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音响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复制链接]

查看: 20986|回复: 219
81#

松香味 在 2006-7-4 1:19:55 发表的内容
挽回自然伦常之风气——谈何容易?社会都在“变革”,“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的如今,只能为之感慨!
还是回到音响、音乐的话题上:有位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朋友和我聊天时说过;中国的民乐(包括民乐器)没有一曲或一件(民乐器)是好听的。哈哈!!我和他就开展了辩论。最后约了些“文化人”一起到我这里听音乐,中、外音乐一齐上。大家的结论是:中国的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也有精华之作品,而且非常好听。但曲目内容、形式则比较单一;外国(西方)的音乐(包括器乐)、曲目同样非常好听,而且曲目内容、形式则更加丰富多彩。
想想,外国(西方)的音乐(包括器乐)、曲目是那么多国家的精华所集,一个中国,能比吗?
阳朔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世界旅游最佳去处”的旅游终极地,外国人不少,他们当中不少的到了阳朔西街的(盗版)CD店,专门只选购中国的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CD,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还真是有其精华之作品,而且同样好听诱惑人。
但是,同样的中国民乐曲目,年轻演员的录音往往就没有老一辈演员的录音来得那么有“韵味”,这就是文化艺术功底修炼的差异。




其实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还是丰富多采的.严格来讲,戏曲应该在音乐范围之内.戏曲也是音乐的一种.首先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音乐,包括戏曲,真可谓丰富多采,目不暇接.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激起美国观众和剧评家的强烈感触,留下深刻印象.有西方剧评家认为京剧艺术是完美古老而正规的艺术,相比之下西方的文艺表演就缺乏了传统和古老的根基.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82#

请教下:京剧有多长的历史??
TOP
83#

胡敏强 在 2006-7-8 21:55:0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7-4 1:19:55 发表的内容
挽回自然伦常之风气——谈何容易?社会都在“变革”,“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的如今,只能为之感慨!
还是回到音响、音乐的话题上:有位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朋友和我聊天时说过;中国的民乐(包括民乐器)没有一曲或一件(民乐器)是好听的。哈哈!!我和他就开展了辩论。最后约了些“文化人”一起到我这里听音乐,中、外音乐一齐上。大家的结论是:中国的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也有精华之作品,而且非常好听。但曲目内容、形式则比较单一;外国(西方)的音乐(包括器乐)、曲目同样非常好听,而且曲目内容、形式则更加丰富多彩。
想想,外国(西方)的音乐(包括器乐)、曲目是那么多国家的精华所集,一个中国,能比吗?
阳朔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世界旅游最佳去处”的旅游终极地,外国人不少,他们当中不少的到了阳朔西街的(盗版)CD店,专门只选购中国的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CD,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民乐曲目(包括民乐器)还真是有其精华之作品,而且同样好听诱惑人。
但是,同样的中国民乐曲目,年轻演员的录音往往就没有老一辈演员的录音来得那么有“韵味”,这就是文化艺术功底修炼的差异。




其实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还是丰富多采的.严格来讲,戏曲应该在音乐范围之内.戏曲也是音乐的一种.首先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音乐,包括戏曲,真可谓丰富多采,目不暇接.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激起美国观众和剧评家的强烈感触,留下深刻印象.有剧评家认为京剧艺术是完美古老而正规的艺术,相比之下西方的文艺表演就缺乏了传统和古老的根基.





戏曲当然在音乐范围之内.戏曲音乐古已有之.我曾在本坛发过一讨论贴,题为< 电影演员演电影,要求生活化;戏剧演员演戏,要戏剧化.那么器乐演奏呢???>,具体得说民乐的演奏应如何呢?我们知道,南方戏剧,北方戏剧的伴奏就是民乐.....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器乐演奏就是用音乐语言来表现大喜大悲......所以民乐的演奏要戏剧化,什么是戏剧化,戏剧化就是夸张,戏剧演员演戏是夸张的,好的戏剧演员演戏时动作,行为,神情极度夸张,喜时眉开眼笑,悲时痛彻肝肺,声情并茂.....民乐的演奏亦如是.其演奏如刚,柔之音,则刚如"金刚怒目",柔似"佳期如梦",强如"霸王扛鼎",弱似"杨柳拂枝"..........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84#

松香味 在 2006-7-4 19:18:11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7-4 16:21:03 发表的内容
胡敏强 在 2006-7-4 15:37:28 发表的内容
是的,我以为纯粹电子技术理论方面对于音响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发烧音响的校声也好,标准也罢,其实更着重的是文化的内涵。不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甚至轻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发烧友不重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于发烧音响和发烧友来说,就很难从音响提高到音乐的高度。

这方面要谢谢雨果唱片公司、中唱公司和其他的一些对中国音乐作出贡献的音响出版单位。


完全赞同!!!!!
不是有人在议论西方的音响技术已经发展到“不可理喻”的高度了吗?可是有想过吗——为何会不可理喻人家的不计成本、不惜技术投入乃至牛刀杀鸡?——那是价值观念问题!那是文化氛围问题!而菲薄自己的国家与环境、乃至历史传统的纰漏又是什么?没有了从自己土生土长的文化中吸取充分的营养,何来对异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对西方音乐的领悟?!!光是听已经不够,光是论也已经不够!——这世界竟然已经如此精彩!!!!


关于民族文化及内涵方面的理解包括观点,我们已是大同小异,基本一致了。但是从音响器材的性能来说,纯粹电子理论方面是没有多大问题了,纯粹电子技术方面问题还是不少。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同样的电路结构原理、同样的电子元件用料,不同的人制作出的音响器材就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这就是纯粹电子技术方面问题了。怎样才能保证电路结构原理能够达到或者接近纯粹电子理论研究证明可以达到的水平,其中的技术奥妙还真不少。


同样是练习书法,有人能够成为书法家,而有人则只能是写字匠。大概就是这样的区别。
TOP
85#

胡敏强 在 2006-7-8 23:47:55 发表的内容
[quote]丁启烈 在 2006-7-8 23:21:37 发表的内容
[quote]胡敏强 在 2006-7-8 21:55:04 发表的内容

丁兄说得太好了!那贴谈的音乐的话题也非常精彩。谢谢你的好贴。


谢谢胡兄,我是来学习的!!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86#

谈到书呆子,使我想到看杂志的问题。杂志是有相当的引导作用的。如果杂志的引导的走向不正确,不科学,甚至不健康,书呆子们还是会多起来的。
TOP
87#

丁启烈 在 2006-7-9 0:18:22 发表的内容
胡敏强 在 2006-7-8 23:47:55 发表的内容
[quote]丁启烈 在 2006-7-8 23:21:37 发表的内容
[quote]胡敏强 在 2006-7-8 21:55:04 发表的内容

丁兄说得太好了!那贴谈的音乐的话题也非常精彩。谢谢你的好贴。


谢谢胡兄,我是来学习的!!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谢谢丁兄。
TOP
88#

科学是真理,理论是人类对真理认知(包括错误的认知),技术起步与理论,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有时会超越理论,是理论进步的源泉.
TOP
89#

呵呵,“文化底蕴”参与平衡?不需要平衡!那是各方面发展(不一定平衡的发展)而累积下来、是平衡的结果或者是本来就有的。与技术、理论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与制度、规范也拉不上边!
TOP
90#

KENTRYFO 在 2006-7-10 9:52:18 发表的内容
呵呵,“文化底蕴”参与平衡?不需要平衡!那是各方面发展(不一定平衡的发展)而累积下来、是平衡的结果或者是本来就有的。与技术、理论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与制度、规范也拉不上边!


哈哈!!我的原文如下:
开展如题目的讨论,除了希望弄清楚“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外,最重要的还是弄清楚“音响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过程存在的问题”;
上面就反映出了一种极有代表性的问题:如“重要的是对声音审美观!”,或者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有一句哲学名句叫做“物极必反”。所以我们需要有理论、需要有技术、需要具备“文化底蕴”这个“基础”、需要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思想深处不能平衡好理论、技术、“文化底蕴”之间的关系,实际工作或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放松对某些方面的学习和努力,出来的音响产品其声音可能就反映了这些“不平衡”;但是一个人要完全做到——平衡好理论、技术、“文化底蕴”之间的关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概是我的表达能力差让KENTRYFO 兄理解错了,上面讲的“平衡”指的是思想认识上需要同时重视“理论、技术、“文化底蕴””三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