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昔日通信攻城师眼中的CD音源 [复制链接]

查看: 63749|回复: 276
131#

原帖由 挠挠 于 2009-6-20 18:49:00 发表
---DSP、PCM、DSD,没错是一堆术语,但是和Jitter怎么扯上关系?
SACD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基础上,和PC系统都是计算机构架,只不过一个在哈弗系统(数据地址总线分离)一个是冯诺依曼体系。时钟就是协议定好的,不需要从外部数据提取时钟(老式的异步系统)

所以我比较看好PC HI-FI的模式,除非片源有不足,它几乎没有外部Jitter的困扰,就Jitte

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强调的是SACD的硬件结构和比特流技术。比特流不是新技术,工业控制就大量采用,时下的D类数字放大器也是这个技术,不过它用在后端而SACD用在前端。SACD应该有独到之处,但我分析认为它一样依赖时钟,高达2M的采样频率,在A/D编码可能带来更严重的Jitter。因为A/D编码是录音环节,录音设备可能有更好的时钟,它的Jitter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厂家没有提供相关报告。我从没看到CD厂家主动说Jitter这个事情,倒是有刻录机厂家强调了Jitter,意思它家的刻录机很好可以降低Jitter。SACD如此大容量和高速的数据,对常规的光驱读取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就常说的外部Jitter,如果没有完善的缓冲解码,对比传统CD是无法想象的。比特流解码的效果又怎样......
因为我没有实践过SACD,所以这些看法都基于推测。确实我不能轻易否认,但也不能贸然肯定。所以仅作为探讨。
实际的听感,貌似发烧友还没有达成共识,网上的枪文倒是不少。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20 21:28:26
TOP
132#

原帖由 KLWX 于 2009-6-20 21:06:00 发表
看了这个帖, 还是要顶一下楼主. 楼主既然是研究通信的工程师, 那么我们也算是半个同行, 只是, 我不做技术很久了.
说起这个Jitter的问题, 我在几年前就在这里发帖说过, CD音质恶劣的根源, 就是Jitter.

很多从事数......

非常非常同感......
把CD读出来是个好办法,我也是这么想的。再说年纪越来越大,人也懒了,CD拿来拿去进仓出仓感觉真落后。
TOP
133#

在CD-ROM上读数据,出来的数据一样,但是在在CD上播放效果就不一样。
刻录碟它不是error盘,是Jitter盘。

还是有疑问:
音乐CD也是数据碟,也就是二进制保存的数据碟。如果刻录碟在CD-ROM上读出来的数据与原碟一样,在CD机上读出来的数据相信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D/A转换前,都是一样的。数据内容一样,播放(D/A转换)出来的效果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二进制数据,1就是1,0就是0,一样的数据内容,二进制排列一定是一样的。这里还不涉及时钟概念,自然也不存在JITTER的问题。
最后编辑greatfan 最后编辑于 2009-06-20 22:35:43
Hi - Fi ≠ Hi - Price
TOP
134#

jitter的影响或许被过份夸大了,如果低于多少PS,人耳盲听无法分辨的话,jitter的探寻也就寿终正寝了
TOP
135#

原帖由 mbegin 于 2009-6-20 22:21:00 发表
jitter的影响或许被过份夸大了,如果低于多少PS,人耳盲听无法分辨的话,jitter的探寻也就寿终正寝了

高保真,要的就是精益求精,仍何对重放失真的影响,在这里夸大讨论,都不过份。人耳,因人而异;听感,也只是“感”,影响这个感觉的因素太多了,更不可靠。
最后编辑greatfan 最后编辑于 2009-06-20 22:36:52
Hi - Fi ≠ Hi - Price
TOP
136#

原帖由 greatfan 于 2009-6-20 21:42:00 发表
在CD-ROM上读数据,出来的数据一样,但是在在CD上播放效果就不一样。
刻录碟它不是error盘,是Jitter盘。
还是有疑问:
音乐CD也是数据碟,也就是二进制保存的数据碟。如果刻录碟在CD-ROM上读出来的数据与原碟一样,在CD机上读出来的数据相信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D/A转换前,都是一样的。数据内容一样,播放(D/A转换)出来的效果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二进制数据,1就是1,


到目前为止这个疑问是最深入的。
这个帖子讨论Jitter刻录碟,是有前提的:
1.注意交界面;数字世界它很简单,不是1就是0,但数字和模拟部分(模拟信号、物理比如碟片的PIT/LAND以及造就它的母盘或刻录机、时间)联系上的时候,在交界面上就引入了其它因素。
2.排除近似值;不排除一张碟片或一部CD机的Jitter恰到好处,也不排除一些刻录碟做到了很低的Jitter,在可分辨范围之外,一句话,不能绝对。
3.认同Jitter的存在和对音质的影响。如果否认这点,那么好了,这个帖子不用看了,井水不犯河水。
4.认同刻录碟和原版碟的差异,认同相同内容的不同材质的刻录碟也存在差异,也就是认同碟片质量、制作质量(压制或刻录)对音质的影响。
如果上面4点没有异议,接着讨论。
“音乐CD也是数据碟。也就是二进制保存的数据碟。如果刻录碟在CD-ROM上读出来的数据一样。CD机上读出来的数据相信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D/A转换前,都是一样的。如果数据内容一样,播放(D/A转换)出来的效果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二进制数据,1就是1
这段的“如果刻录碟在CD-ROM上读出来的数据一样。CD机上读出来的数据相信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D/A转换前,都是一样的。”,正解我认为是“刻录碟在CD-ROM上读出来的数据一样。CD机上读出来的数据却不一样,出现了错误,Jitter造成的”
这部分的Jitter是怎样形成?又怎样造成数据错误?不良刻录盘的PIT/LAND存在的偏差,因为PIT/LAND是反映1010电平的物理结构,准确地说它们在时间与长度的控制上出现了偏差,此外不良刻录碟的均匀、重量不佳也会加大偏差,这就产生了Jitter,Jitter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电平的判断,从而造成C1/C2解码出现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刻录碟在CD上播放音质不行的原因。我没法钻到芯片内部去看数据在哪部分出错了,所以这是多次实践比较和理论推导的结果。也有厂家提供了该Jitter测试波形作为辅证。对于PC来说,操作系统允许FIRMWARE增加读取次数或者加大光头功率,而CD我认为它不能,它一读起来就得连续工作,有可能加大功率重复读取吗,恐怕时间不允许,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英国之宝的G08采用CD-ROM读取,经过缓冲后再Re-clock解码,应该是消灭此类Jitter的最佳办法,用它来播刻录碟估计和原版碟没差别了,PC HI-FI就更是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20 22:37:34
TOP
137#

回复 129# 未仔的贱骨头 的帖子

话就说一句:SACD的DSP系统和什么PC hi-fi没有最本质的体系区别,所以对发烧初哥们也慎言 SACD的jitter问题。等您都搞清楚了,再给大家好好讲讲。都会虚心求教的。
TOP
138#

原帖由 KLWX 于 2009-6-20 21:06:00 发表
看了这个帖, 还是要顶一下楼主. 楼主既然是研究通信的工程师, 那么我们也算是半个同行, 只是, 我不做技术很久了.
说起这个Jitter的问题, 我在几年前就在这里发帖说过, CD音质恶劣的根源, 就是Jitter.

很多从事数......
您这是击节叫好,说到点子上了。
TOP
139#

原帖由 挠挠 于 2009-6-20 22:40:00 发表
话就说一句:SACD的DSP系统和什么PC hi-fi没有最本质的体系区别,所以对发烧初哥们也慎言 SACD的jitter问题。等您都搞清楚了,再给大家好好讲讲。都会虚心求教的。

帖子一开始我就说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数字产品花样百出,个人不可能一一去实践比较,个性化的因素更不能都去验证,所以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我从来都认为形式不重要,本质才是关键。很多形式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晶体管出山后电子管死了,CD出山后LP和磁带死了,而后来呢?现在SACD的宣传又把CD打入地下室。90%都是真实谎言,接近本质的基础的东西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TOP
140#

原帖由 未仔的贱骨头 于 2009-6-20 22:57:00 发表
原帖由 挠挠 于 2009-6-20 22:40:00 发表
话就说一句:SACD的DSP系统和什么PC hi-fi没有最本质的体系区别,所以对发烧初哥们也慎言 SACD的jitter问题。等您都搞清楚了,再给大家好好讲讲。都会虚心求教的。

帖子一开始我就说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数字产品花样百出,个人不可能一一去实践比较,个性化的因素更不能都去

没错,其实就是想等您一一搞清楚了,给我们初烧解惑。能有人讲清楚问题,很是感激啊!据所知,SACD的光头伺服就是DVD一个生产线的,但是SACD可能在物理层,光盘读取的时候就加密了,如果是后端加密,就和DVD以及PSP一样被破解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