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 “中性“ ,Boulder 1010/1060 的组合 (6)
兼备有衝击力的动态,有速度的旋律感,聚焦的定位和合理的宽纵感
我很喜欢大型管弦乐,标準马勒迷,刚好大型管弦乐是这系统的强打,MTT 的马勒第二,第一乐章的开始让我听到了弦乐群的深厚低频层层迭迭,下潜深入,卷地而来,快速的收放和密实的层次,却又丝毫不损失细节还原,全队乐队强奏的庞大的规模再现令人叫好。更令人讚嘆是全系统的平衡度和 coherence,全频段无论是在音色、音调,还是在速度和细节上,都以统一的步调向前推进,听不到任何脱节或是不自然的地方。马勒作品,很多木管的独奏,听到是一股气流和周边一团空气,定位精准稳定,聚焦在空间中的数个点上,真实感绝佳。在最后一乐章,主唱,合唱团,乐团,管风琴,一起创造的音场,规模,高潮的衝击,令人觉得置身在三藩市的Lousie Davis Hall。
Pendercki 的Credo 中的合唱团,清晰的分佈在舞臺上,部位分明,我不敢说是数人头,但一定比我以前的系统优胜。几位主唱的些微位置差别也淅淅在目,第四第五乐章的鼓声,三种不同鼓声,大鼓一次次地敲响,威风八面,论到鼓点的速度、收放、鼓皮的震荡、低频的力道,是在我的房间里面听过最强的一次,低频源源不绝、生龙活虎,没有丝毫收缩、软脚或是在连续大功率输出时的失真现象,但也聼出鼓声不是800D 的长处,够响但不够狠。
系统的音场,深度是加深了,不是算深不可测,肯定舞臺的深度感在漆黑的背景下,加上超强的分析力,在我的环境听到更多的层次,好的录音,管弦乐队应该听到四层到四层半,但还没有营造出一个弧形的舞臺的境界。宽度方面没有比以前增加,音乐录得宽,重播就更宽,深度的表现比宽度来的引人入胜。
音响的舞臺是往后推了,以前坐在第五排,现在变成大约第十排,最佳观众位置,加上法国圣杯的助力,开始Loh兄所谓的“可怕” 感觉。控制力加强了,反而没有杀到面前的感觉。舞臺的位置没有因为音量大小而改变,稳稳的让我们更专注聼音乐。
没有机会来个炎黄第一鼓,相信这夸张加了浓味的录音,一定更过癮,聆听空间天花的射灯,可能又会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