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复制链接]

查看: 501158|回复: 684
291#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频率与听感的对应关系
频率段(Hz)         听感影响         代表性的乐器
16k-20k         这段频率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因此,听不到此段频率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不代表您的听力不够好,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
12k-16k         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谓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频率决定的,这段频率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激励器来美化这段频率         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
8k-12k         8~12kHz 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
4k-8k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         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2k-4k         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1.2k         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k         1 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 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800         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人声、部分打击乐器
300-500         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人声
150-300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男声
60-100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
20-60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这段频率很难表现,在一些HiFi音响中,不惜切掉这段频率来保证音色的一致性和可听性。         爆炸声、Disco
最后编辑musicmad 最后编辑于 2007-10-12 16:59:39
TOP
292#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20的用家。呵呵,老ATC了。

学习了,谢谢。
TOP
293#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各位烧友,为什么不用音箱去诠释音乐,陶冶性情呢?聊聊心得,谈谈人生!
TOP
294#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是呀,。
TOP
295#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富盛:其实没必要太在意,非要对方认同用tact/电平术语.............等等。公导自在人心嘛。
您说说试听设备/软件/过程/结果,给168的网友上上课也是好事呀!为什么何用tact。大家不就一目了然了,再说一下如何正路玩好单拿,注意事项。说说有比不上ATC在那(如有就说)。比什么都要好了。对单拿迷也算是功德无量了(也是回报之一吧)。是吗??!!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07-10-12 18:33:59
TOP
296#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按楼上所言,我如何测试,为何使用这些器材都无关重要?那我跟搂住有何区别?用TACT的原意根本就是想在数据上联系听感,而且大家在相同的条件下的测试才可能对ATC和单拿都相对公平。请注意一点:就算频率响应相对一致,可音色上绝对不可能相似。这么简单难道VV你都不清楚?难道你想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297#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到现在我还是对搂主有否AB比较过A7和A52表示怀疑。因为两者刚开始比较时的差异实在太大了,而楼主竟然只字未提(就像马可波罗从来未曾在游记里提到过长城一样,令人怀疑他到底是否来过中国)。
最后编辑富盛 最后编辑于 2007-10-12 18:29:36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298#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当然没有把倒相孔赌起来!音响这玩意看似简单,但越来越觉得里面奥秘无穷。你没看出名的品牌都要3年左右才推出一新型号,不象我们国内的音响厂家音箱、攻防、CD机全系列在一年内全部出来,咱们中国人就是厉害。接受一个品牌就得接受他的优缺点。我觉得其实无论是单拿还是ATC的设计者都为了实现自己认为理想的声音,把产品声音做到和谐都作出了妥协,尤其是在其入门级的书架箱上。你要求清切入云的高音又想密度十足和宽松自然的中低频我看很难,故52取其高音而中低频相对苗条,ATC7则把高频调暗同样是为了声音的整体协调。比较新款ATC19和老款20就很容易看出来,新的高频上去点了,中频的密度也下降点了,技术上的东西我不大懂不敢肯定是正确的。总而言之这2款书架都是走前面均衡的路线,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谁就娶谁,谁也管不着。哈哈,吹吹水忽然发现很久没听“大无”了,今晚好好温习一下,LZ继续研究折腾。
TOP
299#

回复: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这话从何说起呢?我那里说了,,,,无关重要
我上不是表达了我的意思了(您说说试听设备/软件/过程/结果,给168的网友上上课也是好事呀!为什么何用tact


为何您这么容易受到左右呢???这里并非每个人都不认同你呀(也没必要需要每个人都认同),我一直看了30页也是认同!!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07-10-12 18:32:49
TOP
300#

回复: 单拿52SE对比ATC SCM7

原帖由 Real 于 2007-10-12 18:28:00 发表
这话从何说起呢?我那里说了,,,,无关重要
我上不是表达了我的意思了(您说说试听设备/软件/过程/结果,给168的网友上上课也是好事呀!为什么何用tact


为何您这么容易受到左右呢???这里并非每个人都不认同你呀(也没必要需要每个人都认同),我一直看了30页也是认同!!



原来这样呀,还以为富盛特意跟我过不去呢。挺能理解富盛心情的,之所以这样强势,其实是因为害怕别人不认同。我不跟富盛斗了,我决定认同富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