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复制链接]

查看: 501172|回复: 684
311#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看看这类帖子,收益总是有的,问题在于是不是用心思考了。对于sprs兄提到的单拿箱子的相位问题,我觉得值得商榷,可能是你误解了。事实上,如程实平老师所说,高低音单元间的相位问题,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最要紧的。并且聆听距离越远,同一箱子的相位问题越不突出。况且丹拿真的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吗?A7与52的听感差异,松得味兄提到一点,低频那个峰之后的滚降问题(最终可能可以归结为闭箱与倒相箱的设计差异),可能是影响之一。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涉及高低音单元(涉及低音单元尺寸)是否能够完美衔接,老浦东兄曾经说,42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中频),比52要好,我想原因就出于此。
事实上,一只喇叭,单看频响曲线来设计箱子,我觉得是欠周到的,因喇叭甚至在频响曲线平直的范围内,接近两头的地方也比中部失真要大(甚至密度、指向性的优良性都降低),如何选用适当的中低音与高音单元,我觉得是能否做出优秀音箱的决定因素之一。民间有高手,用四寸的中低音,加上优秀的高音单元,分频点取在8k左右,做出自然、大气的箱子来,不得不引起烧友的深思。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312#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老哥 于 2007-10-12 21:15:00 发表
一般来说“电流倾注式”(Current Dumping Audio Amplifier)这说法是属于Quad公司和的,除非LZ的构思早于1975年。


明白了,因为之前对Quad的电流倾注概念不太清楚,才想当然的用了这个名词。这样说来我的功放应该叫做跨到式或者电流放大式
TOP
313#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sprs 于 2007-10-11 10:1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inno1219 于 2007-10-11 1:48:00 发表
楼主,我想请教你一下,ATC SCM10是否比ATC SCM7更加的难推?8欧下130W*2的功率是否能推好ATC或dy?因为我最近也想买对ATC7或10.很想了解ATC以及dy对功......
推好与否不在于功放的功率,几十W的也可以推的很好,要看功放的驱动能力。如果驱动能力好的话130W×2足够了,如果驱动能力不好,310W×2也未必行。

10号的确需要的电流大一些,对功放要求更高。

我的功放是新德克XA8550S双声道结构的全对称电流负反馈式甲类功率放大器,其峰值输出电流达51A。电流放大级采用三级达林顿结构,输出功率管是每声道三对三肯的2SC3264/2SA1295大电流对管。主电源滤波电解电容采用总容量为82000uF/63V的红宝石电容,两只大功率环形变压器。不知道是否能够推好它呢?
最后编辑inno1219 最后编辑于 2007-10-12 22:20:45
TOP
314#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Gavin 于 2007-10-12 20:06:00 发表
哦,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跟P.J. Walker的是完全两回事了. 简单来说P.J. Walker的Current dumping是一个误差前馈式放大器, 利用电路中巧妙的电桥平衡来使输出级的失真消失. 其典型应用就是QUAD405. 不过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以输出电压信号为研究对象, 跟您的理论不一样. 它的dumper也刚好工作在乙类(或者说很接近乙类), 跟您提到的一至, 所以有此一问.

想知道, 音箱的频响曲线究竟是在什么输入信号条件下测量而得的呢? 是等电压, 等电流还是等功率呢? 在设计后级时, 是不是应该以这个条件做为后级输出研究对象呢? 例如, 如果曲线是以等输入功率下测量的, 那是不是做个放大器, 使它的输出功率和输入电压成线性关系, 这样才能和音箱的频响曲线吻合呢?

纯粹天真烂漫的想法, 请DX们别笑我.



其实我的不应该叫做电流倾注式功放,或许应该叫做衡流式功放。

根据初中的物理知识,电磁力等于电流乘以磁场强度,ATC单元内的磁场强度可以看做近似不便的,所以喇叭最终转换为声压的能量和输入电流应该是有一个很好的线性关系的。因此理论上我认为如果横流输出,最有可能推出完美的频响曲线,超越喇叭本身的天限。因此我做了那样一个功放,最后的结果果然证实了我的观点。
TOP
315#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TOP
316#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musicmad 于 2007-10-12 20:31:00 发表
转贴

关于恒流功放的一点看法


恒流功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扬声器的动态阻尼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在谐振频段,(注意,是动态阻尼)还有1个作用,这里大家好象都疏忽了,就是可以提高功放的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这点其实比前一点更重要。这2点是比恒压功放优秀的地方。但是,单纯的恒流功放在驱动扬声器的时候,缺点比恒压功放更多更致命。
    
    1。可惜,扬声器/音箱的测试,是以电压/响度来描绘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的,这就会使用恒流功放驱动的扬声器/音箱的幅度/频率曲线和其阻抗曲线相似,所谓小音量低音丰满,高音通透,就是这个缘故,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2。扬声器的低频谐振,主要靠声学阻尼系统来抑制(如果是号筒,密闭结构的箱体,其阻尼特性就要好于倒相结构的),电阻尼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过的去就可以,主要是拿来微调音色的。而大多数的时候。用了恒流功放,反而破坏了声学系统的阻尼效果(改变了Q,顺性等参数)。

    3。在高阻抗的位置,象谐振位置附近,因为是恒流的缘故,扬声器极容易过载,放出来的声音失真非常大,小音量还马马虎虎。

    4。说到底,这里看见的所谓恒流功放电路,不外乎是电流取样,电压负反馈的结构,对第二点提高容性负载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因为放大器的反馈方式还是电压型的。

    综合上述几点,我个人认为,在扬声器/音箱的幅度/频率特性测试条件没有改为电流/响度或者功率/响度的情况下,恒压功放的整体性能远胜于恒流/恒功率功放,这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成品功放几乎全是恒压型功放的原因。
如果你仅仅对恒压功放的电阻尼特性耿耿于怀的话,不妨做带输出变压器的功放,倒并不是说加了输出变压器的功放就是恒流了(只是用了大电感做负载,电流不能够突变,电压变化大,电流变化小,所以说有恒流特征,这个和纯甲类功放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是恒压输出的功放,不管输出电压怎样变化,工作电流基本不变),而是用了输出变压器可以带来2个好处,1是可以隔离扬声器产生的自感应电动势,2是有极佳的静态阻尼。这也就是1台阻尼系数高达1000的晶体管功放,对低频的控制能力,往往还不如一台阻尼系数为10的电子管功放(带输出变压器)来得更好的原因。



真不愧是168呀,果然遇到高人了。能说出来“小音量低音丰满,高音通透”这句话的,一定是做过实际试验的。以我的SCM7为例,正常听音为10点,换成衡流驱动之后,在8点的音量,播放低频很凶的音乐的时候低音单元已经运动达到ATC单元的最大冲程,橡胶折环已经拉直了,音量再大的话就有可能会把喇叭崩烂。这个时候竟然可以听到很多平时听音乐根本听不到的声音。

以上说的前三点都非常正确,衡流驱动下的低频能出来,但是速度感比较差,个人认为还是有失真。关于第四点,因为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我的实现当中没有反馈。以上的总结说的也非常好,输出变压器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增强控制能力,这也是胆机往往低频容易做的比较好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衡流式功放的确比较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能当回事听,但是偶而的体验一下也是非常惬意的。
TOP
317#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inno1219 于 2007-10-12 22:0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prs 于 2007-10-11 10:1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inno1219 于 2007-10-11 1:48:00 发表
楼主,我想请教你一下,ATC SCM10是否比ATC SCM7更加的难推?8欧下130W*2的功率是否能推好A......



听起来有戏,不过关键还要看设计功力。
TOP
318#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sometimes 于 2007-10-12 21:42:00 发表

看看这类帖子,收益总是有的,问题在于是不是用心思考了。对于sprs兄提到的单拿箱子的相位问题,我觉得值得商榷,可能是你误解了。事实上,如程实平老师所说,高低音单元间的相位问题,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最要紧的。并且聆听距离越远,同一箱子的相位问题越不突出。况且丹拿真的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吗?A7与52的听感差异,松得味兄提到一点,低频那个峰之后的滚降问题(最终可能可以归结为闭箱与倒相箱的设计差异),可能是影响之一。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涉及高低音单元(涉及低音单元尺寸)是否能够完美衔接,老浦东兄曾经说,42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中频),比52要好,我想原因就出于此。
事实上,一只喇叭,单看频响曲线来设计箱子,我觉得是欠周到的,因喇叭甚至在频响曲线平直的范围内,接近两头的地方也比中部失真要大(甚至密度、指向性的优良性都降低),如何选用适当的中低音与高音单元,我觉得是能否做出优秀音箱的决定因素之一。民间有高手,用四寸的中低音,加上优秀的高音单元,分频点取在8k左右,做出自然、大气的箱子来,不得不引起烧友的深思。


sometimes兄说出来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单看频响评判箱子的好坏是不够全面的,失真同样重要。关于相位的问题,我不确定,我只是对我听感的一个推理。
TOP
319#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为什么选择皇冠的参考一号功放作为PK的功放选择呢?首先,它是我能找得到阻尼系数最大的录音室用扩大器(10-200hz大于两万,1Khz大于2500);标称功率为780瓦X2 8欧姆,1160瓦X2 4欧姆(1千赫全功率输出时THD小于0.1%);相位响应在50-8khz完全平直(相位响应在正5°到负15°间);频率响应为20-20khz正负0.1hz;信噪比大于120分贝(A计权)。完全具备正确评价这两对箱子的条件。第二,利用其输入音量控制来调整两对不同灵敏度的音箱的响度保持相对一致,以减低因此而产生的误差;第三,它经已停产,完全没有作宣传的嫌疑。

至于TACT的2.2,很多人以为这是数字功放,并对这器材能否胜任作这次测试的中枢大脑表示怀疑并予以否定。这是对器材的不了解所产生的误解而已。首先,它是一个数码讯源的选择器,然后是台较为准确的实时频率测量仪(对于40-16khz的测量尤其准确),然后是台全数字化的针对测量结果而相对应的频率修正系统,最后是台24/192的解码器。只是需要对它的各项设定都非常熟悉才能真正获取准确的测量数据和修正效果。

我的想法是:1.利用它的频率测量功能,量度出在我的聆听环境里ATC10和听众42各自的频率响应;2.分别测试修正与否的听感差别(由于我的环境是利用丹拿的两套大型系统来调试的,故还是较多以修正后的效果来作评论)。另外可以提供测试的频率曲线以供大家共同探讨。详细的图片会尽快上传到富盛的网站,请大家见谅。

首先可以透露的是:丹拿听众42和ATC10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明显!!详细情况下回再续。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320#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出手就是不一样
很有说服力,比空洞的主观听感(而且还下定论)有参考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