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巴赫(4)——平均律钢琴曲集——智者的低语 [复制链接]

查看: 26647|回复: 100
11#

在门前坐坐纳凉,不说话听屋主说话。
TOP
12#

回复 10# fetonte 的帖子

君可读康德之《纯粹理性批判》,则可明矣。夫空间与时间,实不外我人整理外部世界之先天形式耳,其授之于天,乃名之为先验也;我人所思所睹之外物,实不异填充此先天形式之材料耳。汝云其为一,则为一,此心之外,更复何物?汝云为二,则为二,不外感性理性之分野也。汝云为六,则为六,无过眼耳鼻舌身意也;以不列颠之大哲巴克莱之语概之,“存在即是被感知”;又以我天朝大宋之巨哲陆象山之言,又可谓“仁者心动、”、“心外无物”;至我祖释迦牟尼之《愣严经》则更细述我人内在世界之变化种种妙端,何人能解之?何人识其妙?阿弥陀佛,阿门。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3#

赞同楼主的观点。所谓天赋、天资、天才,等等词汇,指的是一个人有超过常人的本领,而且这种超出是不能用理性来解释的,因此只能说成是天赐的。巴赫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尽管他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也没有什么学历、文凭之类的东西。但是必须承认,巴赫的音乐——以《平均律》为例——是通神的作品,是天籁之音,他的音乐写出了宇宙的和谐。
其实,好的音乐是需要听的,而不是用来说的,就像一首好诗是不能解释的一样。我相信凡是热爱《平均律》,热爱巴赫的人的心都是有共鸣的。而任何解释性的文字,写起来都很困难,而且看起来似乎都是多余的。
TOP
14#

回复 13# 巴赫迷 的帖子

同意,巴赫会原谅我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5#

呵呵 不仅是楼主,历史上写巴赫的人不计其数,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巴赫也都会原谅的,就像《论语》中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为需要抒发心中的情感。
看来楼主对康德也是很有研究的,我对康德也很感兴趣,不过现在还在读柏拉图,康德的“三大批判”,还在我的书单中排队呢。
TOP
16#

回复 15# 巴赫迷 的帖子

高人,拍拉图亦我所爱也,其《斐多》、《会饮》实文理结合之超级美文也。幸会。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7#

真是幸会,《斐多》绝对精彩,除了《会饮》,此外我更喜欢《高尔吉亚》。
敢问楼主是否有MSN,以便于交流。鄙人的MSN是:abd_al_fariha@hotmail.com。
TOP
18#

回复 12# shenming 的帖子

先生所引四说互有歧异,似不可混为一谈。康德所谓先天已具者,理性也,类夫阳明四句教之三“知善知恶是良知”。贝克莱之感知仅及前五识之所触所感,积久谓着经验,当厥初萌,固无善恶是非也,况先天之理性乎?彼将安在耶?象山之心复非贝克莱之所感所解,既云为心,意识在焉,故曰“仁者”,仁存乎意,眼耳鼻舌身五识,曷仁之有哉!与康德之说复不同,理性恒在,其性也静,动则易也,吾国古圣言动不言静,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动而不息也。文王作易,其要妙之指归也。又皇皇大也者,善逝之教法也,楞严之论心,虽云多变,实归于一端,即虚明不动之如来藏也。变者权也,虚明者实也,变者幻也,虚明者真也。言一言二,分别内外,是皆权法幻梦,无住无念,了彻空有,斯惟真如法相,中心外物已溟,先天后天安在!诸说之异,何啻霄壤,先生欲解“天授”之说,乃博引古今中西贤圣之言教为证,然昔人之说往往驳杂,似近于咫尺,而迥乎千里,后证甫设,前证即破,是证遂不足为证矣。
TOP
19#

回复 18# fetonte 的帖子

"菩提本无树”,吾本不欲证“在者”或“他者”,吾只独行于吾林中路——吟啸且独行,行于当行之时,止于当止之处;康德所谓天授之理性,乃为“纯粹”之理性——其可识善恶乎?若言识得,何又名其为“纯粹”——君无有西哲之通识,于此显也——其于现世之显者,则为实践之理性,故另有一大著行世《实践理性批判》。我等华族,只有一模糊概念——统谓之“心”——其为SOUL也乎?其为MIND也乎?其为IDEA也乎?其为IDEAL也乎?均不能解。殊不知我炎黄子孙自当行世,即殆于思辨,故致无有科学行世。西哲之本体论与认识论则判然有别,不可同论。吾悟巴赫之乐,乃需动用先验之超感悟性——即康德所谓之纯粹理性,于此,诸般经验皆非利器,宜皆弃之乌有,遂得其本真之谛——汝自可命之为真如,万不可名之曰良知良能——此属实践理性也。我族之“心”,实“纯粹”与“实践”之双蒂也,然其终为“实践”者也,其于道、器之辨者,终为器,实为形而下者也,故我族无有宗教一说也。若谓我族亦有宗教,则此宗教非彼宗教,实为二端也。汝视汝之无视者,吾睹吾之所睹者——两相辨之,无有是处。然巴赫之乐,实高于哲学也;如此思辨,不亦枯乎?大道无形,乐可显之——此乐当指巴赫之乐也,吾当鼓而歌之。歌以咏之,不亦快哉。归去来兮,琴声招我胡不归?!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7:54:4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0#

楼主文章仔细拜读,写的很好。大多数观点与楼主相同(就是夸张了一些),也有一点不同,情感式的音乐个人认为不是低俗的。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22:06:4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