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tw1812
Emmanuelle 在 2006-10-18 17:11:05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6-10-18 16:09:18 发表的内容 以前我也是传统英国声的拥护者,听多了,慢慢改变了看法,从纯音响学来看他们肯定落后了,古典音乐并不需要音染来渲染,只不过这种渲染可以更好的将大家引入古典音乐的殿堂,但作曲家“正确”的音乐内涵让这些传统声来表现是有局限的。说得 不错。可是大家在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之后,还需要那种渲染吗?听音乐,总不能拄着一辈子拐杖吧?
ADWS 在 2006-10-18 16:09:18 发表的内容 以前我也是传统英国声的拥护者,听多了,慢慢改变了看法,从纯音响学来看他们肯定落后了,古典音乐并不需要音染来渲染,只不过这种渲染可以更好的将大家引入古典音乐的殿堂,但作曲家“正确”的音乐内涵让这些传统声来表现是有局限的。
Emmanuelle 在 2006-10-19 12:25:07 发表的内容 tw1812 在 2006-10-19 12:00:54 发表的内容 [按您的标准,世界上只应该有一种音响存在.因为几乎没有两种音响的声音是一摸一样的.既然有区别,就表明最少其中之一肯定有渲染.没错,我就是这种观点,但是这种无渲染的音响从来没有存在过。
tw1812 在 2006-10-19 12:00:54 发表的内容 [按您的标准,世界上只应该有一种音响存在.因为几乎没有两种音响的声音是一摸一样的.既然有区别,就表明最少其中之一肯定有渲染.
csdam
tw1812 在 2006-10-19 11:44:02 发表的内容 马克和高文,一个复杂至极,一个简单至极,谁技术更先进合理?有人说音响技术一日千里,也有人说音响技术50年没进步.产品更新换代最频繁的恰恰是那些小厂新品牌,"技术"难道就不忽悠了?英国人是做不出来楼主所言的不忽悠产品还是不愿意?哪位可以证明一下?3/5A被很多人视为染色的代名词,但网上曾经有频谱分析它的有效频响曲线恰恰非常平坦,它恰恰就是BBC的监听箱.天朗 ATC SPENDOR...等都曾被作为监听使用, B&W更一直是EMI的指定监听箱.单拿C5被很多人诟病低频残疾,但它同时又被很多单拿迷所津津乐道!能说它们都是忽悠?别人忽悠是别人的事,咱自己不忽悠自己就够了.
Emmanuelle
tw1812 在 2006-10-19 12:37:35 发表的内容 那您就不仅仅是打倒英国箱了,戴头盔哈!期待您能制造一对符合您标准的真正无渲染的箱子.
otk
hy3000
阿混
笑三笑 在 2006-10-18 15:50:38 发表的内容 每种产品肯定都有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是有人喜欢优点有人喜欢缺点或者有人将优点看成缺点,有人将缺点看成优点罢了.还有一点多数人的意见并一定是真理,少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不是真理.我觉得根本就没有真理.
push
阿混 在 2006-10-17 2:15:46 发表的内容 中肯的说来英国箱亦有不少精品,但那大多是高价而不是普罗大众能消费的东东,就大多数英国产品来说(≈85%)是不全面的或曰设计缺陷,只能播某类型的音乐,最简单的方法:接上电视信号听听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声音,像不像得了感冒?天朗如是.贵族如是.思奔达、雨后初睛、3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