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昔日通信攻城师眼中的CD音源 [复制链接]

查看: 63788|回复: 276
161#

希望继续讨论。
TOP
162#

请问“末仔的贱骨头”兄,如果让你设计一款cd机,不计成本,只求好声,你怎样设计?
TOP
163#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19 23:47:00 发表
把jitter作为CD机声音不好的理论,并由此着手注定是要失败的,无数“前辈”已经有足够多的教训。

中国人才济济,音响界也是如此,但中国音响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中“洋毒”太深,不敢否定他们。

跳出框框,天广地阔,多喝花雕,胡思乱想,中国音响业一定会领先全球的。

---骨头的基本思路是不错的,看看天价的CD转盘+解码器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从这个思路入手的,只不过最新的微CPU技术在进步,用re-clock重新进行时钟定位的方法变得很便宜了。中国人在技术上,比如开发频响在30khz以上的高音头相信会有突破,在基本理论上看来是不行的。举个例子,LP的盘基的化学成分?CD SACD 蓝光的标准?机芯的伺服系统其实电机拖动系统的实例?新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变换域分析算法(赫赫,没有几百年前的傅立叶变换,现在的音响系统都是瞎掰)
TOP
164#

这个帖子不客气地揭露时下数字音频的种种弊端。光环下的数字音频有如此多的音质扭曲,发烧友回归磁带、LP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如果不计算成本地设计一部发烧CD,首先要修改CD-AUDIO标准。
这话有点太大了,简单地说:
1.把CDDA之类的音频格式改成纯粹的二进制文件格式,采取和软件光盘一样的编码或者更强健的编码。这样就不依赖光驱了,为什么到今天数字传输还要抱着一个马达不放,商业需求而已。不同的CD宣传其光驱有多少优点对音质有多少好处,其实就是一个真实谎言,如果承认光驱是数字系统的一部分,为什么数字信号的还原还要高度依赖光驱呢?CDDA其实是让信号停留在实时PCM数据流的阶段,这是断章取义的伪数字技术。发烧友要绕过这道坎,办法前面说过,就是通过PC先把CDDA无损地抓成二进制文件。
2.提高采样率。电话的采样是8K对3K,但CD-AUDIO不是工业,个人认为44.1K的采样率对高音部分偏低了,还不够HI-FI,PHILIPS的170K也许是一个适合的数字。
3.明确Jitter指标,在录音环节做到接近消灭Jitter的水平。

取消CD光驱对商业来说几乎还不可能,所以还是要针对光驱进行设计,采用重量级光驱的做法实在是太老土了,说它是刻舟求剑一点不为过。
正确的法是从光驱无损抓取到硬盘或闪存后再解码,这就是PC HI-FI的做法。或者参考英国之宝那样的设计,利用CD-ROM的纠错能力,大容量缓存提供延时或者配有更强健的纠错方式,为后面的Re-clock准备,内存多方便和便宜啊,只是用了大容量缓存就得用上DSP或处理器,但这是完整的数字方案,对发烧来说,目的只有一个:消灭传输途中Jitter对音质造成的恶化。

DAC部分的关键,除了DAC芯片本身的性能,当然就是时钟了,这是抑制Jitter的关键,英国之宝G08这里就偷懒了,它采用开关电源并且貌似单路多用,原则上应该放弃开关电源,并且是多路供应的发烧设计,光头、解码、钟振的电源独立。DAC芯片内部架构也要引起重视,解码后直连一个内部集成运放的,对音质恐怕有很大影响,这是模拟部分的任务了,后面再讨论。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22 01:14:05
TOP
165#

O(∩_∩)O哈哈~!!强顶末仔老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6#

强顶末仔老兄…………
TOP
167#

不错的帖子,干净的在讨论问题
我好像越来越没出息,现在竟然听网络收音机接入功放一听就是一天,CD机基本上处于待机状态。。。。
迷上了模拟音源
TOP
168#

原帖由 dengsc2000 于 2009-6-22 7:42:00 发表
不错的帖子,干净的在讨论问题
我好像越来越没出息,现在竟然听网络收音机接入功放一听就是一天,CD机基本上处于待机状态。。。。



那是你的系统未调整到最佳状态
TOP
169#

原帖由 未仔的贱骨头 于 2009-6-21 9:57:00 发表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1 9:44:00 发表
哈哈,一群好玩、固执但不会有作为的烧友。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老浦东要表达什么,听你的意思,好象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玩是最好的,因为想了也白想,玩了也白玩......
如果说要有作为,那是无话可说,我们能有什么作为,能够理解、运用就不错了。发烧友在外人眼里还不是玩物丧志。这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哈哈哈,老浦东整天在说酒话,纯粹吹水,大家千万别当真。

希望大家多玩jitter,多研究“LP的盘基的化学成分”,多想想“CD SACD 蓝光的标准”是否合理,还有“机芯的伺服系统其实电机拖动系统的实例”也是很好玩的,早些发明“新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变换域分析算法”,这些才是正道。

老浦东就先将就着天天听PC HI-FI,等着大家搞出惊世骇俗的中国造CD机,然后也去排队买一台。

我等,我等,我等等等-----------------------。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70#

1.发烧友要绕过这道坎,办法前面说过,就是通过PC先把CDDA无损地抓成二进制文件。
PC 的CD-ROM也是光驱啊,也有马达啊,这道坎好像也没绕过吧?
2.提高采样率。
SACD,VIDEO-CD 如何?
3.或者参考英国之宝那样的设计,利用CD-ROM的纠错能力,大容量缓存提供延时或者配有更强健的纠错方式....
采用缓存(减少Jitter的影响),是很成熟的技术,也很廉价,这么简单的方法,设计专家们没想到? 所以应该不是少数商家的行为. 验证方法很简单,打开机箱,看板卡上的内存芯片就知道了.
最后编辑greatfan 最后编辑于 2009-06-22 10:39:24
Hi - Fi ≠ Hi - Pric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