是配上中低频与最低的中频之后才会产生的。如果只让低音单体发声的话,根本听不到那三张CD裡面迷人的低频表现。第二、音响迷经常会因为低频效果太软不结实、没有弹性、冲击性不够,就说低频不够低或低频量不够。其实刚好相反,应该说是低频段不够高才对。真正80Hz以下的低频段是软而无力的,假若这个频段的量很多,就会产生皮肤振动的感觉。假若低频段要结实得能打在胸膛、又有弹性(例如脚踩大鼓的噗噗声),必须在80Hz以下的低频段上面再加上中低频段(80─160Hz);假若要求更脆更有弹性些,则还要加上中频的底部频率。第三、三音路喇叭若少了低音单体发声,声音完全变了,变得既尖锐单薄又陌生。若是少了高音、中音单体发声,您所听到将是闷闷的人声,以及一堆毫无质感、根本不传真的乐器声音。

器材不可能为您量身打造

好了,到此为止,您已经可以自己动手试过,印证我上面所言。有了以上的共识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谈本文的重点:到底喇叭设计师是如何炮製出优美的声音呢?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依照喇叭的各种设计公式规矩把单体挑选好、箱体设计好、分音器做好,然后组装起来。问题是,如果教科书上的技术理论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很好听的喇叭,事实却刚好相反。所以,肯定在「既有的技术」之上还有很多艺术层次的工作要去做。这个层次就像是给你金华火腿、老母鸡、鱼翅以及一切的调味料,看您怎么去把美味的鱼翅炖出来?

通常,喇叭依照理论设计出原型之后,就要开始作微调的工作,而且难以避免的要用到人耳,喇叭所处的空间,以及让喇叭唱出音乐的周边搭配器材。可以肯定的是,喇叭厂裡的各项条件都不会与您的一样,所以您当然不可能听到设计师所微调出来的得意声音表现。这也就是大部份音响迷把器材买回去之后很难一开始就有好声的原因,因为音响设计师根本不可能瞭解您的空间、器材等搭配,也不可能为您一个人量身订做一件器材。

各频段的量感搭配很微妙

既然如此,音响用家不是很倒楣吗?明知音响器材买回去不一定会好听(暂时排除品质的因素),我们还是只能「默默」的买。其实,事情并不是全然的悲观,喇叭设计师们早就发现把高、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分开来推,声音就会变得比较好;音响迷也发现如果用双喇叭线或双扩大机来使用,好声的可能性也提高很多。于是,近年来很多「低音主动式喇叭」,就是让您以一部扩大机推中高频段,而低频段的就由厂方内置的扩大机来推,而且主动式低频段还附有音量、分频点与相位的调整。甚至,较平价的喇叭(如Mirage)以及某些静电喇叭也採用主动式锥盆低音单体的设计,其目的与高价喇叭的中高、低频段分离设计一样,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让用家在自己的空间裡、自己的系统搭配下,以自己的耳朵调配出最理想的声音。当然,把中高、低频段分开来推,也让扩大机能够更轻松的工作,不过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因此略过。

什么?只要改变低频段与中高频段相互之间的量感搭配,就能够让喇叭发出美声吗?没错!我们可以暂且把所有理论上的疑虑抛开,因为那些疑虑与最终能够得到的美声相比,可说是微不足道。或许有些人要质疑:你为什么能够那么肯定?很简单,因为多年来我所听到的昂贵四件式喇叭、许多中高、低音分开推的喇叭,还有我自己长期用双扩大机的经验中,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或许您又要说:你这根本就是结果导向,缺乏理论依据。我不反对您可以这么说。但是,假若理论技术无法为人们带来好听的声音,那就表示现存的理论技术还未成熟;假若结果真是好声,那么理论技术必须主动去解释好听的原因,而非以现存的不成熟理论技术去抗拒好声的结果。在人类还未解开地心引力奥妙之前,苹果还是往下掉的,不是吗?

再度证明双扩大机疗法有效

为什么在中高、低频段量感微妙互动的情况之下,喇叭能够发声美声?其实这已经脱离技术层次,而到了艺术层面。当您在问这句话时,等于就是在问史特拉底瓦利:您怎么能製造出那么美声的小提琴?也等于在问杨贯一:您烹调的鲍鱼怎么会那么美味?答桉就是:各种素材在经过微妙的调配之后,最终才能发出美声、美味;不同量感的中高频段与低频段以某个适当的比例溷合之后,就会出现美声。这也就等于一个高素质的乐团交给不同指挥人,蹩脚的指挥家只能让乐团发出平板毫无魅力的声音,而高明的指挥家却让声音充满迷人的魅力。原因是后者懂得精确的控制乐团各声部音量大小(以及快慢),让那複杂的音量变化结合成非常美妙的 Harmony。没错!指挥的最高成就是Harmony,烹饪的最高成就也是Harmony,而调声的最高成就当然更是Harmony。我们利用中高频段与低频段音量可调的机会,把高、中、低频段的量感与空间声学条件做到最佳的搭配,让音响器材在自家空间中发出最美的声音。

在此之前,我已经不只一次向读者们推荐双扩大机的使用。最近,我在家裡又以WATT/Puppy以及Revel F30喇叭作双扩大机驱动的实验。在我家裡的空间中,WATT/Puppy一定要用双扩大机搭配才会好听,而F30用单机就能适应我的空间;不过,如果用双扩大机去推则更好。从使用二部后级,以及高中与低频段都要能够单独调整音量这二个条件来看,无论喇叭大小,只要使用这种双扩大机的方式来推喇叭(喇叭必须有Bi-Wire二组接线端),您就可以把它看成是昂贵四件式喇叭的驱动原则。四件式喇叭还要考虑低音柱摆位的问题,所以複杂性高于二件式喇叭,而二件式喇叭在经过分别音量的调整之后,往往就能找出与空间搭配最适当的各频段量感。

量感调配的原则

各频段量感的调配有没有原则呢?第一,人声与小提琴声在大音量下听起来不能刺耳。第二,低频段量感听起来要够沉够Q够弹性,而且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第三,整体声音要有扎实稳固的平衡感。
在此,您先以我在前面所说的三张CD作低频段的验收工作,确定没问题之后请继续用波伽利「Sogno」的人声验收:整张CD在大音量下要能感受到歌声的饱满嘹亮,还要不刺耳才行。人声验收过之后,我建议用Lakatos的小提琴(无论哪一张都可以),重点是小提琴声要电光石火、充满张力而又不刺耳,而且能够享受到小提琴声美妙的音色与质感。当然,其他小提琴CD也可以用来验收,只不过Lakatos的难度比较高。
听过低频、人声、小提琴之后,最后应该以钢琴来总验收。钢琴的音域很广,可说涵盖了音响的所有频域,假若您觉得有些频段声音很强,有些很弱,那表示高、中、低频段量感不平衡;万一低音键没有权威感、规模感,那就表示低频段不够扎实;或是中音键、高音键没有光泽与甜味,那就表示中高频段的量感不是很恰当(暂时排除器材本身的品质因素);要是钢琴的触键质感钝钝的、煳煳的,就可能是低频段量感太多;假若您觉得琴键弹下去之后泛音不够丰富,那也表示高中频段的量感不恰当。

一切都改变了

当您把二部扩大机的音量调整到最适当的平衡感之后将会发现,怎么速度感也变快了?暂态反应非常快速,空间感与音场变大了,层次感远近分明,定位感很清楚,声音细节也多起来了。当我们把中高与低频段的音量调整平衡之后,似乎一切迷雾突然消失,呈现在眼前的是豁然开朗的景象。没错,因为不平衡的高中低频段不仅让声音扭曲难听,还会因为扭曲而把该有的声音缩小、不该那么大的声音变大,中低频量感掩盖过低频与极低频,一切的罪恶由此产生。

看到这裡,我想您一定瞭解不同频段声音溷合之后将会产生奥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会让您感到声音变尖、乾、刺耳;或者是变甜、柔、饱满、有光泽等等。这种微妙的变化,只要您曾经下厨烹饪,一定会瞭解这就像我们改变调味料或火候般。在此建议您,以双扩大机来调整高中与低频段的量感时,最好假想是正在烹调食物:食材预先处裡的过程,烹调的方法,到底要放多少调味料?什么样的火候?这些因素都必须在微妙的搭配之下才能让食物发出最高的美味。

当您不可能为了听音响而换房子、不能为了听音乐而大兴土木、不能买到与自己的空间和器材搭配完美的喇叭时,我认为「双扩大机疗法」是治疗声音难听的妙方。在此,请所有长期为声音难听所苦的音响迷抛开各种疑虑,去找一部有音控的后级(或改装),我相信您的黑白人生就此会变成彩色的。

摘自<音响论坛>第141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