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576777879808182» / 1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66714|回复: 1310
781#

当年在茶坛发的几篇沱茶茶评文章,毒害了不少茶友。有一些茶友,因此而入门下关的沱茶。
时不时有一些茶友亲自前来,登门交流。
刚才找这些老图片,还翻出一位茶友的文章截图,专程在品茶帖子里对我的毒害表达了感谢。



某年春节,记得是大年初三,这位朋友也专程外地驱车前来,冲茶、听音乐。他专门带了两款老茶过来,其中就有这款绿盒甲沱。
那天包括他两款茶在内,我们总共冲了6款老茶,交流至晚上11点多才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还有一位南海茶友,也同时是自行车友、摩托车友,某年开摩托带了几款茶过来交流了一整天。
那次他提醒我,说之前我写的一篇关于乙沱的文章,令淘宝几间乙沱销量都明显上升了,有些店直接拿我的文章去做广告宣传,叫我小心。
我说如果一篇小文若能帮他们谋食养家、甚至发点小财,那又何妨?随它,哈哈!

前几年,还有一些茶坛老总向我约稿,问我要这些写过的茶评文章。问及稿费或报酬,我说费用不必了,你注明下文章出处就好了。若有存货,扔点老茶过来就行!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2#

回复 778楼fallingforyou的帖子

真是這種綠色,土裏土氣。我以爲再也看不到這樣的綠色。記得盒子好像是方的,應該是早於股份公司之前的,大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15 9:20:34

甲沱印象中没有出过方形盒子的,一种是上述圆形绿盒,一种是便装牛皮纸袋(05年4月开始是油面纸)5沱一条装的。方形盒装近似绿色而又有几十年历史的,好像只有销法沱,是熟茶。
销法沱有两款,一款是250克(上图),一款是100克(下图)。
早期的包装与现在有些区别,但与甲沱是能明显区分的。如有谬误,请高手指正。






哈哈,扯远了好像。
看到这里的烧友,估计得怀疑进错了论坛。。。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3#

好了,为避免烧友以为进错论坛,发些土炮胆机相片。
机器“摆地摊”期间,从不同管子的工作点、老化、搭配,到整机的谐振及各项性能,做了广泛、全面的测试。




前级管,找到小量“试制”版的北京6J5。
试制版,无论用料、工艺都比较厚重,手感及声音均与正式量产的不同。不过产量极少,很难找到了。
除这款北京6J5,我还找到了“试制”版的上海6G2,不过只找到一对。同样也是材料工艺厚重,声音也与量产有所区别。







搭配测试的初期,前后级胆管都是北京牌。
全套“首都”的声音,且是前级试制限量版的声音,有点独一无二的感觉了,呵呵。
6J3、6J5,是束射四极管。作三极管接法时,放大系数约40倍左右,推动FU32,总体表现是可以的。6J1、J2、J4,则是五极管,经过前述深入的调校,作三极管接法时,也出来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6J1~J5,及国外的同型胆管,都备了足够的数量。一是使用,二是收藏--这些几十年的老管子,在我看来除了声音好,还蕴含了独特人文意味的。
国产厂商里,收有北京、上海、曙光等几家;国外厂商,则收有苏联、日本、欧美等约20来家吧(感觉除了西电和一些过分冷门的厂商外,基本都收有了)。后续又动手开发了转换座,用上了EF、ECF、ECH等等三极、五极管(当中一款德律风根EF80刚才就已低调上镜);且之前6p12所用的一部分前级管经过电路调校及转换座开发,也完美用于这款胆机上。前级管及转换座的开发过程,后续有时间再一一上图吧。

这样一来,这两款胆机前极管的选择范围、可玩性及当中乐趣,就基本一飞冲天了。
歇会。冲茶去......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4#

這藍色小辮再扎個紅頭繩往下一看,整個一齣沱茶伴唱新編老膽《白毛女》!,
TOP
785#

這藍色小辮再扎個紅頭繩往下一看,整個一齣沱茶伴唱新編老膽《白毛女》!,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15 21:50:05
画面感出来了,哈哈!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6#

回乡下。
小住两天。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7#

大哥,廣東有“英德紅茶”應該就是這樣透亮的紅彤彤,好像說是用龍眼或荔枝木烘焙?
TOP
788#

大哥,廣東有“英德紅茶”應該就是這樣透亮的紅彤彤,好像說是用龍眼或荔枝木烘焙?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16 21:29:47

图中是一款05年老生普的汤色。

红茶,是轻发酵至半发酵工艺。如果工艺中正,一两年、两三年的茶,是不会出来十七年陈期老生茶这么红的汤色的。红茶的茶汤,于红亮之中,是略带了新茶那种微黄的。
给你看看今年大板车阿伯的春红茶,也是在这个院子里开的汤:





这是在强烈阳光下拍摄的,颜色比实际暗了些。
真实的颜色会比图片更透一些,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十几二十年陈期老生茶那样汤色的。

至于市面上的茶品,多是快销工艺,不少所谓名茶,一对比就很娱乐了,经常是被我们当作反面教材的。
具体就不多加评价了,有机会自己找来亲喝对比就明白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789#

老生茶出透亮的茶湯?多少年的轉化(05-22)?不是親眼所見絕不敢相信,完全顛覆老村對茶品的概念。

活到老學到老!
TOP
790#

老生茶出透亮的茶湯?多少年的轉化(05-22)?不是親眼所見絕不敢相信,完全顛覆老村對茶品的概念。

活到老學到老!
化外村民 发表于 2022/7/17 22:14:39

没什么值得奇怪的。稍留意一下我的文章,就知道汤色干净通透,是我选茶首要条件。包括熟茶,我要求不洗茶第一泡就干净、透亮、无异味。
我挑选或藏存的茶,我们都是不洗茶直接喝的。

除了极少量的茶由于配方工艺切得较碎或芽头金银毫毛丰富、会有一些内部纤维浸出外,其他的都是这个标准。但浸出的内部纤维,本身也是类似白色半透明的,并且很均匀,与那些原料工艺仓储不过关的、浸出物的大小、颜色都杂七杂八的茶品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这个标准估计只适合我个人,不能代表其他人--我几个大宗批茶朋友不止一次骂过了:光你丫这一标准,就将市面8成以上的茶品毙掉了......

然而这对于我,这只算是老茶的常规标准,是本分。一款合格的老茶,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啊。
就像一个人守时,不迟到,本来就要这样做的。但是,守时,守信,现在成了美德。
不扯啦,要得罪人嘀,哈哈!

一款03年老熟茶:










上图为第一泡(不洗茶)的汤色。
后续会浓厚些,但同样是干净、通透的。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