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92939495969798» / 1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60566|回复: 1310
941#

前段时间粗茶和老胆讲得比较多,讲讲旧唱片吧。
要从之前讲过的一位广州乐友--志钊讲起。发张合照,回顾一下:
这次本来是与阿坚一起上来的,但后者临时有事,他独自周六早上上来,周日中午回程。



前几楼也详细讲过了,2月中,阿坚带了他上来住足两天两晚,吃地方美食、品过期老茶、听各种破旧唱片。然后出问题了:一听黑胶,直接毒性发作宣布不治。然后软磨硬泡,要我帮他寻找并调校一台黑胶机。当时大家聊得兴起,居然答应他了,哎。
过后回想,才发觉后悔--因为黑胶的调校,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不过没办法,都已经答应了人家,只能老老实实的帮他办了。


因此这次他上来,唱片肯定是要听的,但却远不止听唱片那么简单--连黑胶唱机也要一起搬走......
先发两张打包的相片,纪念一下这台黑胶唱机吧:




回到唱片环节。
上次也介绍过了,志钊是懂乐理、演奏乐器的(演奏色士风多年,且目前又与他女儿一起学习钢琴),这次一来到就提出要求:希望在我处详细聆听、交流三部作品:卡门组曲、胡桃夹子组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希望从我的角度推荐优秀的版本给他,看看有什么新的惊喜。

我根据他本次的逗留时间情况(一天一夜)推荐了以下版本:
卡门组曲,1959年的录音。



这套录音很难播好,考死很多音响系统。但一旦播好了,魅力非凡。然后结果就是:他一听中毒,马上抢走一张。

然后胡桃夹子组曲,意大利的一个唱片公司:
这套精选唱片一共3碟装,是意大利读者文摘杂志委托唱片公司制作的,当时我一听演绎与录音都不错,就收下了。




这两套西乐我就先不详细讲了。先讲讲最后的重头:梁祝小协。

他点名听俞丽拿,并要求与我推荐的作对比。我手头实体唱片版本不下10套,选择了90年雨果孔朝晖版与马可波罗沙汉姆版。
这几部小协,我们用了近乎一整晚的时间去聆听及交流它们。


来之前,志钊没有听过孔、沙两版,他说最喜欢俞丽拿的,已经想好了要拿我这张唱片走。
我让他先听听这两版再说。
于是我们对着乐谱,结合何、陈当时梁祝创作背景及演奏技法等,仔细去聆听、对比三个版本的特点与区别。




然后一番聆听下来,麻烦了--丫不要俞丽拿了,转头要了孔朝晖。
俞丽拿的这版,我也是认可的。她比较突出的特点的是:小提琴的音乐很柔美,慢版乐章时,将提琴的温润音色及女性的柔美抒情特性发挥得比较好,听感是松驰而迷人的。

但不足是快版乐章,力度和速度都明显跟不上了。一方面主奏小提琴的的音色--尤其高音区与低音区之间,已经出现明显割裂,而高音于激烈情景的表达(比如抗婚、临终等),都有比较明显的力量不足,比较勉强的感觉。
另一方面,乐团,就太拉垮了--铜管软糊拖拉、摇摇欲坠,板鼓与大锣这些只能算有,根本表现不了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气氛的逼迫、情绪的绝望。听着甚至是懒洋洋暖融融的感觉了......

这个先不扯了,有点对前辈不敬了,大家亲耳聆听、对比吧。
话说回来,总体而言俞的这个版本还是值得收藏的,毕竟是首演者,有特别的意义。并且慢版乐章的音色与乐感,也是迷人的。抛开原作的意图转而以一部休闲的作品的角度去欣赏,也是可以的。因此我也是收藏了这个版本的。

最后就是过期虫蛀茶。照例是要打劫一些走人的:








一款07年的易武正山。

这款茶前两页内容里有详细介绍过,并写了茶评,就不再重复了。反正试过的茶虫朋友基本都会抢一些走。
除此之后,他还抢了一副RCA信号线走--之前他一听中毒已经拿了3副分别用于几套不同的系统。本来以为已经够用,这次想不到突然提出再拿一副,说是用于之前漏掉的耳机系统。
由于没提前告知,我没来得及制作,结果直接将我现用的这副抢走鸟......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42#

说到梁祝的版本,有很多可以讲的。在群里我也讲过几次,昨天还在一边直播与志钊的欣赏、一边与大家交流。后续有时间,再讲一讲。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43#

接上,讲几句版本。
说到《梁祝》,无论故事情节还是音乐旋律,几乎都是家喻户晓了。我们七十八十年代生人有不少朋友应该记得一个事情:小时候电视要到傍晚6点左右才有节目信号,在没有信号时会静态显示一个地球图片,然后播放背景音乐。这个背景音乐,有好长一段时间就用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小协50年代面世以来,国内外演奏者众多、版本无数,可以说,在小协的领域里,这是我国于世界范围内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影响巨大。

而讲到版本或演奏者,最为闻名的自然就是上面提到的俞丽拿了--毕竟她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者之一。
讲到首演,其实1959年《梁祝》创作完成演出时,担任主奏小提琴手的有两位,除大家知道的俞丽娜,还有一位叫沈榕。并且她们先后都录制了唱片。借用一张乐友(也是咱们土炮器材用户及坛友)的图片:


不过她们当时的演奏风格是区别挺大的。俞丽拿的风格比较热情奔放,而沈榕则比较柔和细腻。由于各种原因,前者盛名压身,后者低调沉隐。

余氏在周末那个版本中,可能由于年龄原因,整个演奏都比较柔和,慢板乐章比较柔美,但快板就比较勉强了。同时乐团的铜管和打击乐等也比较拉垮。综合各种意义,算合格吧。
并没有说俞丽拿水平差的意思,其实她年轻时也曾取得过国际奖项的,她当时与3位女孩子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曾经取得过一个国际比赛的第3还是第4名--那张专辑我也收藏了,包括CD与卡带,都收有。稍后找找图片。

那天志钊来坐,我在粗茶群里分享交流情况时,群友们也纷纷加入讨论,分享各种版本与听感。其中加拿大两位乐友特别提到了西崎崇子。
西氏的梁祝演奏与录音数量还是比较大的。我收有这个版本:


西崎崇子严格而言是靠演奏梁祝成名的。当初一炮而红后她基本就当成代表作或个人名片一样满世界捣腾这部作品。

她自己也很感恩这部作品,将自己的家居、衣服等都做上了梁祝两只蝴蝶的图案以示感激。
不过我听过她几个版本的录音,不过不失吧,乐队的部分也不算太好,尤其那些民乐器的声部或小节,只能算“有”。她早期的版本相对好些,主要体现在她本身的情绪更专注些,投入些。
后期的的演奏,包括她的一些访谈与言行,都比较公式化、商业化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44#

再分享手头上的两个独特版本。
80年代,君怡主奏,韩中杰指挥北京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作品:







梁祝面世50周年纪念版:
李传韵主奏,何占豪指挥上海交响乐团。



这两个版本的特别之处在于:
窦君怡版,是80年代中期(应该是85年)荷兰顶级录音专家带着整套录音器材,来到刚落成调校到位的中国剧院驻扎了两个星期去仔细录制的。这是一整套唱片,共4碟版本,中央乐团与中国交响乐团各两张;由迪卡发行全套CD。不确定有没有发行过黑胶,反正我找不到。如果有,请有渠道的乐友告知我。
这套唱片最特别的是,记录下了当时独特时 代烙印的声音,透过唱片的聆听、欣赏,能重现那个年代的情怀、氛围及思潮。

而abc公司李传韵版,最特殊之处,则是创作者之一何占豪亲自指挥。
我想没有哪个版本,能比得上作者本身对作品的理解了吧。通过何占豪亲自坐镇与演绎,我们也得已最大限度的欣赏到最为贴近原作的演绎。
上述几个版本都各有独特之处,我都曾写过乐评。
对了,说到首演或首版,窦君怡也是梁祝首次录制成CD制式发行的唱片演奏者。当然这与作品演绎的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作为一件乐坛趣事去分享。

梁祝影响范围很广,录音无数,欢迎大家继续分享优秀版本及欣赏心得。
先扯到这吧,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45#

在隔壁讨论过《梁祝》,兄台也参与了。

http://www.hifi168.com/bbs/showtopic-237384.aspx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46#

......并没有说俞丽拿水平差的意思,其实她年轻时也曾取得过国际奖项的,她当时与3位女孩子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曾经取得过一个国际比赛的第3还是第4名--那张专辑我也收藏了,包括CD与卡带,都收有。稍后找找图片。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3/3/14 10:45:15

俞丽拿弦乐四重奏唱片的照片找到了,补上:
先发卡带。薜伟梁祝也顺带上镜了:









CD:
这套唱片制作非常重本,个人觉得非常有收藏意义。多传几张图片吧。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947#

中唱出版的中国著名演奏家录音珍版典藏系列很好的,我也买了很多套。
详见链接74#

http://www.hifi168.com/bbs/showtopic-241500-4.aspx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48#

也包括这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49#

当年李传韵给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的配乐还挺有名的,
李传韵的技术比较好,在电影里还客串了一个角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50#

非常羡慕
lianhui 发表于 2023/3/13 16:46:10
闲云野鹤,见笑了。兄台多分享日常。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