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什么说:声场声像高低定向(定位),是对立体声系统提出的最严格要求;声场声像定向定位与什么有关?
“造成录音效果今不如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事后的多轨混音。Wilkinson 所有录音都是他在现场直接混成两轨的母带,之后没有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也因此确保了完整的动态与接近现场的平衡性。可是Decca 加入宝丽金集团后,公司却规定现场录音师只能做多轨的录音母带,然后交由总公司的工程师在剪辑室凭空想像的混成两轨,这当中的误差当然是很大。事后的工作人员怎么能知道现场是什么情况呢﹖这种大公司细密分工下的结果,往往扼杀了录音师的创作灵魂,录音和现距离,似乎也就越来越远了。”
对于这段话,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造成录音效果今不如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事后的多轨混音。Wilkinson 所有录音都是他在现场直接混成两轨的母带,之后没有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也因此确保了完整的动态与接近现场的平衡性。——我非常赞同!
可是Decca 加入宝丽金集团后,公司却规定现场录音师只能做多轨的录音母带,然后交由总公司的工程师在剪辑室凭空想像的混成两轨,这当中的误差当然是很大。事后的工作人员怎么能知道现场是什么情况呢﹖这种大公司细密分工下的结果,往往扼杀了录音师的创作灵魂,录音和现距离,似乎也就越来越远了。——不敢完全苟同。
1、我认为“总公司”一定会要求提供现场的照片、录像,场地尺寸等之类的资料,有经验的混音师通过这些资料是可以较好地完成混音的。例如某乐器专门使用的麦克风纪录下的声音需要提前或者延时多少时间(ms)混入左右声道才能产生“和谐”的效果等等,声学上已经有明确的理论可以应用。
2、现场录音其实也是依靠经验,监听到的效果也不是听众位置上的效果。
3、往往扼杀了录音师的创作灵魂,这倒是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